谈姝辰老师2001年本科毕业留校工作,之前是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及本科生导师,现在学院办公室从事行政工作。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评选上优秀本科生导师,当时实验室推荐我去评选已是对我工作的最大的认可”
计算机学院2006年开始实施导师制,即大三年级开始,每个老师带三到五个学生。谈老师就是从改革之后开始担任导师工作的。问她如何看待评选结果,她说大概是因为自己和学生的年龄比较接近,容易和学生沟通。谈老师说,她很感谢老师、学生们对她工作的认可,那才是最大的收获。
在班级管理方面,谈老师认为,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生活上、情感上都尽可能向朋友之间一样多沟通,那样才能相互了解的更真实。及时了解学生的近期生活、学习情况,师生彼此之间有了信任才能让学生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定期与学生交流,那样学生会更为努力上进。
因为之前谈老师还担任实验室副主任,她就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带学生们去看一些先进的本科生教学中看不到的设备。“这样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这个领域中先进的设备,开拓他们的视野而不是局限在自己的认知里没有发展。”
这学期,谈老师在院里从事行政教务工作,像户学籍、成绩管理,考试安排之类。我问谈老师现在的工作比起之前的导师工作会不会有些枯燥,老师笑了笑,温和地说,“院里的工作安排当然不能时时与老师们的意愿契合,但对于学院的工作安排,我会尽全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做好自己的工作是我的职责”。
问起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事情,老师似乎很开心,她说,虽然每年只带四个同学,可这样更需要付出足够的关心。两周一次的例会是最基本的,因为一旦时间过久没跟他们联系,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减少而松懈自己。有事的同学平时会通过短信,电话或者见面来沟通。中秋节等其它节日,谈老师经常送一些礼品给学生,“学生大多在外地,节日也不能回家。而对我而言这些都挺方便的,所以很乐意如此关心学生们。”
在学生的选课、四六级、考研或择业方面,谈老师总是乐于指导,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谈老师自己没有从事很多科研项目,对于那些喜欢计算机,喜欢科研的同学,她就帮学生联系学院里其它老师,让学生积累研究经验。对一些不想在专业里深造,或者不想将来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同学,谈老师总是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学生顺利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而不是走很多弯路。
有位学生想考咱们学校研究生,但成绩出来后不够国家A类分数线。老师知道后,及时查资料了解到还有一次调剂的机会可以选择去B 类地区。谈老师告诉他,这时候应该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办理手续准备B类学校的复试,一方面参加学校的招聘会投简历找工作。学生在迷茫而不知所措的时候听取了老师的建议,结果令人喜出望外,他在收到宁夏大学录取通知的时候,也有了去广州工作的机会。再一次抉择时,谈老师没有过多说什么,她希望此刻由学生自己来选择。最终,该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一份为人处世信念的话,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便是谈姝辰老师的信念。时刻站在对方的立场,时刻把他人当做自己亲人朋友,这样才能使每一份沟通趋向完美。平时班级聚会,节日里和学生一起出去出饭,谈老师说,“我乐意充当一个聆听者,用自己的真诚对待每一位同学。”她听学生们聊天,站在学生角度替他们出主意。把学生当朋友,像关心朋友一样去关心他们。
谈到自己的生活,谈老师说得很少,大抵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自己的小孩和学生们身上。采访最后,谈老师提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今学生压力都很大,不少学生有抑郁症状。而要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和老师一定要多交流,给学生一个排解的机会。而学院的导师制很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