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玲,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现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任教,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讲授本科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曾先后在国内核心及重点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主持省级课题一项、教育厅课题两项、校级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级、省级、教育厅课题数项。获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两项、陕西省教工委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奖一项、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优秀成果奖两项。2010年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
当她再一次拿起水杯,同学们都说,老师您先休息一下吧。
许是因为古城的初夏过于炎热,暑气总是使人头晕脑胀,更何况在较多人的公共课教室。风拂绿叶的凉意并未使她中暑的症状缓解,而她却依旧按照教学进度完成了原本的教学任务。
时隔一年后的今天,刘玲老师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仍令我难忘,可能更多地源于老师与我们相处的真诚。
当春暖花开,铺展成一季奋斗
暖春三月,有一个节日如花儿般美丽而独特,那便是“三八”妇女节。每当此日,学校里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活动向女老师们送上敬意与祝福。而老师似乎对这个独特的节日有更加深刻的感悟与体会,她说,妇女节是体现女性社会地位、自身价值并呼吁全社会尊重女性的一个良好平台。学校对这个节日也是高度重视,每年都会在女教工中开展趣味性娱乐性的活动,如慢跑、托球、投球、跳绳等。今年妇女节,老师不但参加了学校的活动,还特意去整修一新的操场跑了5圈。
当谈及尊重女性的话题时,老师告诉我,在“三八”节前后,她看到许多朋友和一些学生在空间或朋友圈发了大量朴实而生活感十足的话题,其中都提到了“母亲”。她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传递了一个令人愉悦的信号:爱心和孝心。这种很伦理的东西实际上源于对母亲内心的钦佩。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刘老师带着当律师的梦想,开始了高等教育求学之路。但由于母校是师范类院校,她最后在中学当了老师。此后,因为自己内心一种强烈的进取心理和改变命运的挑战心态,使得她勇敢地向更高的目标冲击。她努力拼搏,考取了陕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之后,又攻读了博士。她说,她觉得人要经常处于敢想的状态,她也经常告诉我们,只要你多想一步,你的职业、前途,甚至人生都会大有不同,会精彩许多。
当绿意盎然,渲染出一季执着
通过对刘老师所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实实在在的知识,更看到了一位老师的严谨与认真,以及对学生们的责任感。她说,教师这个职业,她个人一直把它定位为良心活,所以严谨、认真和负责都在良心里包含着。在课堂教学中,刘老师并不拘泥于课本,而是以课本为基础,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积极参与。《非诚勿扰》电视娱乐栏目、富二代、微信微博的功能等话题,都给她留下深刻的记忆。
对于协调本科、研究生教学以及课题研究,刘老师觉得教师首先是确保教学,站稳讲台很重要。在她所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都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内容的讲解上本科生注重历史史实、理论创新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而研究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更强调理论的体系性。课题研究则是教学的升华和实践总结,二者相辅相成。
当问及老师的科研方向及研究方法时,她说,她做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共党史研究,在研究中更注重挖掘各类史料,以独特的视角提出创新性的观点或进行抢救性历史现象保存,进而总结经验教训。
当风吹麦浪,聚集起一季收获
因为参加《概论》演讲的原因,我和刘老师接触较多,在参赛方面老师不但给出了建议和意见,更是将演示文稿逐页进行了指导。而比赛之后,老师不但给我以肯定和鼓励,也把需要改进的地方指出来,希望我有所提高。老师在课外给我最大的感觉是随和,更像是一位挚友或益友。在老师办公室时,也看到了同学们送的各种小礼物,谈及这个话题时,刘老师笑着说这是个很开心的话题,学生确实给了她很大的信任与支持,在QQ或微信上加她好友,她心里感到满足和欣喜。她还说对于作益友,这个轻松愉快的定位最早是自动化学院的一位同学提出来的,他当时用的话是:“老师,你在我心里是导师型的朋友”。刘老师说她很乐意和学生作益友。
工作与家庭在时间上的冲突,刘老师说必须确保工作按时保质。而面对自己在研究和教学中获得的诸多荣誉,她淡然地说,那是锦上添花,有当然是好事,没有也能理解,不会出现影响工作的负面情绪。
当雪花舒展,迎来一季安然
在工作之余,刘老师一般会跑跑步,看一些综艺节目,偶尔也会看看电影。
而对于大学求学,学习和生活是主体板块。刘老师说,在大学现在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叫做学霸和学渣。这种区分不一定科学,但很能说明问题,它是学生对学习态度和成绩的一种幽默衡量,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还是看重学习的,当然也不乏一些高度冷漠感的学生。在生活这块,现在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信息渠道多元多源。娱乐、旅行、恋爱、聚餐等等是学生除学习外要花费时间的事儿。她个人觉得这些东西不能太多,多了心会沉不下来。她曾在朋友圈发了句话,可能好多学生也看到了:“浮躁的世界更需要专注的力量”。而对于学生来讲,这个力量肯定应该专注在学习上。
而对于自己的领域,政治类课程及考研是学生和她交流比较多的话题,老师觉得在考研复习中对于公共政治课,首先是碎片化的知识积累;其次是知识的网络状排列;最后是知识的娴熟运用。
四季和风化绸缪,粉笔无言写春秋。老师教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与做人,更是一种奋斗、一份感悟、一个青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