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净利索的马尾,藏在黑框眼镜后面的一双大眼睛,柔声细语却掩盖不住女孩执着踏实的性格。邱沙,我校材料学院材108班学霸,中共预备党员,成绩稳居全班第一,曾在大一大二获得励志奖学金,大三获得国家奖学金。
邱沙从小就很懂事,成绩一直很好,很少让父母操心。不曾想高考发挥失常,面对不大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她懊恼不已,也曾想过复读,最终调整心态,觉得大学并不能决定人一生的道路,只要努力,哪里都能开出梦想的花朵。来到大学,邱沙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弥补高考的过失。因此,当许多同学把高考结束的狂欢延续到大学时,她选择了好好学习,上课总是认真听讲。大一时,高数课常常和舍友们早起占座位,第一排总是她们的身影。回想高中时,老师们常常强调,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所学的东西在脑子里回想一遍可以加强记忆,她觉得大学这样做也未尝不可,一坚持就是好几年。在邱沙看来,理科理解最重要,大学每天所学的东西虽然多,但主要的知识点就几个而已,哪怕一天的课程满满的,每天晚上花十几分钟就可以温习一遍。
大一第一次期中考试,邱沙因高数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上,被选进知行教改班,为将来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打基础。当其他同学的选修课都在上轻松愉悦的音乐文学等人文社科类课程时,他们的选修课几乎都是物理数学等理科课程,好在她自己也喜欢学理科,因此不觉得枯燥无味。大二数学建模比赛报名时,班上有的同学对此不感兴趣不想参加,她想着既然已经修过两年与此有关的选修课,不做出点成绩未免有些遗憾,于是毅然参加。
暑假的培训生活很艰苦,天气很热,场地有限,学校人很少,训练安排得很紧凑。刚开始是老师出题目让大家做,一段时间后老师根据个人所长进行分组,每组三人分别负责寻求解决方法、编程、写论文。邱沙负责写论文,跟她一组的是大四两个以前参加过建模比赛的学长,他们教给了她好多东西。分组后,每隔三天,老师布置一次题目让大家做,三天里各组成员就查资料讨论解决之道,并在最后给老师讲他们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后来学校图书馆闭馆了,教室也封闭了,他们就在老师申请的一个教室上课,课题讨论后就在闷热的宿舍整理,有时要忙到夜里十二点到一点。一暑假的磨练,期间有人退出,但他们坚持了下来。练习期间,老师对他们很看好,虽然最后只得了省级二等奖,但她感觉自己收获了好多。
大三暑假,系里组织去银川西北轴承厂实习一周。他们暂住在附近一个小学宿舍,实习第一天,听有关负责人讲解车间安全知识,以后每天去不同的车间观察生产过程,向工人师傅请教不懂的问题。写报告时,她根据自己所见,并查阅了大量资料,写得很认真,介绍了车间情况,详细地描写了零件的预处理、热处理,以及最终处理过程。画图时,好多同学都只画些简单线条,她根据自己所查资料和老师要求,画出了标准图。答辩时她表现优异,这份实习报告成绩获得了优秀。
邱沙家里4口人,她有一个中专毕业现在打工的哥哥,父亲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父母性格不合,常常吵架。高中时,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父亲在家大发脾气,还抱怨自己没用帮不了家里什么忙,是个可有可无的人,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看到这样,懂事的邱沙很心疼,但她不知道怎么去宽慰父亲,于是便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告诉父亲他是他们一家之主,是他们兄妹独一无二的父亲,家里人谁也离不开他,让父亲多体贴母亲。她去学校前把那封信偷偷压在父亲的枕头下,一周后回家,父亲没什么特别的表示,但她明显感觉到父亲变了,对母亲温柔了许多。母亲偷偷告诉她,父亲看完信很感动。
邱沙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大学期间她也尝试过做兼职,如去曲江海洋馆极地公园做销售,发传单等。当问到是什么一直让她这么坚持认真努力时,邱沙羞涩地笑笑说,最初想得很单纯,只是想让父母高兴,后来习惯成自然,一天不学习,反倒觉得缺少什么似的。
邱沙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校运会上参加过100米赛跑,校第七届体育文化节跳绳比赛、接力跑等都有她的身影。梅花香自苦寒来,长久地努力与坚持让她收获了很多,邱沙先后获得2010年院“晶体之光”课外学术竞赛一等奖,2010至2013学年,3次获“三好学生标兵”称号,2011年获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好书共分享“优秀推荐者”称号。
邱沙已获学校的保研资格,但仍每天晚上去上自习,忙导师布置的课题。对她来说,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保研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学习,而是学习的更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