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西理工人:爱心不老
——记我校退休干部丁慧儒与抑郁症学生的故事
2013-08-24 15:13 学生记者 李海丽 赵艳 

 

    丁慧儒,我校退休干部,陕西省老年书画学会理事,校老年书画学会会长、家长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她4次被评为校关工委先进个人,2003年度、2006年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度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当我们如约来到位于校家属区34号楼离退休办的时候,看到许多老人在操场上锻炼,丁老师从远处走来,热情地和我们握手打招呼,年近耄耋的老人依旧精神矍铄。当问及丁老师帮助过的我校一位患抑郁症的学生时,丁老师再三强调这只是小事,她说,作为一个老人,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余热,去帮助一些年轻人,在他们困难时,给他们温暖、理解、力量。听到这朴素的话语时,我们不禁从心底升起暖暖的感动。经我们一再请求,丁老师才给我们讲述了她和这位学生的故事。

 

                              机缘巧遇


    每天清晨,丁老师和她的朋友们会在操场上锻炼,有段时间大家发现操场上多了一位陌生人,热心的丁老师上前问了问,才得知这位母亲是陪儿子来上学的。丁老师说:“孩子都上大学了,应该培养他的独立能力,怎么能这样……”话还未说完,这位母亲就哭了起来。

    原来,这位母亲的孩子李宇(化名),因患有抑郁症,被迫休学,为了照顾儿子,她不得不在校家属区租房来陪读。李宇高中时学习成绩非常好,每学年都获得奖学金,并获过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高考时,李宇考了560分,以超出一本分数线40分的好成绩考入我校。可在读高三时,李宇出现了抑郁症状。大一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可到了第二学期,李宇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到大二时,迫不得已,只得休学,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他曾两次割腕自杀,经过医院的抢救和母亲细心照顾,两年后,李宇的病情好转了很多。他要求上学,并且向母亲保证会好好学习,好好照顾自己。于是母子二人在理工大家属区租了间屋子,开始了复学之路。母亲每天晚上都得看着儿子吃完药,才能放心地睡觉,由于药物有催眠作用,每天早晨她又得花很大力气才能喊醒儿子,再准备好早点,看着他吃完去上学。虽然李宇每天按时出门,乘车去曲江校区上课,可是,他从未走进教室,只是在教学楼旁坐到放学。一天、两天,连续几个月都是如此,因为他害怕进入教室。长期服用药物,李宇白天老是瞌睡,他怕自己上课会克制不住想睡觉,怕被老师批评,怕被同学们嘲笑。

 

                             春风化雨 


    回家之后,丁老师越想越觉得这位母亲可敬,这个孩子需要帮助,“关心下一代”的热情再次被点燃。第二天晨练完后,丁老师对这位母亲说想去她家看看。一进李宇家,屋内的简陋出乎意料。两张床,一个凳子,一个小饭桌,衣物堆放在地上。回家后,丁老师顾不得休息,便把自己家里的锅、碗等厨具给他们母子送去。此后,家里做了好吃的,丁老师时不时地会端给他们母子一份。

    丁老师与李宇慢慢接触多了,交谈中,丁老师开导李宇说,你之所以抑郁,是因为你有一些事情没想开,钻牛角尖,导致严重失眠、神经衰弱,是心理上的问题。而你休学两年后还能来上学,用坚强的毅力不断抵抗病魔,奶奶喜欢你,觉得你是一个坚强的孩子。听完这些,李宇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丁老师的话如春风细雨般洒落在他心里,坚定了他对自己能早日康复,重新学习的信心。

    随后,丁老师画了一幅画送给李宇,画中有三只鸭子,一只小鸭子在前面伸长脖子,使劲蹬着腿,奋力游着,后面的两只小鸭子紧随其后,也奋力游着。丁老师对李宇说道:“看,小鸭子都不怕困难,使劲地往上游,你说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力争上游啊?”此外,丁老师请校关工委的老师章仁栋写了一幅字送给李宇,并请原副校长韩克敬给李宇写了一幅扇面,鼓励他自强不息,战胜疾病。接着,丁老师还讲了韩克敬老师患了脑溢血后,花费5年的功夫用左手练得一手好书法的事例来鼓励李宇。这些来自老一辈教师们的关怀和事迹深深打动了李宇,从那以后,李宇变得自信多了。

 

                             全面营救

    除了精神上的鼓舞,丁老师开始了她的全面营救计划,尽最大努力去帮助这个年轻人。

    为了解决李宇不敢进教室上课的问题,丁老师联系了李宇的任课老师,讲述了李宇的情况,让老师们关心一下这个孩子。在丁老师和其他老师们的帮助下,李宇从开始不敢进教室上课到走进教室,从坐在最后一排到坐在前排,他的状况一天天好转起来,开始慢慢接触周围的人。除了在上课时鼓励李宇多发言,任课老师也会很细心地把课件和一些学习资料用电子邮件发给他。

    大三时,丁老师和李宇的母亲商量着让李宇住学生宿舍,和同学们一起生活,这样或许有助于他冲破心理障碍,变得开朗起来。可是住了一天后,李宇就不再去了,在宿舍他睡不着觉,焦躁不安,最后只好又和母亲住。但令大家欣慰的是,李宇逐渐地愿意和大家一起玩,还常常和同学一起打篮球。令人感动的是,李宇由于吃药犯困,早晨难以醒来,为了按时上学,他让妈妈拧他的腿,紫色的瘀斑伴随着他很长很长一段日子。

    在关工委开会时,当丁老师提到自己和李宇的忘年交后,学院团总支部书记希望能见见李宇,便打电话约李宇母子一起吃个饭,这下可吓坏了李宇。李宇当时有两门课不及格,所修学分达不到学校要求,他以为老师要来处理这件事,让他退学,吓得他赶紧喊母亲收拾东西回家。丁老师知道后告诉李宇母亲:“李宇学院里的老师得知这孩子顽强抵抗病魔的事情后,很佩服这个孩子,所以想和他吃吃饭。”这才打消了李宇的担忧。同时,学院老师的关心也让他再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关爱。

    时光飞逝,李宇毕业的日子到了,当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那天,李宇飞快地跑回家,高兴地拉着丁老师,和她合影留念。

 

                             爱心不老


    李宇顺利地签约工作。过年时,丁老师和李宇通电话时,得知李宇正在杭州出差。“你看,李宇都能够自己出差了!”这句话丁老师连续说了好几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几年前那个抑郁而焦躁不安的孩子如今已经能够独立自主的生活了。这一切美好的转变源于丁老师那份热忱和对下一代的关怀。

    丁老师曾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笔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按说我们都是古稀之年,辛苦了一辈子,不需要再操什么心。但是我们这一代都是从五六十年代过来的,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是那个时代受的教育伴随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

    现今,丁老师依旧忙碌在关爱下一代的活动和书画学会里,义务教12个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学习画画,分文不收。有时还会资助给来这里学习的学生们,给他们买宣纸,墨汁。几年来,丁老师创作了700余件作品,或义卖,或捐赠给亲朋好友。
“帮助别人,我心快乐,我踏实。”采访最后,丁老师笑着说道,屋外的阳光透过窗子映在丁老师的头发上,闪着银白色的光。岁月可以催人老,爱心却不会老,丁老师的热忱和爱心如阳光般,驱走阴暗,温暖下一代。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