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校友风采:爱心铸就事业 执着成就梦想
——2013年陕西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
2013-06-27 17:41 西安秦北农民工子弟学校董事长、校长 杨成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叫杨成龙,2008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现任西安秦北农民工子弟学校董事长、校长。回首创业之路,处处充满艰辛,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正是创业的艰辛,使我懂得了成功的价值。认准方向,坚持梦想,努力奋斗和回报社会才更重要。 

  
                       苦难经历,磨练意志


    小时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频繁的搬家,因为经济条件有限,我们全家只能租住在房租最便宜的城中村,但还是因为条件不稳定,不得不多次搬家,小学转学4次、初中转学3次的经历让我深感作为一个农民工子女的飘摇不定。为了能在这个城市立足,我的爸爸妈妈就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他们不辞辛苦,起早贪黑地收菜、卖菜,长年的奔波,过度的操劳,不仅让我的父母都患上了胃病,而且让他们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至少老十岁。  

 
    我的童年不像城里小孩那样丰富多彩,更多的是守在父母的菜摊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看着为了全家辛苦劳累的父母,让小小年纪的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庭的责任、男儿的担当。从那时起,我就一边帮忙做些家务,一边愈加努力的学习,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用知识来改变自己、改变家人的命运。  

  
                         勇于实践,奠定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理工大学。当年9月,怀揣着父母凑来的几千元学费,背负着亲人们沉甸甸的期待,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作为一个从农村来的孩子,我积极投身于学校义务支教的队伍中,2006年暑假,我跟随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国家级贫困村陕西省靖边县宁条梁镇西园则村支教。这里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比我想象中还要差:学校是几个村才有一个,教室是多年前的平瓦房,没有像样的黑板,坑坑洼洼的桌椅,任课老师少,只能把几个年级放在一起上课。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们缺少应有的关爱,健康成长都成了问题。回想自己小时候,我不也是这样吗?这些和我有着类似经历的孩子,深深震撼了我的内心,连续三年暑假我都申请到这个地方义务支教。每次在即将离开的时候孩子们都会问:老师能带我去西安吗?老师什么时候再来?老师我不想让你走。孩子们真挚的话语,让我不禁千端万绪,梦想的种子慢慢萌芽:什么时候可以用我自己的能力建一所专门招收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中、小学寄宿学校呢?这样就可以给所有农民工子女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拥有一个精彩的童年生活。  

 
    支教的经历给我了一个美丽的梦想,兼职的经历给了我一个实现梦想的基石。从大一开始,就有一种创业的萌动始终激励着我。为了尽快支撑起养家的责任,我挤出了所有时间去做各种兼职,我通过做家教、手机卡代理、商品展销和承接广告公司业务等各种不同的工作来了解市场、丰富经验、贴补家用。兼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人生阅历,这些宝贵的经历都为我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坚定信念,选择创业


    我大学毕业以后,依靠上学期间积累的实践经验,与两个同学合伙创办了“西安至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了真正的创业之路。起初创业最艰难的是缺少资金,为了节约资金,自己白天当“老板”谈业务,晚上就要充当员工通宵加班工作,饿了吃泡面,困了打个盹,醒来接着干。清晨起来骑上电动车又开始奔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凭着这份执著和坚持,依靠优质的产品和自己诚信的经营,慢慢地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口碑,经过2年多的发展,公司在圈内的知名度更是逐年上升,走上了快速发展的正轨。正当公司事业蓬勃发展,事业有了一些起色时,我时长会想起我那未完成的梦想,有了原始资金我决定去实现我的梦想,回报社会。 

   
                        勇于担当,奉献社会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我发现:西安市每个城中村里至少居住了3-5万的农民工,而且这些农民工的孩子由于经济或学校的原因而丧失了继续教育的机会。小一点的孩子失学在家,大一点的孩子从事着社会最底层的工作。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我儿时的梦想再次触动了我,使我做出这个重要选择——为在西安农民工子女创办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解决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希望通过教育,使这些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子女同城市里其他孩子一样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总是残酷的,办学校首要的问题就是选校址,为了节约租金,我几乎跑遍了西安市所有可能办学的租赁场所。几经奔波,2011年4月选定西安市凤城十二路的一座闲置学校为办学校址。2012年4月,为配合未央路拓宽市政道路规划,又搬迁至西安市东郊长鸣路39号校区内。2013年2月,又因为场地空间偏小等原因,我们再次搬迁,最终搬至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西兰公路世纪大道18号校舍内,这个场地基本可以达到办学标准和要求。   

 
    招生是办学初期的又一大障碍。我清楚的记得,有次到城中村散发招生传单,走到一个卖菜的摊位,看到旁边有几位年龄大的人带着几个小孩,就热情地走过去准备跟他们讲上学的重要性,这时一个人突然伸手拽着我脖子上的工作牌,嘻笑:“这么年轻的老师啊,你能教吗?”还有一次当走到一家服装店门口时,一位师傅说:“小伙子,把你发的东西给我一张。”我满心欢喜地递过去,可他看都没看一眼就把宣传单揉成一团,一边擦手一边说:“哎呀,刚好没东西擦。”这3年经历了不知多少像这样的质疑和嘲讽,是创业的信念支撑我坚持了下来。 

  
    3年中我和我的团队与学生们同吃同住,用心去感化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祖国。农民工子弟学校也得到越来越多学生家长的信任,很多家长慕名而来。到目前为止,学校有教职工92人,学生人数达到840余人,其中小学部588人,中学部252人;男生560名,女生280名;单亲家庭的学生96名,来自国家贫困县、村的学生582名;农民工家庭子女520名,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子女230名。   

 
    由于只顾前期办学,对教育政策不熟悉,农民工子女办学运行的十分艰苦,在近三年的办学过程中经历了无数大小困难。尽管学校起步晚、发展慢,社会各界关注度有限,但我还是要坚持走下去,因为我坚信只要本着“踏踏实实办学,一切为了农民工子女”的目标坚持下去,我们的学校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还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进而改变更多孩子的人生。  

 
    作为80后,我也有我的梦想,是学校和社会培养了我,扶持了我,我应当回报社会,用自己的微薄力量为社会做些实事,我的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农民工子女创造一个同其他城市孩子一样的学习平台,让他们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健康地成长。让为城市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农民工可以安心工作。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我也将坚持我的梦想。 

  
    我深刻地感受到,从事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注重总结、善于学习,敢于担当、勇于突破,自己多份勤快、多份责任、多份担当,多份爱心,时刻保持年轻人的这股闯劲,在压力面前的韧劲和在业务知识上的钻劲,机会将永远垂青于自己。我相信,越是艰苦的环境中,越能展现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我将竭尽所能为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在奉献中收获快乐,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我相信,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会更加坚定,也坚信会有更多的优秀青年与我同行,共同开创属于我们的美好明天。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我的母校——西安理工大学对我的培养,感谢一直以来关心、帮助和教导我的老师和朋友们,谢谢你们!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