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05年)6月,我校有一位老人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称号,他就是自动化学院离休教授苏文成。
苏文成于1928年9月生于西安。1945年6月高中毕业,考入武汉大学电机系。1949年6月,苏文成大学毕业,不久即参加革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特种军政治部青年干部学校学习。1950年3月,他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首届研究生班,读在职研究生。1954年6月,苏文成从研究生班毕业,留校继续任哈工大生产实习科和设备动力科的科长,并在配电教研室任教,带供电课。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当时在哈工大电机系学习,苏文成是他的任课老师,后来又做他们的班主任。李长春时任校学生会主席兼班长,因而成为苏文成家的常客。后来“四清”运动中,苏文成曾带李长春和另一位同学一起下乡,到黑龙江拜泉县长荣公社搞四清。40年来,他们师生之谊一直密切,李长春曾两次在西安登门拜访他的老师苏文成,一次是李长春任河南省委书记时,一次是在2003年教师节前夕。
苏文成于1977年10月调入我校,是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创始人,电力电子学科也是在他的倡导下成立的。苏文成为我国用电节电科学、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的发展与研究,以及电能质量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1994年1月,他光荣离休。
一
苏文成虽然离休了,但并没有闲着。1997年12月,我校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1998年上半年,校党委任命苏文成为校关工委副主任。当时,关工委工作刚刚起步,处于摸索阶段,大家对关工委并不了解,一些人甚至认为关工委是可有可无,是老同志没事找事,瞎起哄。一些老同志也觉着,都六七十岁的人了,还折腾什么劲,不如下下象棋,打打门球,安度晚年。苏老师不这样看,他认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他想,既然校党委把这样的大事交给自己,自己一定要不负党组织的期望,把工作做好,使自己的离休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他主动到宣传部、学生处、工会、子校等单位了解情况、交换意见,并走出学校到其他单位取经,了解人家是怎么做的,以开阔思路。与此同时,苏文成开始网络人马,给自己找“同盟军”。他当时是校离退休教工大合唱队队长、教授合唱队队长。每次活动时,他抽空吹风,见缝插针,抓住排练间隙,从学校培养人的角度和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的思路出发,积极鼓动郑式阐、亢奋生、马泗春、赵震寰、徐华等人加入关工委队伍中来。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建立了一支学识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的老干部、老教师参加的骨干队伍。苏文成组织大家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结合时事政治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展开讨论,提高认识,围绕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国内国际时事,初步开展了对大、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他们给大学生作《澳门的过去、今天和将来》、《李登辉两国论是怎样出台的》等报告,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少儿书画、手风琴等特长班活动,还配合思想建设主渠道开展了形势教育和课外辅导等工作。
二
苏文成喜欢琢磨,当上这个副主任后,他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这项工作上。苏文成觉得,青年学生有朝气,有热情,但阅历浅,遇事不善于分析,老同志就应该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做青年人的思想工作,到他们中间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苏文成动员老同志和学生班级建立“朋友”班,并注意教师的组织和搭配,由两个老教师负责一个班,一名老教师是学生所在学院的退休教师,负责学生的专业指导;一名是从事马列主义等课程教学研究的退休教师或从事学生工作有经验的老同志,共同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在自动化学院98级教改班和材料学院材料982班中开展了朋友班活动的试点工作。
苏文成和离休干部郑式阐担任了自动化99级教改班的课外辅导老师,他们积极参加学生的运动会、团日及班会等活动,还经常到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同学们感到学习负担太重时,苏文成就主动给予疏导;当学生们在评定奖学金出现心理不平衡时,苏文成就耐心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并加以引导,协助学生工作部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平时和节假日,苏文成还主动给学生打电话,沟通思想。他邀请出访美国回来的张成乾、龚宗智等教授为学生作了“美国教育”、“美国硅谷”、“美国的大选”等讲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美国人的价值观,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把苏文成当父亲一样看待,他成了学生的知心人,学生敞开心扉和苏老师讨论、辩论,还常去家里找他谈心聊天。1999年5月8日,美国轰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馆,学生们义愤填膺,上街游行。苏文成抓住时机,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及时沟通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告诉学生,没有高科技、国家不强大,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勤奋学习的热情。三年来,他所辅导的99级教改班学风良好,临近毕业时,班上29人,有19人报考研究生,10人过了分数线。其中,2人考取交大,4人考取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苏文成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理想信念不够明确,行为习惯尚有欠缺,于是,他萌生了组织一个旨在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和素质教育的报告组的想法,并很快联系了部分离退休老教授、老教工组成了报告组。
苏文成认为要老有所为,首先得老有所学。他除了到阅览室看各种报纸、杂志外,天天看电视中的新闻时政节目,努力跟上时代步伐。他不仅自学,而且建议报告组定期集体备课,一个月坚持学习两次。报告组在深入学院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结合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对他们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十六大精神”的学习辅导。为了收到好的成效,拟定的报告内容先在报告组试讲,根据中央精神,讨论报告内容,经大家补充、完善后,再拿去给青少年学生讲。这样,老同志在集体备课、讨论中,自身也受到教育,提高了理论水平。经过几年的摸索,苏文成根据报告组成员的自愿和特长,整理出西安理工大学关心下一代专题报告目录,将报告组12位老教师的报告题目和电话不定期刊登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简讯》上,便于师生查阅、联系。老教师们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党校、各学院、中小学都作过一次或多次报告。苏文成曾被邀请为自动化学院、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机仪学院及团干部培训班等作报告。他血压高,心脏也一直不太好,作报告的两个小时里,心区常隐隐作疼,有时作完报告,他脸发白,出汗、虚脱,只能让学生“架”着回家。有一次,苏文成大病初愈,他坚持按计划去作报告。自动化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辅导员端木振华,考虑到苏老师身体虚弱,便和几个同学去接他,没想到苏老师已经一个人慢慢地踱到学校来了。他们搀扶着苏老师走到六层楼上的教室,用了二十多分钟。刚到教室,苏老师就从一个旧布包里拿出准备好的剪报、照片等资料,立即开始讲起来,在场的同学都非常感动。因为他们知道,苏老师的报告凝聚着一个老共产党人、老知识分子晚年的追求与无私奉献。
迄今为止,报告组义务作报告近百场,分文不收。目前,报告组的老同志在专题报告的内容上,将对新入学、将毕业、中间学习等不同阶段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分门别类加以引导,实施有目的性的教育。对大一新生主要进行“走出迷茫、重新定位、确立目标”的教育,对大二、大三学生主要进行“习惯养成、发展定向、努力拼搏”的教育,对大四即将毕业的同学,主要进行“就业指导、完善自己、走向成功”的教育。
组织社区家长学校,苏老师也尽心尽力。他专门找到西安理工大学子校的领导,商议推动实施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方法,还在子校开展了住宅小区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活动,请西安市政府参事环保专家唐允吉教授为儿童们讲解环保问题,联系小学生参观校计算机中心等,积极协助子校建设好家长学校。
三
2001年3月,校党委调整了关工委领导班子,校党委副书记廉永杰担任关工委主任,关工委工作列入校党委的工作计划中。每年,廉副书记亲自召开负责各学院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和关工委委员联席会,定方向,提要求,出主意。年末,对照计划进行检查、表彰和批评。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校关工委相继在12个学院设立了院级关工委组织、2个家长学校和以离退休同志为主体的8个工作组:专题报告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辅导组、中小学组、朋友班组、科技制作辅导组、文体组、书画组、简讯编辑组。关工委的办公场所、活动地点和活动经费逐步落实到位,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较为严密的组织机构。而这些组织机构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渗透着苏文成的心血。就拿院级关工委来说吧。各学院的领导虽然在校党委的指示下,对关工委工作有了认识,但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基层工作的落实成了一大难题。苏文成先是主动挨个地到各学院摸情况,搞调查,物色人选,帮助组建院级关工委组织。在校关工委一次工作会议上,苏文成亲切地对自动化学院刚接手关工委工作的辅导员端木振华说:“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我们一起商量,就会有好办法。”从此,和苏老师联系成了端木振华工作中的一种习惯。学院设立二级关工委组织后,苏文成又抓工作落实情况,分配给各学院的事,干了哪几项,苏文成常带着关工委秘书长王爱玲下去检查。他要求各基层关工委每年春季开学前拟定一年的工作计划。一开学,苏文成会给各院打电话,询问工作是怎么考虑的,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等等,进行督促检查。而校关工委每年的工作计划,王爱玲秘书长一般要在寒假加班赶出来,之后,交给苏文成修改,再送到廉副书记处审阅,常几易其稿,最终赶在每年3月第1期《关心下一代工作简讯》上刊登。苏文成曾诙谐地说:“廉副书记指挥,我筹谋,王爱玲具体张罗,这‘三套马车’一个都不能少。”
熟悉苏文成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热心肠,凡事找到他头上,他都尽力去办。自动化学院举办的“用智慧开启明天”、“大手拉小手”等团日活动,苏文成都积极参与。该院电气专业学生翟莎,对所学专业的前途认识渺茫,听说苏老师是电气专业的创始人,便找到苏文成、郑式阐,请老教授指教。苏文成他先与翟莎同学谈心,鼓励她既选定了学习的方向,就要坚持不懈。之后为翟莎联系了研究生导师,鼓励她报考研究生。一天,苏老师专程到学校找这位同学,天突然下起雨来,苏老师没有带伞,冒雨赶过来与她谈话。在苏文成、郑式阐两位教授的鼓励帮助下,翟莎考上了我校研究生。
苏文成对工作有火一样的热情,在校关工委组建初期,经费比较紧张,苏文成先后把2002年陕西省老干部先进个人奖金600元、学校奖励的100元拿出来,作为关工委活动经费。他对工作还特别较真,无论是学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学生思政工作、教学评估,还是家属区煤气管道安全、教工食堂卫生状况、办公室里的长明灯,事无巨细,样样关心。我校是陕西省学分制试点单位之一,从2004级开始施行学分制,这是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变化及教学制度的变革。苏文成了解到一些青年教师和学生对学分制在思想上感到茫然,他便在自动化学院组织学生座谈会,对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同该院主管教学的领导、也是他的学生余健明一起,研究探讨学分制下,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并把校党委书记请到家里商讨学分制实施事宜。苏文成专门起草了“两种学习制度的比较”,将工科1970年前,前苏联体制计划经济下的专业教育与1945年至1949年他自己所在的武汉大学当时的学分制,在学制、课程设置、毕业设计、考试及分配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写出报告向学校领导汇报。
四
苏文成总在主动发现、寻找思路,总在策划新的工作内容。2005年,校关工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结合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简称中央8号文件)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中央16号文件)等文件的基础上,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配合思想教育工作的主渠道,积极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理论研究。他在关工委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关心下一代工作要注重总结经验,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才能上台阶”。在每年的关工委工作要点中都重点安排了总结交流和理论研究。今年1月,陕西省委转发了教育部关工委《关于加强关心下一代理论研讨的意见》,提出了96个选题,这无疑为学校关工委工作指明了理论研讨的方向。
4月,苏文成被确诊为糖尿病。实际上他已有多年的病史,苏文成一直不太在意,只是吃吃药了事,直到视力模糊、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这才去了医院,打起了吊针。但苏文成仍旧惦记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自从去年中央8号文件、16号文件下发以来,苏文成的脑子就没歇着。他初步设想,关工委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各学院,配合工作,抓好有关措施的落实,协助各学院做好“五老”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以建立起关工委工作的长效机制;关工委所属的家长学校应参与、渗透到中小学,与思想建设主渠道形成一个整体,把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到各个方面,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当苏文成得知自己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的消息后,他坦诚地表示:“我是个普通党员,接受党的教育,就应该为党工作。我所做的一切,是上级党的要求;取得的成绩与校党委的指导和支持,还有集体的努力分不开。我只不过为党尽了一个老党员应尽的义务,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个夏日的凌晨,万籁俱寂,时针指向3点,苏文成披衣起床,思维异常清晰。他坐在木桌前,动笔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写信,就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如何向深度、广度推进,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同步推进等问题,进行探询。在苏文成的生活里,这样的伏案写作,曾经有过许多次。那些计划、总结、专著、思考、意见等很多案头工作都是在这样的时间完成的。3个小时过去了,苏文成已经洋洋洒洒写了五六页。他站起来,洗漱完毕走出屋门,朝阳初升,清新湿润的空气笼罩着他,他长吁一口气,心中觉得轻松了许多。
今年77岁的苏文成,凭着对党的忠诚,把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视为自己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走过了7年,先后获陕西省教育系统老干部先进个人、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等。从他身上,我们分明看到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的本色。
摘自《西安理工大报》2005年12月26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