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第十一届昭君文化节活动项目之一的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2010年8月1日在内蒙古警官学校体育馆落下帷幕。解放军、北京、广东、陕西等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86支代表队的1185名运动员参赛。我校跆风跆拳道协会3名同学参加了比赛,面对全国各代表队的强手,敢打敢拼,最终穆吉鹏同学获得了青年男子组63KG第五名。
一间铺有木质地板的房间,两条供休息的长凳,一张方桌,一个悬挂的沙袋,房间的正中央张贴着一面五星红旗,墙角有序地摆放着护具,这就是我校跆风跆拳道协会训练的场地。正对门方向张贴着写有“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条幅,无不让每一个来访者观后起敬!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主人公——穆吉鹏同学。
结缘跆拳道
“是什么原因使你选择进入跆风跆拳道协会?”面对记者的提问,穆吉鹏同学笑着回答说:“也许是小时候看多了武侠片,对其中的功夫着迷,但又不具备条件;到大学后,各种社团纳新,我有幸看到了跆拳社就加入了,也算完成儿时的梦想。”怀揣着儿时梦想的穆吉鹏加入了跆拳社。作为新成员,穆吉鹏和其他成员一样在兴奋、好奇中参加了第一次活动,即教练为上学期的学员系带。仪式很正式,很庄重,使新成员顿时有了一种自豪感。而这也使得穆吉鹏坚定了学好它的决心。仪式后,教练的一句话让穆吉鹏铭记于心:能坚持就坚持,留下的就是精英。或许第一次他并不明白那句话的真正含义,可是他确实在践行者。
坚持跆拳道
“不抛弃,不放弃”是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一句台词,成为了无数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练习跆拳道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因为他需要好的体能基础。而体能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你有过放弃的想法吗?”记者问。“没有,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想法,即使是自己训练受伤后。”穆吉鹏同学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为了增强自己的体能,大一那一年,他常常去曲江的那个健身房,一练就是一个小时。虽然大一下学期课程骤然增加,不少人都会因此而退出社团,而在穆吉鹏眼里,时间是挤出来的,他选择了坚持。跆拳社平时的训练也是很大的,围着曲江大学生活动中心跑上30圈,左跳右跳各50次。高强度的训练让不少人在第一次后就放弃了。穆吉鹏同学告诉记者:“有些人的面孔我就只见过一次,其他时候就没有见过,这个社团‘淘汰率’太高了。”
爱上跆拳道
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种新奇、新鲜。但经过了两年的坚持,那便是一种喜爱、热爱。在穆吉鹏的眼里,现在对跆拳道的感觉和开始的时候截然不同。穆启鹏告诉记者:“才开始感觉自己学会了武术,有一种自豪感,现在我发现了她的美丽,它文化的深厚,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的一些思想和习惯。因为热爱跆拳道,穆吉鹏对这方面的新闻也更加留意,对它的文化涵义也是别有一番解释:“白带代表纯洁,没有任何基础,一切从零开始;黄带,大地的颜色,学习大地厚德载物的精神;绿带植物的颜色,代表你技术开始枝繁叶茂;蓝带,天空的颜色,就像大树一样向着天空生长;红带,表示危险,你已经具备攻击能力,对他人构成威胁;黑带,代表你已经成熟。”听着穆吉鹏同学介绍腰带的意义,记者也为之一震,真得太形象生动了。
魅力跆拳道
“每一项运动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那依你看跆拳道的魅力又是什么呢?”记者向穆吉鹏问心中最后一个疑惑。穆吉鹏脸上浮现微笑,乐呵呵地说:“从我个人来说,学习跆拳道的过程,让我的意志得到了提高,学会了坚持,学会了知难而上。”经历过军训的人,对军训的记忆尤为深刻,都说军训苦而累。经历过跆拳道训练的穆吉鹏认为,军训和他们的训练相比,那简直是小儿科。为了备战跆拳道比赛,穆吉鹏和另外5名同学,在炎热酷暑的夏天,围着金花校区操场得跑7圈,跑完后,大家还要练踢膝、劈腿以增加柔韧。同时教练也会安排他们实战。在体能消耗巨大的情况下,受伤变成了队员们的家常便饭。虽苦累中夹杂着伤痛和眼泪,但大家携手前进,相互激励。最后,他们全部参加了比赛,圆了自己的梦想。
战胜自己,达到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最高境界——“忍耐克己,百折不挠”的跆拳道精神,常人难以做到的,穆吉鹏同学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