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在李白写下这句诗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不久之后兴庆宫就毁于安史之乱,只将繁华留在了笔墨之间。当兴庆宫成为一片废墟时,也不会有人想到在千年之后,他会以“市民公园”的身份重现在世人面前,将昔日风光重现于大众眼前。
在陕西高校图工委举办的“传承的力量——校园周边文化故事”图书馆公众号推文展示与评比活动中,我校图书馆教师韩燕霞的微信推文《传承的力量,校园周边文化故事—兴庆宫公园,你我的记忆》荣获优秀奖。记者有幸采访了韩燕霞老师,听她讲这篇获奖推文背后兴庆宫公园与西安理工大学的“前世今生”。
兴庆宫里的公园与大学
韩燕霞在推文中写道:“1972年,从汉中火车站开出一列班车,北京机械学院的首批教职工乘坐专列,风驰电掣直达古都西安,从那一天开始西安理工大学就和古都西安结下了不解的情缘。”西安理工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北京机械学院和成立于1960年的陕西工业大学。当年她的父亲,和现在很多教职工的父辈一样,都是随北京机械学院搬迁汉中再迁至西安而来的,在这里挥洒了他们的热血青春。
兴庆宫公园离西安理工大学金花校区,仅一条马路之隔。兴庆宫公园是在原兴庆宫遗址西南角处仿建而成的,约占原遗址面积的四分之一,而理工大也属兴庆宫遗址内,理工大与兴庆宫公园,与其说是“邻居”,不如说是“家人”更加贴切。
公园内湖,被称为龙池,池边栽种的以垂柳居多,纤纤细枝,随风摇曳,婀娜多姿。池水在亭台楼榭下穿梭、流动,既是包容滋润,亦有湖光天色,它能洗去征尘,洗去残败,洗去腐朽,洗去一切时间的痕迹,让人时刻眼前出新。工作之余,师生漫步在公园中顿感卸去疲惫,游园中,即便遇到人流如潮的情境,只要稍微避开一下正路,向斜坡上或树林中走一下,立即就离开了喧嚣的人流,有一种说不清的自然清静,是一种逃离城市的宁静,是足以与“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共情的瞬间。
西安人独有的“市民公园”
西安的公园不可谓少,大明宫、大慈恩寺、环城、革命公园诸如此类,而只有兴庆宫公园被冠以“市民公园”的美誉,这背后就是一代代西安人对兴庆宫公园的独特情愫。韩燕霞小时候父母经常带她到兴庆宫公园玩,那里的大象滑梯,蹦床、是她童年的乐趣所在,每次都疯玩得不肯回家。兴庆宫公园一直陪伴着她的童年生活,给了她很多美好的回忆。2022年兴庆宫公园改造项目启动,她为了找寻童年的记忆,也恰值陕西高校图工委微信推文展示与评比,于是便有了这篇获奖推文。
在兴庆宫公园的建设过程中,累计有17万人次参加了义务劳动,投入公园的建设。公园占地48.6公顷,修建了龙堂、沉香亭、南薰阁、花萼相辉楼等传统园林建筑,并在1979年增建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兴庆宫公园不仅是西安人民一锹一铲创造出的“九层高塔”,更承担着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责任。建园以来,无数外国观摩团来到兴庆宫公园学习中国文化,兴庆宫公园以其古典的中式美学征服了无数的外国游客。
历史的传承
曾经的兴庆宫已经随历史烟消云散,但在一代代人的奋斗下,在这片土地上兴庆宫公园与西安理工拔地而起,让兴庆宫在千年后重现光辉。
从前期的翻阅校史资料,找素材、构思、确立文案方向,到后期和图书馆微信团队老师讨论排版、插图、文字校对,韩燕霞完成了这篇推文。推文从校史背景入手,通过回忆的方式展开写作,将兴庆宫公园同理工大学联系起来,进一步拉近师生与学校的距离,增强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切合兴庆宫公园改造,将兴庆宫公园的过去和现在展现在读者面前,见证兴庆宫公园的变化,让师生感受到校园周边的良好氛围,感受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韩燕霞已经在图书馆工作17年了,负责总服务台工作并参与图书馆公众号撰稿,她希望以后可以写出更多、更好、更有文化内涵的文字。她介绍说,高校图书馆界近年来积极探索新媒体在读者服务和阅读推广、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运用,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图书馆公众号推文,尤其在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方面颇有建树。韩燕霞在工作中博览群书、丰富自己,沉浸于感受文字的美。她享受图书馆工作的快乐,也欢迎同学们常来图书馆,浸润书香、畅游书海,她建议大家:“多阅读经典书籍,充分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把目光向内聚焦,才能更好地挖掘自我价值,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