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同心战疫 爱绿护绿
在 3 月12 日我国第 42 个植树节来临之际,由校团委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播种希望,向阳生长”爱心植树线上征集活动。各个学院积极响应,大家纷纷参与支付宝蚂蚁森林在线植树活动;修剪自己家的小花小草;创作绘画 、书法作品等。图为水利水电学院征集的学生作品展示。齐千嘉 张艺 报道 `

陕西省教育厅微博:抗“疫”中的日常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全国人民都站在了抗击疫情的战场上。疫情中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疫情下的人们又是如何度过这一特殊时期的,相信每个人都有着相似而不同的答案。西安理工大学摄影专业师生以他们的视角记录下《抗“疫”中的日常》。                          

梦想春天
顾城有一句诗,这样写道:“种子呵,在冻土里梦想春天,他的头顶覆盖着一块巨大的石板。” 2020年的开头,让人悲伤,让人始料不及。澳大利亚山火火灾持续五个月,科比布莱恩特飞机失事,新型冠状病毒爆发蔓延,肺炎还没有结束,四川成都又发生了地震…… 这么多不幸中,离我们每个人最近,与我们每个人都休戚相关的,可能就是这场新型冠状肺炎。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可怕的,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可能与患者同坐一辆车

校园英才:“人生若如蜡烛, 便应尽力燃...
    “人的一生就如同一根蜡烛, 有点燃的一天, 也必定有燃尽的一天。 ” 在问及该如何完成学业的同时去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如何很好地平衡二者的关系时, 马鑫用 “人生如蜡烛” 来巧妙地应答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态度。与其立在角落中为自己燃烧,不如立在需要光照的地方, 为有需要的人或事燃烧。   申专利,未雨绸缪为良策   谈及 “高校辅导员技能大赛专用软件2.2” 专利申请的灵感来源时, 马鑫

我寄归心于西理
方才下楼去取快递, 门口的保安大叔早已经把各家的快递摆放整齐, 未及我行至小区门口, 他便已经从中找出了我的快递, 一手拎着快递盒, 还一边冲我遥遥招手。望着大叔憨厚的笑容, 突然想起我的仙理, 想起那群同样可爱的工勤人员。 大一大二都在曲江校区学习生活, 曲江校区便也承载着我最多的大学回忆, 其中印象最深的就要属热闹非凡的团日活动了。举办团日活动时, 每个班都会买各式各样的毛绒玩偶, 达到

我欠下西理工十二首诗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写过诗了 有多久呢 大概足够我写十二首诗那么久吧 第一首诗 想写给餐厅外面的猫 写它慵懒的胡须 写起伏的肚皮和眯起的眼睛 还有来往同窗留下的猫粮 第二首诗 想写给西四门外的银杏 和主干道的枫树 跟被我不小心踩碎的叶子道个歉 在风里飘得久了就归入根吧 第三首诗 想写给南门外的小吃摊 我吃过那里的鸡蛋灌饼没尝过那儿的鸭锁骨 我闻过烤冷面的香味没靠近过炒米粉的摊位 我在豆腐夹馍那里排

传承五四精神 绽放青春之光
百年前的今天,五四运动爆发,一群拥有者民族大义的青年站了出来,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如今,一百零一年过去,“五四”运动已载入史册,但依旧散发着他的精神之光。在这种精神里,有青年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梦想和信念,有青年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 今天面对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需要我们,需要有梦想,有担当,有

五四的火 黑夜的光
一把大火,猎猎地燃烧了一个时代,把一百年前的梦,七十年前的蓝图,一点一点地烤灼烙印进了现实。 那些传承的纽带,从第一代五四运动的光从遥远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开始,这样的光亮就扎根在了每一个年轻人的心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阻隔,反而被越拉越紧,成为了一种几乎压倒一切的憧憬。这是一个含着三分的苦,七分的痛,用战争和硝烟徒手往自己的身上慢慢插上一根又一根羽毛的过程,一代又一代,上下求索,鲜血淋漓

关于公布第五届校园原创文学作品大赛暨...
第五届校园原创文学作品大赛暨第十三届读书观影有奖征文活动以“感悟生活之美记录西理工时光”为主题,自去年12月启动后,陆续收到投稿近200篇,文体多样、佳作频出,其中不乏以这次抗击疫情为创作题材的优秀作品。经过大赛评委会历时1个月初审、复审、终审,最终决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50名。现将大赛结果公布如下:    一等奖(5篇) 作 者 学 院 班 级 文 章 题 目 李文玉 水利水电

校友孙红梅:飞机心脏的“主刀医师”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守护战鹰健康的心脏,就是我们神圣的职责。”这句话出自我校材料学院95级焊951班校友孙红梅之口。近期,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系列节目《大国工匠》,5月2日的“大国工匠”正是飞机心脏的“主刀医师”孙红梅。孙红梅,中共党员,1999年7月获西安理工大学焊接专业学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3工厂特种工艺专家、高级工程师,空军装备修理

我校毕业生志愿者助力学生返校工作
               风里雨里夜里,我们西理工志愿者欢迎你回家!5月8日至10日,我校第二批学生错峰返校,迎接这些学生返校的,是来自各学院毕业班的青年志愿者们,他们是来自13个学院的毕业班本科生和研究生。 目前,疫情虽然已得到有效控制,风险却依然存在,但一声招募令,同学们却踊跃报名,勇敢地站在校园防“疫”的第一线,为其他同学顺利返校保驾护航,他(她)们是校园里最美的逆行者:“这是我第一次

西安理工大学“云端”思政教育激发学生...
“真没有想到……学校5位老师围绕疫情防控的5个关键词,各讲了20多分钟的课,竟然在‘云端’聚起五湖四海的该校师生、家长、校友以及热心网友,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0万人。”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乔夏阳回忆起这堂特殊的课程仍然十分感慨。 疫情是一本“活教材”。连日来西安理工大学在课内外构建起“云思政”大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充分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的强大动能,教育引导师生树牢战胜疫情的信心和

校园英才: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刘照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在读,自读博以来,在Scripta Materialia、Applied Surface Science、 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国际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一区论文3篇, SCI三区论文4篇,EI 论文1篇;发明专利共计8个,其中3个已获国家授权,参加2019年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并获得优秀论文,并于2019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柔和的阳光轻轻地洒在床单上,我懒洋洋地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瞥了眼闹钟,十一点,再睡会。 银色的月光静静地照在房间里,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方形的发光屏,瞄了眼右上角,三点,再玩会。 这,就是很长一段时间的我的生活状态。 2020年的新春,在那岁月荏苒,时轮更替之际,一波猝不及防的疫情偷袭我神州大地。于是,在阖家团聚之时,我们被迫全民迎战,打一场生死阻击战,向魑魅魍魉病毒亮剑斩凶;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慨然

向着那清澈的水域前行
正所谓黄河“二度”取水,依然是那样的景,不过因为来的月份不同,所以呈现在眼前的景色也是截然不同的。 从上游一路跑下来,感受最深的便是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路两旁,一边满是映着枯黄色草的山,山上到处都是移动着的小黑点,定睛一看才知是牦牛,一边却是光秃秃像没有衣服的群山,而那连绵的映入眼帘的叠叠山丘像小土堆一样,当我们真正开车环绕着“爬”上去时,会看见氤氲在窗外的雾气,像极了仙境。 这一路跑来

校园英才: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路在脚下,行在自我”。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故事,但每一个努力的人都值得尊敬。陈小洁就读于经济与管理学院 16 级人力资源专业,大学三年总成绩 4.25,位列班级第 2;先后担任过“同携手·新疆梦”帮辅班负责人、第一届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宣讲团成员、经济与管理学院入党积极分子提升班班长、经济与管理学院 16 级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和中共西安理工大学第八次党代会学生代表。陈小洁

升国旗 共庆建党99华诞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7月1日上午,我校在金花校区隆重举行升国旗仪式,纪念党的生日。全体校领导、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机关各党支部书记,师生党员代表参加升旗仪式。清晨7时,美丽校园清风习习,海军国防生国旗护卫队军容严整、精神抖擞、整齐列队,护送五星红旗徐徐入场。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师生们庄严行礼,齐唱国歌,目视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王瑞报道 刘笑伟 摄影

暂停的意义
走亲访友、同学聚会、假期旅行……所有计划全部取消。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按下了我生活的暂停键,留下满目空白。 寻常日子里的空白,是放松身心的好机会,但这样整片整段的空白就像皑皑雪原——远远看去宁静平和,置身其中则易使人头晕目眩,以至于失去方向。 我就如同偶入雪原的赶路人,无处可去,却又处处可去。 生活在我眼前,像坏掉的水龙头,不停地流出时间。我心疼又心贪,试图把它们全部留住,好好规划利用。但无

我们去找大圣借筋斗云吧
“小朋友,为什么哭啊?”正准备锁门离开这里,偶然一瞥间,见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小男孩,坐在靠左的台阶上,肩膀一耸一耸地抹着眼泪,手里抱着的小兔耷拉着耳朵,仿佛也在难过。 见我走近,小家伙止住了哭声,抬头看我,大眼睛眨啊眨,“阿姨,你知不知道花果山离这里有多远?搭几路车可以到?我找遍了这里的站牌,也没有见……车费得多少?我只有这些。”说着从口袋里叮叮当当地摸出一把硬币。“呃,这个嘛……”来不及气恼

陀螺转,情悠悠
今年一月,我跟着父母前往乡下老家过年。到老家的第三天,就通过互联网得知武汉爆发了大规模新冠疫情,愈演愈烈,并且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传播。一时间,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小村子也开始人心惶惶,村委会号召大家“居家隔离,不要串门”,同时组织人手守在村庄的各个出入口,防止外人进村。村子里虽然有好几名武汉务工返乡人员,但幸运的是他们返乡较早,均未感染病毒。 就在这样的居家隔离中,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刚开始的十几天

共有 951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476 页   当前第 438 页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