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袅袅的秋风,我们踏上了从长江畔返回西安古都的行程,但心情却依旧如波涛汹涌的江水般激情澎湃。回想周初,我们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见到三峡时,被它那宏伟的气势震撼的目瞪口呆,脑海中一遍遍浮现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千年大计,国运所系”、“国之重器,筑坝为民”的口号标语。
一周以来,先后聆听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精彩绝伦的两场专家报告介绍会,组织参观了极具教育意义的三峡展览馆、截留纪念园、黄陵庙,思想得到了极大的洗礼,最为重要的是多方面、多角度近距离认识了三峡水利枢纽与葛洲坝水电站,先后从坛子岭、185观景平台、北岩尖、左右坝段、葛洲坝二江电站厂等数十个地方进行了认识学习。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双线五级船闸、升船机及我校参建的茅坪溪沥青混凝土防渗土石坝。
一周以来,我们见识了三峡工程规模的巨大,经济效益的显著,技术问题的复杂。
一座三峡,建筑物基础土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混凝土2794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25.65万吨,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32套。
一座三峡,彻底改变了长江水患难控制的局;一座三峡,彻底结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一座三峡,彻底扭转了我国能源紧缺的结构性不足;一座三峡,彻底带动了一群城市的经济发展。一座三峡,开创了我国重大工程民主科学决策新体系;一座三峡,奠定了我国更高层面、更大范围进行资源配置调度的基础;一座三峡,使我国跻身于世界水利水电开发强国之列。
回望历史,在整个三峡建设过程中,中华民族先后克服了超大江截流、超高边坡稳定、超强混凝土浇筑等一系列技术难题。17年分三期建设中,仅在2800万方混凝土施工中,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先后采取了选择低水化热的原材料、两掺一低、风冷骨料、通水冷却、表面保护、分层分块浇筑、加快混凝土运输、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时间等十余种措施,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创新进取的精神。
在建设管理方面,采用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种制度相辅相成共同打造出了三峡精品。在经济方面,1993年5月三峡概预算900.9亿元,折合到现值1800多亿元,但实际建设共用1600多亿,开创了我国没有超预算的水利工程的先河。在融资方面,从财政部三峡基金、其他政府拨款、开发银行贷款、外汇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发行三峡债券、临时向社会贷款等近十种市场、计划经济措施,确保了资金按时到位,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展望未来,三峡在防洪、发电主体任务确保下,应大力发展航运、旅游功能。航运方面,应加快三峡新船闸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在旅游方面,应结合水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三峡品牌,必要情况下,可规划修建标志性象征纪念建筑物,在江中建设出堪比自由女神像、埃菲尔铁塔的中国象征。
作为水利人,三峡是我们心中不可逾越的一座丰碑,历经了七十五年漫长的梦想企盼、争论等待相互交织的岁月,历经了十余年艰苦卓绝的建设岁月。百年时光中,包含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志气、决心、毅力。历史的滚滚车轮不断向前,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锐意进取,祖国的水利事业更需要我们填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