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校园英才:功夫练到二八年 风雨来去也乒乓
2017-03-07 14:42  

 

       

 

 

       乒乓球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对我们中国人有着特殊意义,"功夫练到二八年,风雨来去也乒乓"。

       10月30日,由省教育厅主办,省学生体育协会、西安体育学院承办的2016年陕西省大学生乒乓球比赛于在西安体育学院落下帷幕。我校乒乓球女队经过刻苦训练与顽强拼搏,获得甲组女子团体第五名的好成绩。

 

    风风雨雨何妨 你我共同成长

 

       田若谷,我校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在读,曾3次获得银球杯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五次代表学校参加“校长杯”。小学三年级的她因孩童爱玩的天性喜欢上了乒乓球这项球类运动,粗略一算,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打球经历,接受过半专业的训练的她因为出色的打球技巧在我校年度乒乓球比赛——“银球杯”的赛场上脱颖而出,顺理成章得被选拔进我校乒乓球队,在球队的五年中她不曾有过一次懈怠,积极面对每一场比赛。她的队友这样评价她,“她在赛场上表现得从容淡定,总是可以很快地调动自己的情绪进入比赛状态。”袁雅馨,来自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英143班,她对乒乓球的热爱萌芽于最原始最纯粹的兴趣爱好。没有意图,只是热爱。从小学一年级勉勉强强可以够得到乒乓球台到现在已经与球拍相伴13载春秋,这13载悠悠年华使打乒乓球逐渐从一项兴趣爱好转变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进入大学后的她继续着她的热爱,从大一时初入校队的新人到此次比赛的主力得分手,她的成长和蜕变被教练殷春宇见证,被队友们见证。与袁雅馨同属本科三年级的吴晓余,就读于材料学院,是校队的一名“怪”球手——擅长正手直拍长胶打法,有着独特打球风格的她总是会被教练安排与对方实力最为强劲的球手进行搏杀。采访中,女队的其余四位队友们都说,“吴晓余在这次比赛中的表现非常出色,是取得此次优异成绩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另外俩位参赛队员,人文学院的王秋和材料学院的张昕楠,一个沉稳、聪明;一个虽是第一次参赛,却表现得相当成熟稳重。从五年前仅有寥寥数人到如今日渐强大,女队的每一位队员都见证着这支队伍的成长,正如这支队伍见证着她们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不问年级几何,每个人都在坚持不懈地为球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努力,据殷教练介绍,球队在赛季学期几乎每天都有高强度训练,除去硬性规定的两个小时练球时间,队员常常是待到金花运动馆快要熄灯的时候,风雨无阻。“虽然队内没有体育特长生,但哪怕对手全是国家级高水平运动员,也存在赢的可能性不是吗?在比赛的四天里,不管男队女队,只要没有比赛大家都会自发来到赛场边为正在比赛的队友们加油鼓劲。”她们用行动诉说着她们的信条,风风雨雨何妨,你好共同成长,“女子团体第五名,这份荣誉属于整个团队,而不仅是我们上场的五个人。”

 

       路上的坎坷肩上的勋章


       今年省大学生乒乓球赛赛制有所改变,一改往日每次只用三名队员的规则,女队五人必须统一同时上场。小组赛前俩名进入下一轮,第二轮时上一轮小组第一可以和另一组的上一轮小组第二对抗。这意味着女团的姑娘们如果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首战告捷。小组比赛的第一场和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的比赛打的相对轻松,但第二场就没那么容易了,西北政法大学校队有国家乒乓球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单从专业水平上分析,队员们的压力巨大,“所有人都做好了打满5局的准备,就算是赢也注定不可能赢得轻松。”队长田若谷在谈到这场比赛时还是一如既往的淡定。但就是这场大家都不看好的比赛,经过教练灵活的战略安排和姑娘们的稳定发挥,最终以3:1的比分提前出线。“在对手是国家级运动员的情况下,内心强大,坦然面对不犯怵是很重要的,听进去教练在赛前的指导,分析赛场情况,服从战略安排,把训练成果都发挥出来。不要自乱阵脚,一分一分一局一局的去打,平稳发挥之后才有资格谈论输赢。” 取得的这一切成绩都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赛前,殷教练有硕士论文的答辩要准备,队员们课程繁重且考试密集,在学习、实验和科研并线齐驱的紧张状态下,全队没有一人放弃训练,大家都在为这次的比赛努力,甚至放弃另一些机会。“每次比赛我们都要穿队服,队服后面印着六个大字——西安理工大学,校训说,‘祖国荣誉责任’,可能我们没有能够为国而战的机会,但为西安理工大学的荣誉而战,这是我的责任。”


       走下领奖台 面对另一个赛场


       比赛结束之后,队员们都在为这次可喜的成绩欢呼雀跃,身为校乒乓球队总教练的殷春宇也表示非常满意这样的结果。在我校执教12年之久的他表示,虽然女子团体第五名,男子单打第二名并不是他带队取得的最好成绩,但这四天里队员们在赛场上的表现令他非常满意,”与成绩相比,我更加欣喜的是看见队员们在每一场比赛里得到成长,有所进步。“

       他八岁接触乒乓球,十八岁因伤痛局限了未来发展而中断职业运动员生涯,进入体院学习,03年应届毕业进入理工大教授乒乓球课程。作为一项传统项目,乒乓球入门很快,基本可以实现普及,但想要出类拔萃却很难,为了打球动作定型形成下意识的条件反应不得不一拍一拍的练习,重复的机械动作使过程显得枯燥乏味,队员难免会产生一些情绪。殷春宇表示理解年轻人心浮气躁的心理状态,但不会因此放低对队员的要求,为了解决队内敷衍浮躁的心理问题,他耐心地跟队员分析现状,讲道理,谈经验。更令人惊叹和钦佩的是在日常的常规训练里他细致观察为每一位队员制定属于他们自己的训练计划,"每一位同学打球风格都很有特点,为了延续大家的风格并开发出最大潜力,我尽我所能的去实现'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殷教练坦言这个"因材施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极其消耗时间和精力,"可这一切都值得。"

       对于球队未来的发展,队员们和教练都殷切期待着新的进步和壮大,获得更多的荣誉,取得更高的名次。殷教练也粗略得分享了球队的发展计划,“近年来,学校注重学科的综合建设,校乒乓球队的建设工作得到了校领导和体育部领导的支持,现如今球队拥有训练专用球台、训练用胶皮等物资支持,这极大的鼓舞了校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我们会用成绩来回报学校的支持,在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女单打的项目上,我们都曾取得不错的成绩,我们接下来的目标是在男女双打、混合双打的项目上取得成绩。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训练,希望在明年的比赛里可以看见成果。”


       走下颁奖台,面对下一个赛场,开启下一场竞技。她们永远行走在为校争光的路上。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