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校园英才:智慧赛跑 定向人生
——访全国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获奖者
2013-04-25 17:28 学生记者 王小玉 胡泽庆 马宁 张江波 

 

          编者按:2012年7月25日至31日,全国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在黑龙江伊春市举行,比赛包括短、中距离赛,团队赛,接力赛,百米定向赛5个项目。我校派出2名教练员、9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赛事。最终,李艳芳获百米定向第一名,赵德品获短距离赛第一名,9名运动员以零失误的优异表现取得了高校甲A组男子团体第一名、女子团体第五名、男女总团体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本报学生记者采访了赵德品、李艳芳、董福良、宣博和刘晓瑜,让我们一起品尝他们成功的喜悦,回味他们付出的艰辛。

 

“九全九美”赵德品

     “围棋加马拉松”的运动?第一次与赵德品交谈关于定向越野的知识,我被他的介绍搞懵了,这三者能有什么关系?

     “你可以想象在一个未知的地方,放眼望去不是平原,而是密密麻麻的建筑物或山区,拿着一张地图,迅速找到应该被你找到的地点,谁用时最短,谁便赢了。”他温和地给我“扫盲”,而我也终于明白了。

    从第一次见面起,他便总是温和,说话不多但足够沉稳,眉宇间有着山东人的憨厚,性格亦直爽。

    “当你在不熟悉环境的时候,善于应用一切你能用到的信息便尤为重要。”他说:“练定向最重要的便是读图的能力。”作为学校定向越野队队长,赵德品聊到了定向便仿佛有了滔滔不绝的话题。

    “定向的环境决定了它的吸引力,尤其在野外,你不止要有足够的能力来找到地点,还要有足够的野外生存能力。”在定向队里,大家都出去训练过好长时间,经历过广州、湖南、吉林、黑龙江等各种复杂的野外环境。

    “在定向里面,团队配合很重要,因为积分赛、接力赛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一起取得最终的胜利,”赵德品骄傲地说,“我校是陕西第一个有定向越野项目的高校,如今定向越野队里近二十人,里面不止有体育生,只要你有兴趣,就能够加入我们,队里和谐的气氛绝对是我们共同维护的结果。”董福良说:“在这个队伍里,我们骄傲的不是成绩,而是所有队伍很难达到的凝聚力。”

    赵德品的队友对他评价最多的是沉稳、心细、严谨、近乎完美,“最起码也是九全九美”,董福良说。

    赵德品是个实在人,所有与他相熟的人都这么说,“平时的小训练从不缺席,没有见过他摆架子,若是脾气太好是缺点,那他终于有了缺点。”因为他太有亲和力,是队里老师外,最有威信的人。

     作为定向队长,他绝对不缺观察力和严谨,“每次训练后都会给我们找出好多需要注意的细节,训练也太严厉了些,有时候若是漏了一个点,好吧,做100个俯卧撑的准备。虽然是开玩笑,不过他真得足够严谨”,他自己也说“保持好的心态在定向中很重要,在定向中,细节决定成败。”

    或许把正直作为一个对学生的褒义词感觉有些别扭,不过,作为赵德品的同伴觉得还是很合适的。“在定向队里,没有什么关系好坏,只要你有能力,足够优秀,你就可以在定向队里有更多的发言权,这是品哥言传身教告诉我们的东西。”

    赵德品今年被保送我校研究生,他仍旧没有放弃他的努力,他始终认为定向越野是“聪明人的赛跑”,需要毅力与细心。大到整个定向比赛的各项安排,小到器材的搬运,都有他参与的身影。“既然做了,便努力做到最好。” 赵德品说。

               

“双金牌王”李艳芳

    说李艳芳同学的大学生活是金牌与荣誉堆砌而成的,一点也不夸张。

    2010年陕西省第32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作为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大一新秀的李艳芳一举夺得女子400米、800米冠军,并打破陕西省大运会田径800米记录;同时她还与我校老将韩文娜等4人强势将女子4×400米接力赛跑冠军收入囊中,再次刷新了陕西省大运会的该项记录。为此,她成功入选当年的校“十佳”运动员。

    2011年,在陕西省第33届大学生运动会中,李艳芳再次夺得女子800米决赛金牌,再次与队员一起将A甲女子4×400米接力赛金牌捧归我校。由于在体育竞技上的出众表现,大赛组委会最终授予她“陕西省优秀运动员”称号。在随后不久举行的2011年全国定向越野精英赛中,她所在的团队获得了团队赛铜牌、积分赛银牌的好成绩。

    2012年,在陕西省第34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中,李艳芳同学犹如王者归来,第三次卫冕女子800米桂冠的同时,再度将错失一年的女子400米金牌收回囊中,成为了近些年陕西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屈指可数的连获 “五金”的运动员。在两个多月后的全国越野赛女子百米赛中,李艳芳夺金,创下了我校近些年来在该项赛事的最好成绩。在11月中旬举办的2012陕西省大学生定向越野赛中,李艳芳同样获得百米定向决赛女子单项第一名的成绩。

    令人咋舌的是,李艳芳的成功不仅仅来源于体育赛事的金牌与荣誉称号,还有她的学习成绩。大一学年她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大二学年则收获了一项企业奖学金, 而在2012年度,李艳芳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体育、学习“双金牌王”。

    在一个个令人羡慕与钦佩金牌与荣耀的后面,更多的是李艳芳艰辛的付出与拼搏。据李艳芳介绍,由于她是体育特招生,几乎每天都有训练课,每次训练的时间基本都定在下午的4点至6点,特殊时候会延长到下午2点到6点,不分严寒酷暑。令记者感触最深的是,为了训练,她们有时不得不对生活中的习惯作出调整。记得大一的时候采访她们,一位匆匆赶来的运动员介绍说,在锻炼之前她们一般要换上运动的鞋子与衣服,训练完之后,由于出汗等原因,她们不得不再次换掉运动的衣服,有时外出回来晚了,不得不以最快的速度换好行装归队;尽管如此,她们一般很少迟到。

    问及有关训练的问题,她介绍说主要是一些素质训练项目,一般训练的是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比如做蛙跳运动等来增强腿部和腹部力量,健身房里拉力设施来作耐力训练,练习跑120米到200米的距离来作百米训练,跑500米来作400米训练等。不得不提的是,训练中身体受伤的事情对运动员来说习以为常。这种训练的生活可以说是日复一日,重复单调。而李艳芳说,好在一起训练的队友们关系相当融洽,而她对运动一直抱有很大的热情,因此也不觉得多么枯燥乏味,不觉得多苦多累。

    李艳芳对于快乐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她说,人生第一快乐是做到自己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人生第二快乐是做到别人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展现出勇于拼搏、超越自我精神的同时,更展示了她充满阳光的内心。在李艳芳的个人主页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她哪怕一丁点的消极之类的东西,大多是对生活积极乐观的看法与感悟:“每一段孤单的旅程上,都有着一颗奋起成长的心!加油,加油……”、“人生那么短,凭什么让不重要的人影响了自己重要的心情!亲们,要狠狠开心”……内心阳光的她,在生活中更是一个充满感恩的人。

    当我们问她对那些奖项的看法时,她淡然地回答:“奖金和奖牌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面对学校和老师对我的关心,我必须努力完成每一场比赛,并且时刻为参赛做好准备。”谈到奖金的用途时,她告诉我们奖金主要用在自己的生活费上,这样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因为自己的家境也不是非常的好,父母很不容易。而问及她对自己被保送会计研究生的感想时,她说这多亏了教导她的老师,包括辅导员和代课老师对她的教诲与关心,此外也感谢学校为他们合理的安排训练时间与学习时间,使得学习与训练互不冲突。

    生活中的李艳芳也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她在每天的两节休息课去上文化课,而课后则又会出现在训练场上,每天在学习与训练中充实的度过,很少会荒废时间。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之外,她有许多兴趣爱好,这些爱好多大多和运动有关,比如爬山。

    谈及参赛的收获,李艳芳说:“比赛不但使自己的生活更有价值和意义,而且增加了自己的见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她对低年级的同学建议:“虽然大学的生活很丰富,学校里的社团也很多,但是学习还是要排在第一位的。”她补充说:“没有人一穿上钉鞋就能跑第一,只要坚持终会见到成功的朝阳。”

 

在定向中寻找快乐的定向越野男队

    赵德品是定向越野队队长,就读我校管理学院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研1224班,他喜爱运动,尤其喜欢踢足球,擅长中长跑。大一大二选择定向这门课程的时候,他对它还没有明确概念,好奇+新鲜感+探索欲促成了这次邂逅。

    宣博来自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091班,已经取得保研资格的他看起来比较文静,除了体育,他平时喜欢看书、看电影、听音乐。

    董福良是管理学院公管111班学生,平时喜欢打篮球、踢足球等体育活动。

    2009年,我校组建了定向越野队,不久之后,就参加了7月全国第一届定向大会比赛,赵德品获得了38公里自行车定向和中距离定向第一。谈及那次比赛,他说,当时队伍人数不够,组建时间又短,缺乏实战经验,实力较为薄弱,自己也只是体能上占了些优势。那时候比赛条件还不够完善,赵德品需要自己远程携带自行车参赛,不过这次比赛的夺冠大大提高了他的自信心,使他对定向越野这个项目更富于兴趣和动力。

    2010年7月,由4名男生4名女生组成的完整的定向参赛队第一次参加全国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获男子团体第12名。队员们说,那时候自身实力还不够强大,出去比赛增长了见识,和兄弟学校参赛队交流了训练心得和比赛经验。

    每年,会有三四次定向越野赛事,由于经费有限,队伍会从影响力、专业性及难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有选择地参赛。2011年,耿鹏飞和宣博加入了定向队,在教练的悉心栽培和多次参赛经验的积累中,队伍的实力大有提升。

    随着学校对定向越野这项体育运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门课程,而校定向队的成员也从一开始的拼凑变成了严格选拔。老师会在平时的体育课上根据学生表现,挖掘有此项特长爱好的学生,一般40到60人,加入西安沃尔夫定向越野俱乐部,然后从中选拔出10人左右组成参赛队,之后教练会根据队员们自身的不足进行针对训练。像宣博体能方面欠佳,老师就会给他安排长跑和器械训练,一方面提高耐力,一方面强化力量。

    定向越野比赛集中于7月,赛前3个月会进行集中训练,平时是平常积累性训练。考虑到学生的上课时间,周内便在操场进行体能训练,时间是每天下午的4点到6点;周末会去各大公园或是高校跑图。2012年夏天参加全国大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时,队员们随教练提前去了哈尔滨进行集训。赵德品说,哈尔滨和伊春比较近,选择相似地形,更有训练意义,当时也有其他高校提前过来训练,和各参赛队的高手一起训练,更加激发他们的斗志和积极性。

    白天的训练强度非常大,早上爬山练体能,上午、下午跑图。7月酷热难当,一般人坐在室内吹着风扇都直冒汗,队员们如何能忍受在高温天气里进行训练呢?赵德品笑了笑说:“当然也会觉得很热啊,不过平时的训练强度已经把人的体能拉大,抵抗力也得以提升了,而且不付出,不坚持,又怎么能提高成绩呢?”晚上,队员们写训练心得和个人日记,和教练一起交流白天训练遇到的问题,吸取他人经验,完善自我不足。

    赵德品说,2012年参加全国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的时候,队员耿鹏飞跑接力赛的第一棒,在找点途中,他的一只鞋子陷在沼泽地里找不到了,全国定向越野的比赛地点都是选在荒山野外,有湿地、丛林、石子路等各种地形,为了不耽误时间,他赤着脚跑完全程,路上的碎石子把他的脚掌硌伤了,他眉头都没皱一下。

    2011年7月,第一次参赛就面临全国学生定向越野赛的宣博,作为新人感到压力异常巨大。在比赛进行到团队赛,只剩最后一个点时,心情焦急的他在行进中出现失误,导致不得不重新定位,耽误了时间。11月参加全国精英赛时,宣博在百米定向赛预赛中取得了第二的好成绩,决赛中他第一个冲线,却因为错点与冠军失之交臂。“You learn more from failure than from success, don't let it stop you. Failure builds character.”这是宣博的座右铭。一路走来,取得成绩背后的种种挫折使他意志愈加坚定、心态越加沉稳。

    董福良虽然才大二,但是已经参加了两次大型比赛,回忆起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他说应该是第一次参加全国赛的时候。一开始他还比较有信心,因为分到的图前两个点比较近,容易找,后经过一家农舍,他的鞋带散了,经人提醒系好鞋带后,他跑出15米才发现把地图落在原地。之后路过一个山顶的时候,他错误判断自己已经打过点,结果导致漏点,成绩无效。这次比赛之后,董福良总结自己犯下的失误原因,下定决心要好好提升自我。除了每次训练他会写日记总结自我不足,平时的训练他也会写心得体会,积累经验。

    定向队里面人并不多,但是大家来自各个学院,有的还有4到5岁的年龄差,但是他们关系都很要好,与刘阳教练的相处也十分融洽。去年刘阳教练生日的时候,他们买了个钱包给老师,还一起制作了一幅定向图,每人在不同的点坐标上写下个人祝福,终点写上礼物名字,用他们定向队自我的风格来表达对老师的真诚祝语。

    定向是智慧的比拼,它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强度的体能和冷静的思考分析能力。赵德品认为,自己就是在定向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定向人生。“定向不仅仅锻炼我的体力,分辨能力,还有野外生存能力。它教会我考虑问题更全面,寻求最佳方案。”他笑了笑,又说:“在我能跑的情况下,我会为自己、为团队尽力追求荣誉,有一天跑不动了,我也会总结经验,把理论知识传授后辈。”

    而宣博认为:“人生就是一场定向赛,你每打完一个点,就朝理想迈进一步。只有坚持不懈的打完所有点,你才能实现自我。”

    “那么你呢?”我问旁边陷入思考的董福良。他想了想,真诚地说:“在定向队里,我明白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必须首先做到严谨随和,严谨是对自己,随和是对队友,因为一面要提升自我实力,避免失误,一面应该培养队友情谊,加强默契。”

    赵德品、耿鹏飞、董福良、陆东、宣博,定向越野男队里的5位成员同甘共苦,在训练中挥洒汗水,在山林田野间飞奔,在颁奖台上绽放自豪的笑容。他们心中有的,不仅是对定向运动的热爱,更是在面对人生这张风景迷人、却又障碍重重的地图时,所持有的一颗执着于梦想的心。

 

比夏日可爱的定向越野女队 

    去李艳芳宿舍的时候,她正在埋头绣一副巨型的十字绣,有一米六左右长,针脚细细密密地绣成了一幕“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象。我问她周末怎么不出去逛逛呢,她笑笑说:“一般下午都要训练,所以要出去玩的话时间不太方便,上午没事就绣绣。”聊了几句,刘晓瑜来了,大家自然而然地就聊起来了。

    李艳芳是公共091班的学生,目前已保研,体育于她来说就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由衷地热爱它,所以不管训练多辛苦,她也觉得是快乐的。

    刘晓瑜是公共111班的学生。开朗活泼的她就是一“自来熟”,非常亲切。闲暇之时,唱歌、跳舞、逛街,怎么乐活怎么来。巧的是,女团的4个姑娘都是山东人,也都是管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不过张美艳和刘晓瑜一级,目前大二;孙艳和李艳芳同班。

    说起和定向结缘,女团成员都是选修定向课的时候加入参赛队的。除了自身的日常训练和赛前集训,平时有定向体育课的时候,她们也要和上课的学生一起跑图。对于她们来说,假期是非常宝贵的。一般11月到5月,她们得练田径来备战5月的陕西省大学生运动会,6月到10月则专门练定向,因为7月8月和10月分别有全国学生赛和精英赛。算下来,寒暑假最多就20天休息。而去年暑假,刚参加完全国学生赛的女团只休息了7天,又奔赴天津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了。

    队员们周末有时会去秦岭子午镇、香积寺等野外场地进行训练。野外人烟稀少,李艳芳说经过那种有一个小房子的谷地时,她都会担心房子里跑出个坏人来绑架她。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所以每次跑图经过那种地方,我都想着赶紧快快地跑过去。”有时候途经的草丛几乎与人等高,跑图找点的时候姑娘们还得拿手开辟出一条道来,露珠会打湿她们的衣服,树杈上的蜘蛛网会扑面而来,还有腿上沾满星星点点的苍耳。每次跑完图,几个姑娘都会十分狼狈。李艳芳说,有时候蜘蛛网粘脸上都很难弄干净,每次回到学校后,她们一身是土,脏兮兮的,周围的学生都会向她们投来惊异的目光。

    2012年参加全国学生定向越野赛前夕,骄阳似火,集训期的她们每天6点起床,跑步到西安交通大学,再拿图在西安交大校园跑,下午2点集合去秦岭周边跑图训练。虽然觉得每次回来浑身汗湿地在路旁等公交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想想这是多么特殊的一段经历,她们又觉得十分充实。李艳芳说直到现在练田径的时候,她在操场休息时还会回想大家夏天练定向的一幕幕,虽然当时很辛苦,但是事后回忆起来,苦中更多乐趣,恰似奶糖咖啡。

    刘晓瑜说去年国赛集训时,刘阳教练给她们买冰棍、西瓜,有时候为了让她们觉得不那么辛苦,老师会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组织她们训练。赢的小组会得到老师颁发的奖金,然后她们可以拿着奖金和老师照相,彰显“荣誉”。这种有趣的竞争模式有效地减轻了训练的单调性,队员们更乐在其中。

    2012年7月底,全国学生定向越野比赛的时候,东北那几天总是下雨。每场比赛下来,队员们的衣服鞋子都是湿的,晚上烘不干,第二天又穿着潮湿的衣服鞋子比赛。李艳芳说,那次比赛是她感觉压力最大的一次,因为以前她都是跟着老队员跑,而这次是她第一次作为女团主力带队员参赛,她深深地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两个大一的姑娘太棒了,我们跑完接力下来,得了个第三,大家都激动地抱在一起哭了。感谢队友!”

    李艳芳回忆自己跑接力的时候,爬过一山还是一山,东北那边的山又比较陡,她说体力消耗到一定程度时,她都是用手揪着草丛往上爬的,最后她累到坐在半途,忘了是在比赛,感觉再前一步都异常困难。“我心里不停地在说不跑了不跑了,但是想到是在比赛,怎么也得咬着牙继续跑!”

    刘晓瑜和宣博跑积分的时候,李艳芳和张美艳、孙艳跑的中距离。比赛场地的地形太复杂,又下雨,从地图上很难分辨地貌变化,她们花了40分钟才找到第一个点。途中绕了很久,几近迷失,李艳芳和队友跑到一个高处想找点的时候,意外地看到了同样在高地规划路线的宣博和刘晓瑜。李艳芳很激动,因为宣博是一个很有策略又很沉着的运动员。宣博问她:“李艳芳你知道你现在在哪吗?”李艳芳瞬间有了希望:“不知道啊,你赶紧告诉我。”“我也不知道啊。”李艳芳顿时觉得又好笑又绝望。她强迫自己冷静思考后,还是找到了第一个点。后面几个点还比较顺利,但在她们打完最后一个点往终点返回时,比赛限时只剩3分钟了。出村口的路由于下雨格外泥泞,队员们的脚伸进去都能没到小腿处,鞋子沾上湿泥又很难拔出来。李艳芳说,当时教练和男团看到她们的身影出现在村口时,都激动地为她们加油,整个终点都是他们的呼喊声。当时张美艳是李艳芳前面一个批次出发的,距离跑完只剩17秒左右了,如果超时,成绩就没了。最后张美艳及时跑到了终点,大家都非常开心。

    回忆自己在定向队里的日子,刘晓瑜说,从入队到现在,她陆续随队去过湖南、湖北、四川、黑龙江比赛,今年8月要去广东,定向弥补了她没有多少假期可以出去玩的遗憾。同时她认为,定向就是一种精神,激励着她不断奋进。刚上大学的时候,她还只是一个不怎么能吃苦的小姑娘,大一训练田径的时候总会觉得很累很苦,而在定向队里的日子,她渐渐变得坚韧,高温、下雨时训练都扛过来了。

    李艳芳觉得在定向队的几年,她学到最多的是珍惜和感恩。珍惜这段不寻常的特别的青春记忆,珍惜这段美好的和谐的师友情谊,感恩定向给她带来的充实和成长,感恩老师对她的关心和帮助,感恩队友给予的欢乐和幸福。“在全国定向这块,目前单项很难拿奖,只有靠团队,因此要求团队成员都很努力很强大。有新的队员上来,我希望她们能好好调整心态,吃吃苦是暂时的,以后得来的收获很值得。我也会好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李艳芳总结道。

    定向越野女队所经历的那些事情,姑娘们,你可能不会经历。生活就像一颗无数切面的不规则钻石,每一面映射的世界都有各自的美丽。对于这几个姑娘,我想起莎翁的十四行诗:“我能否将你比作夏日,你更可爱也更温婉。”

 

 

          2012年,在全国学生定向越野竞标赛上。左起:耿鹏飞、董福良、赵德品、陆东、冯建强、宣博、刘阳、张美艳、孙艳、李艳芳、刘晓瑜、许万林。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