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五届全国三维数字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于7月31日落下帷幕。由我校艺设学院院长吉晓民带领的研究生徐海辉、叶盎、吉祥和刘凡的参赛作品“多功能铣刨车”获得了一等奖。
本科来自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的研三学生徐海辉是团队队长。2012年5月,吉晓民老师收到大赛组委会的邀请函,通知徐海辉为比赛做准备。后来吉晓民老师找到叶盎、吉祥和刘凡和他一起组成团队,综合个人特长进行参赛。
关于拿出一个怎样的参赛作品参加比赛,吉晓民老师希望他们对某大型设备进行创新。最初的构想是由吉祥提出来的,他在图书馆翻资料的时候发现铣刨车之后,与老师商量,准备对铣刨车进行功能上的创新。他们想到2008年南方的那场冻雨让道路结冰,交通不便,于是他们便计划为铣刨车增加了冬天除冰的功能。
吉祥和徐海辉一样,本科就读于我校,后被保送至我校艺设学院研究生,在读研一。吉祥负责制作作品模型,最初他用纸做了3个模型,主要是设计定位,看看结构是否合理、造型是否美观,等等,对模型进行不间断地完善,然后根据调研结果,在4个人的讨论下确定了设计模型方案。该方案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路面维护成本。
本科来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叶盎,是我校艺设学院研二的学生,叶盎的工作是用三维软件将模型细化。他在网上查阅了各国同类机器的外观形态,先使用Rhino软件,然后导入3DMAX对模型进一步细化。Rhino上的基础模型是由吉祥做的,叶盎负责后期修改,所以建模过程不到一周就做好了。Rhino,又叫犀牛,是一款入门级的三维建模工具,而3dsMAX是一款在工业设计以及动画CG领域广泛应用的一款三维建模软件。叶盎告诉记者,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偏重交通工具的研究与设计,学校特色是与汽车相关度很高,优势专业是车辆工程,而我校优势专业是水利、艺术方面多方面发展,可选择性比较多。
徐海辉用3dsMAX为作品进行动画方面的渲染。他说为了让动画不跳帧,视频上的每一秒需要渲染24张图片,最后经过几周才渲染出最后的1分35秒的宣传视频。他平时的爱好就是研究生活中的各类产品,看他们哪里做得好,哪里还可以继续改进。
读研二的刘凡为宣传视频配上字幕以及音频,最后将宣传视频刻成光盘寄往比赛组委会等待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