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西理工人: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访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李守义
2012-09-26 09:15 学生记者 王小玉 

 


    初秋清晨的阳光,一缕缕穿过窗玻璃,洒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桌上那盆仙人掌绿油油的,透出勃勃生气。在我面前坐着的长者,就是坚守三尺讲台已30年的李守义教授。这位荣获“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的老师,果然像他的学生说的那样亲切温和。不曾退去的笑容,使他眼角细细的皱纹.显得温和而生动。
李老师今年57岁,自1982年毕业于我校水利水电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95年至2001年先后任水利水电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并先后于2001年和2010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启迪与引路

    李老师爱岗敬业,作为教师,他总是积极承担并出色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他是水工091班的班主任,主讲本科生《水工建筑物》和研究生《水工结构优化设计》等课程,目前在校博士生7人,硕士生23人。

    李老师秉承的教学理念是“爱岗敬业”。1982年本科毕业后,他希望去设计院工作,但最后被留校任教。“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教师这份工作的呢?”李老师追忆,“应该是接到第一批毕业学生的电话的时候吧。”他说,当他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还惦记着他并向他打来致谢电话时,他忽然发现,有一种精神满足只能从传道授业中获得,而这样的满足和幸福,使他开始爱上他脚下的这个岗位和他肩上所承载的这份责任,从而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奋斗。

    “我没有什么雄心勃勃的教学目标,我所要坚持去做的,便是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学生。”在教学方面,李老师采取的是启发式教学。在他的课堂上,总会留一定的时间用来给学生思考并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在李老师看来,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是“解惑者”,然而这并不够,新时代更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所以,他要转变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启迪者”和引路人。在李老师的教学里,除了加强课内工程实例讲授的基础之外,更注重不断研究不同年龄学生的思维转变,指导学生开展各类模型试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交流与关爱

    李老师认为,教学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还需把思想教育齐头并进,而了解和教育学生的最好渠道便是沟通交流。李老师先后担任过好几级的班主任,他对每一名学生都充满了爱与责任,主动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努力帮助他们予以解决。

    1989年“学潮”期间,大学生的情绪都十分激动。李老师所带的86级学生大部分也是满怀激情,要求去北京游行,甚至有人提出要卧轨抗议。李老师给他们开班会,劝解他们说:“我比你们年龄大,经历多,你们现在还看不清楚很多问题,所以不要盲目参与,以免被心怀恶意之人利用,爱国之心被欺骗。”在他坚持不懈地真诚感召和教育下,他的学生没有一个出去闹事的。即使时隔多年,那批学生给李老师打电话问候时,还会感激他当时的劝导。

在担任水工05级1班的班主任期间,李老师经常和学生在校园里散步,谈学习,聊生活,憧憬未来的工作和梦想。那一级学生的学风抓得很好,该班4人分别考取清华、中科院、大连理工、河海大学研究生,4人免试推荐本校研究生,3人考取本校研究生。

    而在09级学生的眼里,李老师是一个平时总是面带微笑,而教学态度十分严谨的人。他们认为老师在教学方面造诣很高,会由点及面,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发散。同时,对课本知识运用很灵活,解释原理也很透彻。水工091班的班长候辉说,李老师对学生总是很温和很耐心,遇到细节问题也会帮学生处理。在班会上,老师不仅指点他们在学习上要侧重方向,更会切实帮助他们分析就业方向和选择利弊,告诉他们不要好高骛远,定要量身择业。可是李老师自己却并不满意他作为这个班主任的表现,“之前因为校区的关系,加上我主持科研也的确忙,所以陪他们这届孩子的时间很少,实在很对不起他们”,李老师满怀歉疚地说。

    桌上那盆仙人掌是学生送给李老师的,之前教师节有很多学生想要买礼物给他,他对学生说:“我不需要你们送礼物给我,过节记着老师,发个短信便好,你们认真求知,便让我很高兴。”学生们没办法,送了盆仙人掌给他,说防辐射,还可以养养眼。阳光下,那抹绿色真是水灵灵地动人。


                                责任与价值

    在过去的30年,李老师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纵、横向科研项目35项,在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应力仿真计算分析方面有一定成果,对水工结构应力计算分析理论有较深入研究,连续10年被评为校级科研先进个人,并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现任西安理工大学水工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

    李老师办公室的书架上满满地摆放着水工类、地质研究类及工程设计类等书籍,还有堆成高高一沓的文件夹。在科学研究中,李老师知难而进,迎困而上,刻苦钻研,孜孜以求,有的科技论文,需要多次修改才能定稿。比如有关风电基础计算的科研报告,是2011年10月的初稿,先后进行了六七次修改,每一次修改都会发现新的东西。到目前为止,李老师发表了学术论文112篇,其中SCI和EI检索论文15篇。
对于生活,李老师很满足。“我小时候很苦,吃过苦所以知道知足者常乐,现在我的生活很幸福。”李老师有一个好妻子,把家里的事情料理得井井有条,因为有坚强的后盾,他可以专心致志地搞科研。他的孩子现在经管学院读博,“我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现在想来,有好多细节问题也没教他,比如做笔记,我到现在为止不管开什么会都会做笔记,这样以便事后整理,但是他就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
李老师觉得校训说得很好,“祖国”、“荣誉”、“责任”。“个人和集体是分不开的,你为集体奉献自己的力量,积极承担责任,那么你个人的社会价值也得以体现”,李老师又笑了,郑重地说:“我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这样去思考,去学习,去研究,去做人。”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