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于10月6日至13日在山东莱芜举行,我校航模队参加了本届赛事中的电动滑翔、一公斤极限载重飞行、空对地定点摄影以及科技创新评比项目,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学生李小波的作品在科技创新评比项目中获得三等奖。
晚上7点,金花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门前。
天色已完全暗下来,按照李小波事先的描述,我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一个穿着带帽子衣服并且把帽子戴在头上的男孩子,遂打给他,接着看见他出现在校南门。我在“暗处”指引着“明处”的他走到我面前来。小小地攀谈了一下,我觉得这个男孩子很健谈,是他驱散了我作为采访者的一些紧张和拘谨。在我为采访地点犯难的时候,他提出到学校外面,这让我觉得他是个很干脆的人。
地点选在了学校对面的KFC。要了两杯热饮,等配餐的时候,他简单地向我提起了KFC这样一家大型连锁快餐店的办事效率的问题,在那样嘈杂的环境下,说实话我并没有太听进去。端着餐盘上二楼,找到一个角落,还算安静。
此时,一路上李小波的随和与不时的调侃已经完全让我放松下来。我开始按照事先准备好的问题逐个发问。首先一个问题是他的兴趣爱好,小波想了想说好像没有。我就问他那有没有喜欢的明星,他说是林肯公园和阿姆。听过他们的歌的我有些讶异,原因是我觉得那太吵闹。可是小波说喜欢摇滚是因为它直白地表达了思想。
接下来的一组问题,主要侧重点在于他对航模的兴趣。小波说了很多,我再一次觉得这个小伙子的随和感是我采访许久以来第一次遇见的。中途很多次,我都随着他的一颦一蹙走进他的梦想世界,随着他的描述,心绪好像也开始驰骋。小时候喜欢军事的他,总是用零花钱来买军事杂志,久而久之放了两个柜子,可是母亲认为它会影响学习便把两柜子的杂志全部烧掉。“她烧了两柜子我又买了一柜子”,小波说到这里,语气里带着不可阻挡的倔强。长大后,家庭不算富裕的他还总是会把生活费用在自己的兴趣所在,加入了航模组,制作航模所需要的材料都是他从生活费里支出的。“刚大一的时候,我爸每个月给500,我可能有400都花在这(航模)上,后来他们看我有点成绩了,就每个月给我700,那我就用其中的400或者500在这方面”,小波原话这么说。我第一次被他的执着触动,是在这时候。一个精神上的富有者真实可感地坐在我对面,我开始觉得自己渺小。我问他,自己在做航模这方面有什么优势?他用了别人的一句话来形容他自己——“很二”,我试图引导他将“二”这个字眼展开来说,结果最后大致定义为“对于梦想的一种近乎疯狂的执着”。后来我想,这种执着,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很多人都会有的,但极少人像李小波一样能够将口号付诸于实践。
后来谈及的话题多与航模沾边。小波说“没有废话”是航模队的效率,于是我注意到谈话中,他总试图以很简单的话语来总结一件事情,我和这种表达方式很合拍,因为既便于记录又不失精髓。“报名的时候,我觉得比较混乱。我去了三四趟才找到人”,“我一开始什么都不会,但是我觉得很兴奋”,“每次走在操场上,我看着天空,都在想我的飞机如果飞在天上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曾经带着我的队员在金花校区绕了三圈,我告诉他们该注意的地方,我的飞机暑假在金花校区飞的时候没有撞过一次树,不过我想这应该是一种职业习惯”,“做航模的时候,每天都是新的,每天也都会遇到瓶颈,我得先调整心情然后想解决方法,因为一个问题今天做不好并不代表明天也做不好”,“我很少买衣服,都是我姐觉得我穿得实在太寒碜了,便领我到街上给我买上一件”,“西安理工大学航模队并不比其他学校的差,我们既有技术又有精神”,“做飞行器不是开遥控车,装上两节电池就能跑,它(做飞行器)必须自己设计”……小波口若悬河地说了很多,我被他那种一提起航模就神采飞扬的神态打动。他说恐惧源于无知。我同意。所以我觉得在我面前的是一个足够勇敢的小伙子,因为有梦想,因为在众人仰望梦想的时候,他有了一种梦想追着他跑的感觉,幻想也好、错觉也罢。
谈到比赛,我又看见这个小伙子理性的一面。2011年1月他被通知要参加国家航模比赛,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和他的团队开始做准备。整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整个团队亲自完成的。大半年的时间里,他几乎将自己每天90%的时间都给了航模。可就在要比赛的前几天,他们被通知这次比赛不以学校的名义组织去了,带队老师宣布完这个消息后便匆匆离开,诧异的小波却仍然坚持,4个人的团队完全自费,奔赴山东莱芜参加比赛。“能够去,我们就已经是成功的了”,他这样说道。在电动滑翔项目的比赛中,他们拿到了团体第16名的成绩,由于比赛用机的性能劣势,这样的成绩带给小波一丝丝惊喜。在剩下项目的比赛中,除了他的作品在科技创新这个项目上获国家三等奖外,其余项目并未摘得奖项。“我不会用生活费拼比赛”,小波这样一句话让我不解。他解释说,比赛的时候很多飞机都会由于各种原因坏掉散架,这次他带过去的飞机完全是他用自己生活费的很大一部分买材料来做的,在明知道自己技艺不精的时候,没必要还自不量力地去参加一公斤极限载重飞行项目。“我们的硬件条件确实不如人家,人家用的都是碳纤维,而我们用的和他们根本不能比。所以我们要科学地看待比赛”。
这次采访让我觉得很轻松。这不是机械式地你问我答,而是一种对话,是一种交流。我无法将他所说面面俱到地还原,但我希望我的文字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何为梦想,就是那个即使遥不可及,即使有点夸父逐日的成分,你也愿意为它“抛头颅洒热血”的东西。我真心祝福这个有梦想有理性的年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