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我校第二批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启动,机械与精密仪器学院讲师王玉峰入选。王玉峰,浙江温州人,中共党员,2005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得光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 于当年来我校工作至今,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并在我校华灯鑫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激光雷达大气探测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与报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曾已第二作者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在十四届青年教师课堂观摩教学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
初次印象
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精致又不失典雅的妆容,亲切的笑容是王老师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走进王老师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桌上那三盆绿色的小植物了,占据了办公桌很大的一块地方,在众多的书籍和文件中,生机勃勃地生长着。看得出来主人平时一定很细心的照顾它们,给原本单调的办公室增添了一抹生命的活力,使人的心情瞬间变得愉悦起来,让人觉得办公室也可以不再沉闷,原来老师简单的摆设就可以让生活充满情趣,生机盎然。
认真教学,主张轻松学习
作为一名年轻的讲师,王老师主讲机械与精密仪器学院光信专业学生的理论物理和应用光学这两门课程。当被问到讲授理论物理会不会很枯燥时,王老师说自己总是会用最通俗的语言讲给同学们听,同时坚持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取代多媒体课件,因为课程中涉及到大量公式的推导和计算步骤,而课件将公式完全呈现给学生,其实更不利学生的记忆和学习,也会让学生产生心理负担,觉得课程难以理解。尽管已经是多次讲授课程,但王老师还是坚持在课前完完整整的备课,为的就是能够使课堂公式推理更加流畅,让学生听得清楚,学的明白。
王老师主张学生学习应该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探讨,善于自主思考,轻松学习。随和而又保持着青春的活力使王老师让学生从来不会有距离感,并且坦言,老师和学生应该共同进步,互相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才能启发学生,使他们更加快速的成长。
保持自信,不急不躁
2007年1月份开始,王老师就进入我校的激光雷达大气遥测研究室,在学科带头人华灯鑫教授的带领下,展开激光探测大气边界层内温度、湿度、气溶胶的相关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参与了多项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并主持了一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厅局级科研项目。当被问到在搞科研、做项目的时候是否有压力时,王老师哈哈笑道:“有压力才有动力嘛!”充满了十足的自信,让记者不禁油然而升一股敬佩之情。
王老师在科研研究过程中,每个阶段该完成什么项目,她都有详细的安排和计划,因为实验研究是需要计划和时间的,也需要耐心和细心,所以王老师不会急于出成绩,总是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出最大的成绩。有了详细的计划和安排,每天都过得充实,压力自然而然就不存在了。
紧抓基础,寻找学科兴趣
得知记者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一学生时,王老师教导记者应该在大一、大二这段时间里扎扎实实的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C语言等公共基础课程,熟练利用数学工具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基础。大三、大四接触专业课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及兴趣爱好来深入研究。王老师还建议该专业的学生最好能够以后考研,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让自己经过三年独立自主的研究生学习之后,变得更加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