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经典日志:“挑战杯”的连载故事
2011-11-28 14:43 朱虹 

 

          第十二届挑战杯的第一天 ——出发,故事就开始了
                      2011-10-13 23:49


  今天,学生们就出发去大连了,真的像2007年我们出发去天津的样子,只是,这次我不跟他们一起走。昨天下午,看见他们在收拾行李的时候,问他们想不想吃老师煮的鸡蛋呀,他们说想吃,就煮给他们了,还没有到目的地呢,我怎么觉得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换了角色,不太像老师了。

  赵永飞给我电话,问我钥匙的事情,我顺便问他有没有吃早饭,他说,没吃。害怕他们都不吃早点,怕他们早上起不来,就买了好多的酸奶和早点过去,以至于路人忍不住嘟囔了一句:这个人买这么多干什么?

  到了学校,看见他们的行李,吃惊的多,吃惊的重,挂弹组昨晚有女生过来帮着贴标签,帮着整理,所以没有大问题,可是,无人机组就出些洋相了,?就是这种作品行李多到拿不完的情况,他们竟然都还把与正装配套的皮鞋,每双都当成一件行李来拿,我问他们:这么多行李,皮鞋还这么拿,谁帮你们拿?

  他们回答的好轻松:我们自己拿。

  我问他们:你们有几只手?(猜猜看,这几双皮鞋最后怎么办了呢?)

  我真的是有些不放心了, 于是,只好送他们去了车站。

  行李多到他们必须往返搬两次,三次才能搬完,我眼前分明是出现了2007年,我们从天津回来的时候,张桂东、赵朝杰他们也是搬好几次,上次是帮着其他的老师们搬,这次仅仅还是搬自己的作品,能够想象他们的压力。杨晓峰和李越抬着一个小车行李走下楼的时候,杨晓峰甚至吃不消了,让李越停下来休息一下。还记得我当时很紧张地看看他们,是不是前几天休息不好,千万别累虚脱了。

  冯青峰有个小师妹来送他,不敢过来我们大家一起,就跑不见了,打电话也不接,大家就在广场上喊,也叫不到人,终于,他回应了,顺着他来的方向,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他,我就大声对大家说:你们看着我怎么收拾他。

  于是,我准备跑过去踢一脚,可是,他是国防生呀,跑得比我快,就在广场上一个跑,一个追,等追到他的时候,我突然忘记了,我追他是要收拾他的,哎,这些让人又可气,又可爱的家伙。

  今天的出租车司机也好可爱,在我们之前有个美女拦车,他竟然没有停,而是走到了我们的面前停下来,到现在我还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有谁愿意想想原因)

  坐着等火车的时候,看见卢夏坤和冯青峰在看小师妹送的包里有什么,我拿起相机拍的时候,惊动了他们,于是,冯青峰拿了一个好吃的过来,我以为是要让我拍特写的,原来他是要我们大家都吃吃看,甜不甜,哈哈,我吃的很甜,甜到心里,你们吃到的人,觉得甜不甜呀?

  在上楼的时候,我们遇见了一对母女,妈妈是白发老人,女儿大约也有我这个年纪了,他们拿着行李上楼好费劲呀,我的学生,冲上去帮着他们把行李弄上去了,以至于工作人员问:你们学生出门还带老人呀。

  我们出门当然不带老人,带的是我们学生的高素质!

  李学锋和张静波都是队长,因为人数受限,他们都不能去了,就这样,我们还是两个项目去了8个人,李学锋随我和翟老师一起送他们到火车站,张静波则去专利所又拿回了两项发明专利的证书,我知道,他们每个人都很享受为这个作品,为这个团队做的每一件事情,大的,或者是小的。

  
    昨天晚上还下很大的雨,但是今天太阳好灿烂,天好蓝,是个出发的好日子。


          第十二届挑战杯的第二天—— 学生还有女儿在路上
                       2011-10-14 22:35

  2003年的挑战杯在广州的华南理工;2005年在上海的复旦大学;2007年在天津的南开大学,都是我陪着学生一起坐火车过去的,基本上学生没有离开过我的视线;2009年北京的北航,也是邢楠带队过去。

  到了2011年这届,这次,今天,是学生们离开我视线的一整天,路上不担心,因为有很负责的老师与他们在一起,就是有点担心火车在沈阳站停的那8分钟,你们会不会落下东西……

  其实,我知道自己是多余操的这个心,但不由自己。

  直到楚天第一个短信给我,告诉我东西齐整,你们上了去大连的大巴,就放心了……

  然后,是女儿他们学校,今天也是启程去大连,她也是第一次没有我们家长陪着出远门,看着时间等着她的电话,直到她说安全到了,说他们老师请他们吃了晚饭,酒店房间也都住下了,才放心出去散步了。

  都晚上9点半了,才收到了楚天的短信,说你们下了高速,到了大连,可是现在10点半了,应该已经入住酒店了吧,那么多的东西,一定又是一番折腾,下次,如果再带挑战杯的话,一定做个小小的,只需要带个笔记本就可以演示的作品。

  怎么说呢,有些奇怪,今天在忐忑中过去了。想起来下午的时候,侯浩录老师跟我聊起他的航模队,他告诉我说,学生们开着车去比赛现场的时候,他一晚没睡,一个小时就要打一个电话,问问是否安全。侯老师说起他的学生时,眼圈红了,我……

  甚至,很多时间想,比赛什么的都是浮云……

  今天真的真的很认真地祈祷了,为了你们这些马马虎虎,毛毛糙糙的学生……

  
              第十二届挑战杯的第三天 —— 我在路上
                                       2011-10-16 00:24

  今天是我们3个老师往大连赶了,李言副校长、唐远河老师、我,飞机和火车一样,现在都时兴晚点。

  中午12点半出发,到大连就已经天黑了,一直都没有见到学生。

  15点45分,飞机要起飞了,飞进来一条短信,是解放军的:报告首长同志:无人机可以正常起飞。
  看了真是给精神。回复他:我们也马上起飞。

  因为太迟了,没有见到他们的作品,倒是见到了他们人了,在宜家宜客,一个套房里,住在所有多出来的7位同学,有餐厅、洗衣机和厨房。

  昨天晚上整理他们让我带的西装发现,有小朋友的裤边都没有缝上就带过来了,没办法只好带了针线和顶针过来,别的不怕,就是眼睛花了,穿不上针线。结果晚上他们穿上之后,发现还行,不太容易被发现,就不给他们缝了。

  大连比想象的热多了。

  请大家记住了,你们今天托我带过来的行李,李副校长帮忙拎了,唐老师帮忙拎了,张晓春老师帮忙拎了,就是一个目的,让你们好好发挥。

  我到大连的第一天就要过去了,感觉同学们没了在天津时的紧张,一群人好兴奋,好开心。
  就等着明天看现场了。

  在大连见到了女儿,感觉带挑战杯也就完整了。

  祝你们取得好成绩!
  
        十二届挑战杯的第四天—— 进入比赛现场
                             2011-10-17 02:16

  大连的天亮得很早,5点多。因为昨天到得晚,一直很想看现场。和每届挑战杯相同,即使再大的场地,都会挤得满满。

  为了让展位的空位充分利用,又开始忙着打印,然后还要设计如何摆放……

  实在没时间写了,一天下来,他们8个傻瓜说的最多的是“踹死你”,能不能想来我们有多挑剔自己。

  现在是凌晨2点过了,我们两组8个人加我,做到了共进退,给我们加油吧!

  
                   第十二届挑战杯的第五天—— 专家问辩
                                                      2011-10-18 01:44

  两年的努力,就在今天的问辩了。

  昨天一直准备到了凌晨将近3点钟,卢夏坤坐着就睡着了,好几个人都眼睛睁不开了,我让他们没事的人先睡,但没有人起身去睡,就是一句话:我们同进退。那个时候,在你们中间觉得好幸福,尽管大脑已经转不动了,头重得好像需要一个棍子来支撑……

  尽管如此,早上在唐老师的闹钟6点半响之前,我竟然就已经醒了,不知道你们今天要面对什么,担心的是你们要面对你们没有办法面对的困难。

  等联系你们的时候,你们正要出发,来不及跟你们一起过去,是因为唐老师的学生王水威一大早,没吃早饭就跑去会场。唐老师说,把我们两个人的早餐先送去给王水威吃,唐老师也是一个极爱学生的老师,这一点,让我们有很多的共鸣。于是,我们两个坐车过去了。

  到了比赛场馆才知道,今年比2007年天津要严格,每个作品只进去了一个人,要命的是,我们昨天晚上准备的都是楚天负责答辩,而调试系统是由其他人来做的。相对来说,樊驌研那里就比较安心,因为他去上海比赛过,临场经验比较足。

  我们守在门口,唐老师发现了门口的显示器上能够看见场馆内的场景,于是就在画面中找到了楚天和我们的展位,在卢夏坤与楚天交流的时候,我就让卢夏坤告诉楚天,我们在这里可以看见他。

  卢夏坤借给楚天送东西进去的理由进去看了之后出来,告诉我们,无人机正常起飞了,同时,李越他们也告诉我,樊驌研那里也调试好了,这才放心,因为知道,即使出些小问题,也是无关紧要的。

  因为接触不到学生,我就出去玩了,我知道,我的学生其实真得很希望我可以放松一下,我离开他们远一些,其实他们也可以轻松一些。

  其实,还是放不下的,害怕我们原本4个人做的事情,让一个人做会不会压力太大。直到在房间里把李春男写的日记又读了一遍,才算释然了,因为我们的学生其实已经有了收获,而那个收获是我最希望你们得到的。

  坐车在路上的时候,第一个得到消息的是陈杰陈皓他们小车组的消息,告诉大家答辩的效果不错,于是,所有的人都开心的不得了。

  再然后是楚天给我电话,说是答辩结束,效果不错。他似乎在重复着4年前黎璐。

  樊驌研没有消息,中午12点半,估计是吃饭时间,给他电话,他告诉我,他也结束了,感觉也不错。

  好吧,你们棒就棒在这里,不管怎样的情形,一定是可以做得最好。

  晚上吃过饭,李福校长还有省团委的一个领导一起过来看望大家,唐老师让李春男把日记读一遍,其实,这个日记我们在路上的时候,在一个老师的手机上我们都看过了,很喜欢你们这种有感而发的真实的内心流露。所有老师都觉得,这是你们给予我们的最好的回报。

  然后,继续是分析今天评委所提的问题,交流了一下明天要注意的事项。坐在他们房间的床上,把鞋子脱了,用很舒服的姿势……

  当我要回房间休息的时候发现,大家共同努力两年的事情,马上就要结束了,就这么快地结束,有些不舍。

  写了这么多,发现,今天,上午紧张;白天疲劳;晚上就踏实了……

  要相信天道酬勤。

  希望,明天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写你们想读的日记。

  
                 第十二届挑战杯第六天 —— 回到真实
                                                 2011-10-19 02:19

  今天是复测了,被复测到的同学感觉很幸福,因为会觉得自己能拿大奖;没被复测的同学觉得很沮丧,因为会觉得自己没戏了。其实,所有人都是在猜测……

  上午,还是跟唐老师一起去校园,喜欢那种不打扰学生,并且在学生身边的感觉,天气很好,我们可以不着急赶事情做,在校园里转了一下。

  然后,买了螃蟹和虾,唐老师和我商量了一下,我们两个人请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吃海鲜。中午退场之后,有时间大家一起拍照了,借了李副校长的高校领导的牌子来,就变成了“校长”。

  请大家吃饭是因为:

  同学们面对的压力好大,非常非常辛苦,大家都很心疼他们;

  校团委把大家照顾得很好,让每个人都能够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所需要用的地方;

  苏一和刘晓琳很懂事,为我们默默做了很多。

  总之,作为亲自体验了六届挑战杯的我们两个元老,对大家的努力非常的感动。

  下午,累极了,唐老师回到房间,把自己丢在床上瞬间就睡着了。我被学生的电话吵来吵去的,这些家伙,他们没人烦的时候,就一定会来烦我。

  结果,很快张晓春老师就给我电话,说是杨晓峰的手在拆装机械臂时受伤了,有轻微的骨裂,我心疼极了,打电话过去,苏一告诉我,她已经带杨晓峰去看过了,让我放心。现场的撤展也是她们两个小的在盯着。

  我发现,挑战杯国赛的朝夕相处,让我们几个带队老师,把爱学生放在了第一位,这些幸福无比的家伙。

  在等电梯的时候,苏一告诉我,学生们想不让我知道杨晓峰受伤的事情,怕我担心。她这话一出口,我就感觉一阵心酸……

  孩子究竟是孩子,没事做了,晚饭就吃出了很多的花样,他们把活的蚕蛹放在火上烤着吃……

  借着这个机会,大家为刘老师和唐老师庆祝了生日快乐……

  杨晓峰的手受伤,让我决定一定要把东西托运走。于是晚上给申通打了电话联系,然后让他们收拾房间,把需要托运的和随身携带的东西分开,把房间收拾出来。

  然后,他们就不让我走了,要我陪着他们聊天,这一聊,就到现在了。明显地,他们不想结束……
  
虽然挑战杯结果明天才能出来,但现在已经无所谓了。

  
                 第十二届挑战杯第七天 —— 闭幕式
                                            2011-10-20 00:56

  今天是自由活动了,来了大连,学生们天天都是非常压力,非常疲惫的努力着,所以我们4个老师打算今天带着大家出去玩一下。

  大连有个星海广场,沿着海,很美。我们在海边走了近乎一天的时间。

  大海真得很美,也很神奇,靠近的时候,不管是冰冷的海水,还是一拍一拍的海浪声,都会让人觉得亲切。

  晚上7点是闭幕式,我们学校只有6张票,于是,5个队的队长被张晓春带着去了现场,其他人等消息。结果等庆功宴吃完了,都还没有消息。大家的酒喝得很沉闷。

  ?吃晚饭后不久,得到了消息:我们学校这次过来决赛的4个队,除了小车那组是二等奖,其他的都是三等奖;而世园会专项的那个组是一等奖。

  这个结果,与我们学生在作品上的创造与设计,以及所付出的艰辛是不对等的。

  害怕同学们受不了,就请他们到我和唐老师的房间里来聊聊。

  有点困了,总结一个核心点:

  挑战杯科技制作是个竞赛,当你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就注定要面对很多问题,除了解决科学问题,技术问题之外,还需要具有陈述能力。以及让作品的亮点能够突出出来的能力。

  然而,作为你们学生,能够做的,就是竭尽全力,把科学问题,以及技术问题做好,把团队合作的模式磨合好,而如何让评委能够与我们的思想产生共鸣,就不是你们能够做到的了。

  几个孩子都说,因为这是个团队项目,结果这样,就觉得对不起团队的伙伴,对不起老师。

  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因为你们已经做到最好了,所以我们大家只有对你们顶着压力完成这次终审决赛的小朋友们的感谢。

  即使国家三等奖,的确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到的,你们很优秀,我也变得有点优秀,就是大家都是与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变得优秀了……

  
                  第十二届挑战杯第八天 —— 返程
                                             2011-10-20 23:11

  终于到家了,洗了澡,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案前写日记了,可是,学生们还有其他带队老师还在火车上,不知道你们可好?

  早上9点钟,去学生房间,竟然都还没有完全醒过来,东西也没有收拾,于是,一顿训,然后,帮着赵永飞把行李稍微整理了一下,然后交代他们10点钟必须准时下去坐车……

  10点钟,车来了,一个只有18座的中巴,他们可是有15个人呀,东西堆积如山,怎么都觉得放不下,等学生们都上去了,我看见李春男和樊驌研只有1.5个位置挤着坐在那里。

  终于,车门关了,看着车驶远,心里为他们祈祷,一路平安……

  然后,到了我们赶机场的时间了,大连的交通状况很好,很少堵车……
  飞机倒是会堵一下的,好像不晚点就不正常了,在候机楼里,算着他们到沈阳的时间。

  下飞机,打开手机,飞进几条短信,都是告诉我:老师,我们已经上车(沈阳到西安的火车)了,放心。

  坐着学校派来接我们的小车里,给楚天打了个电话,他说,他们都安顿得很好,也吃过饭了。说的没有一句是很有深度的话,反倒是闲操心的话,身边你们的小师姐白了我一眼……

  挑战杯终于要结束了,我的日记写到明天就是流水账写完了,不过,会把这次的一些收获和思考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因为这几天太疲劳了,我和唐老师甚至坐着都能睡着呢。

  最后,摘几段我和学生的短信对话。

  我问杨晓峰:

  你们中午饭吃了没?手还疼吗?药吃了吗?(因为他们车开之前拍照时,有人说手疼来着,几天都没有给包着的手换药,不知道是不是会感染了。)
  他回答我:

  我们一车人都睡得悠悠达达的,中午张老师给我们买的包子,手不疼了,早晨是找个借口不让大家看,药在吃,老师路上照顾好自己。

  还有好多,太困了,睡了,.......

  祝还在车上的小朋友大朋友们晚安。明天下车的时候把东西看好,也要抽点精力来照顾一下老师,尤其是两个女老师。


                                        第十二届挑战杯之最
                                         2011-10-21 17:10

  在大连时的日记,都是在困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的情况下写的,没有逻辑,没有层次,就是通报我们在那里的一切。今天醒了,要整理一下了。

  第一想写的,就是这次挑战杯之最。

  这次我带出去的学生人数最多,校团委去的老师人数最少:

  1999年回国,2001年带学生开始做挑战杯,那年在西安,我没有进国赛;2003年,在广州的华南理工,我们5个队入围国赛,总共去了5个学生,一组一个人;2005年,上海复旦,我带马湘旺一个人去的;2007年,天津南开大学,我带着袁子,赵朝杰,张桂东,黎璐4个人;2009年,北京的北航,我刚好有会没有去,不记得邢楠带了几个人去;今年,我们出线了两组,我带了8个人出去了,校团委精简了人数,有史以来去的人数最少,甚至连校长和一组的导师都有李副校长一人兼了。

  要说今年我们理工大带出去亮相的一股势力,那就是你们12位学生了!

  这次作品覆盖专业知识面最宽,惠及学生人数最多:

  很难想象,我这么个数学出身的老师,竟然带着你们玩起了机、电、控、检测、机器视觉、嵌入式、管理系统,......(樊骕研,我说全了吗?)不管是无人机,还是飞机挂导弹,之所以去那么多人,就是一个模块的学生,做不了另一个模块的事情。我除了操心你们表述上的问题还有到处找经费之外,你们怎么做出来的,连我都觉得有些神奇和不可思议。

  到了现场,发现小车组、防眩光组,还有那个世园会专项的祈愿树,都透出了你们的拼劲。
  
    好,要的就是你们这种霸气。

  这次比赛得到的感谢最多:

  这次比赛的氛围很特别,不同组的同学关系很好,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好,一种特别特别想感谢的情绪在每个人的心里放着,而且看到了感谢的力量。

  在我27年老师的经历中,谢师宴都是在学校的,比如说,教师节,比如说,毕业季。可是,这次的谢师宴他们搬到了比赛所在地,十几个大男生花了好多钱请我们吃饭,私底下我们商量过该怎么帮你们买单。可是,我们真得很享受你们给我们摆的这个宴。

  在我经历过的4次国赛,导师感谢校团委和同学也是第一次,因为我们感受到了校团委的辛苦和周到,是那种透出来的对学生的呵护还有对老师的关照,感受到了同学们的辛苦和努力,每个人都把作品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如同陈杰说的,感觉挑战杯结束了,就好像自己的孩子养到一半就要送人了似的。也感受到了年轻的两位导师的细心与爱心,不仅要管学生,还要照顾我和唐老师,所以我和唐老师就用最最简单的方式请你们吃了海鲜,和唐老师一起买的时候,那活物蹦的我心都快跳出来了。

  坐在边上看你们吃的时候,我好想自己真的能有这么一群的孩子……

  这次比赛你们得到的爱最多:

  或许是90后的心智成熟的比较晚吧,老师总是不放心你们,出去玩的时候,是不是老师在操心怎么走;受伤了是不是老师带你们去医院;5根火腿肠都不肯换的鸡蛋是不是老师帮你们煮的;还有,不会打的领带是不是老师帮着你们弄的;.......

  记住这些吧,你们这些幸福的让人都要嫉妒的孩子们。

  这次比赛我得到的幸福最多:

  最幸福的是,带了12年,六届挑战杯,终于在赛场上见到了女儿,虽然她不代表我们学校参赛,但这个平台上能有她,真是从心底感到幸福;还有团委顾念到我和唐老师的身体状况,让我们坐飞机往返,而把长途火车加汽车的颠簸给了他们和你们,我们唐老师真的是能感受你们对我们的关爱,真是幸福无比;还有苏一老师和刘晓琳老师,她们两个人把几乎她们能做的事情不管多累,多麻烦全部揽过去做了,能够感到她们身上那种特别愿意付出的爱心。

  我们都记住了,幸福的老师只能选择对学生更好。

  怎么都写不完呀……

  先写这些吧,献给理工大最可爱的人……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