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学的角度考虑问题”
记者采访朱晓明老师,第一个问题便提到了如何管理好班级。朱老师告诉我们,除了开主题班会之外,经常去学生宿舍和学生谈心,和学长学姐的交流也是不可少的。朱老师这一届带的07级学生即将毕业,回顾这四年来,令老师印象最深的主题班会还是学生们刚入学时,身上带着高中未脱的稚气和强烈的好奇心,她组织大家开班会并进行班委成员的选举,大家都踊跃发言,积极参与竞选,气氛非常融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之后,朱老师经常到宿舍了解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对于上课时间在宿舍玩电脑的同学给予耐心的教育,他们都有所转变。作为一名辅导员,她还理解学生,在朱老师带的一届学生中有三个女生因为考试作弊受到学校处分,此后的两年,老师就从各方面关注这三位女生,不让他们因为一个处分而毁掉了整个大学生活,这三位女生都很感激朱老师。老师告诉我们,“当这一级学生毕业,有些同学回来看老师的时候提到,‘当时你接管我们的时候,年龄相差不大,我们都有点不服你,可是有三个女生拼命地帮你说好话’”,讲到这里,我发现老师的眼睛有点红,帮助过别人并得到别人的认可是让人最满足的事情。
“对学生,既要管理,也要服务,从同学的角度考虑问题,交流中把同学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同时借助班委,就会有很大帮助。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真心帮助他们”。老师正因为做到管理之前先与学生沟通,才使得工作进行得非常顺畅,管理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被采访的几位学生都坦言,朱老师是位很有亲和力的老师,也是一位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开会要通知的事情她总是很认真的用本子记下来,之后一项一项叮嘱给学生。“她总是竭尽全力帮助学生,注重和同学的交流,背后没有一个人说她的坏话,也没见她批评过谁,朱老师真的是位很好的老师”。
“特殊学生特殊对待”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朱老师正是秉承这一原则,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老师注意到贫困生同学普遍心理比较自卑,不善沟通,自尊心也比较强,因此有时候就让同学们来办公室帮忙,“虽然是很小的工作,但是总归让他们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工作完了再请他们吃饭,虽然没花多少钱,可是我觉得和学生的距离很近”,听罢,我忽然明白,其实有时候拉近距离的方法很简单。
老师还提起她带过的一个贫困生,家里非常困难,母亲得了病去世了,父亲也有病在身,老师见到这位同学总是穿一套衣服,便主动同院领导联系,为他申请了很多次补助,同时发动他周围的同学帮助他。当这位同学无法交纳学费却又错过了贷款时间时,老师努力帮这位同学争取机会,将这位同学的情况汇总成材料报给学校,最终贷款成功。
还有一位同学,家里也非常困难,有一次生病了,校医院建议她去大医院做个检查,这位同学由于担心害怕,在宿舍难过得哭起来。舍友告诉了老师,朱老师找到她了解情况后,陪她到校医院检查,之后又去武警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结果正常。“虽然因为她,我将近两天都没有怎么呆在办公室,可是我感到很满足,后来我把她的情况上报给学院,学院报销了这位同学看病的费用。”我想,只有愿意施予的人才会感觉到满足和快乐吧。
对于过去不久的三八节,朱老师强调,女生们学会自尊自爱,这是非常重要的。据了解,她在和女生的交流上也有一套,那就是用QQ,“通过网络她们更愿意跟我说真心话,有些话面对面的时候是说不出来的”,正是因为老师体谅学生,主动跟学生拉近距离,才能够和同学的关系如此融洽,交流如此贴心,才能真正帮他们解决问题。
“工作家庭不冲突”
朱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休完产假没多久。当被问起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时,她说:“一个人不能没有工作,不能整天呆在家里,可是我觉得工作和家庭并不冲突。”在什么角色上做什么样的工作,我想这才是老师能够家庭事业两不误的保证吧。作为一名辅导员,就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学生工作,与之沟通,缩小一步步增加的年龄差带来的代沟。而作为母亲,作为女儿,作为妻子,就要安心家里的事情,照顾家人。当记者提出,如果家里孩子哭闹而学校中学生又有事的时候该怎么办,老师很从容的说:“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我肯定是先顾学生的,因为孩子哭闹一会儿就好了,但是如果学生的事情没有及时赶到,那可能就出大事儿了”。我想这不是浮夸,也不是官场的话,这就是一位老师真真实实的回答。朱老师表示,家里人对自己的工作都非常支持,孩子在家有人带,下班时间遇到同学有困难时,她依旧会全力关注学生的事情,“比如下班以后,同学给我打电话说有位学生住院了,老公就会开车送我到医院去看望那位学生”,老师静静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