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巡礼:加强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校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纪实
2011-01-21 14:33 特约通讯员 田小平 李 博 

 

    我校按照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化人才要求,深入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以培养知识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文化底蕴深厚和艺术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艺工同治”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加强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校形成了艺术教育“555”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建立健全艺术教育组织领导机构,促进艺术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1.健全艺术教育领导机构。学校早在2000年就成立了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单位包括教务处、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教育中心、校团委、党委宣传部、学生处、财务处等部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培养方案,制定艺术教育发展规划,解决艺术教育中的重大问题。该领导小组对于统筹学校资源,协调各部门职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2.成立艺术教育指导机构。为了加强艺术教育的研究和指导,学校成立了艺术教育中心。该中心结合理工科院校实际,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研究室或课题组申报研究专项,加大了对学生艺术教育的研究和指导力度。近五年来,学校先后设立了《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有效模式研究》、《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途径及对策研究》等教研项目三十余项,2008年承担了省级《大学生文化素质创新实验区》研究项目;先后发表了论文四百余篇,其中八十余篇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成果也多次获奖。例如《对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再认识》、《美育中的德育精神》分获陕西省教育厅二、三等奖。艺术教育中心的成立促进了艺术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指导了学生开展艺术活动,引导艺术教育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3.明确艺术教育组织实施机构。学校制定了《西安理工大学艺术教育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教务处、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教育中心、校团委为艺术教育主要实施单位,党委宣传部、学生处、财务处等部门为辅助实施单位,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务处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艺术类课程的设置,艺术类选修课程的审批等;艺术与设计学院负责艺术专业类学生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艺术教育中心负责全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活动指导;校团委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宣传部负责艺术教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学生处负责学生艺术活动的表彰、奖励;财务处负责艺术教育资金的管理。各部门之间建立了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了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1.设置艺术教育为通识教育基础课。我校非常重视通识教育,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把艺术类选修课列为通识教育基础课,每学期设置三十余门艺术选修课程,使其与理工科公共课和专业课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些课程有基础理论类,如《艺术导论》、《音乐理论基础》等;有作品赏析类,如《书法鉴赏》、《民间艺术赏析》等;有艺术评论类,如《当代影视评论》、《现代艺术评论》等;有艺术实践类,如《合唱艺术》、《乐队与指挥》等;还有工科与艺术相融合的课程,如《数学与音乐》、《科学与艺术》等,不断满足学生对文化艺术教育的需求。将审美教育融入理工科教育的全过程,对于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共同开发和构建创造性思维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2.明确艺术教育课程学分和学时,规范艺术教学。我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严格设定艺术选修课的学分和学时,学分和学时一般规定在1.5至3学分和40至80学时,例如《音乐鉴赏》课程为1学分,32学时。在学时安排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均有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了艺术类教学。目前,全校每学期可供选修的艺术类课程总学分达到91,总学时超过3000,基本满足了学生需求。


    3.坚持艺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扩充学生选择空间。我校始终坚持艺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一方面注重理论教学,开设基础理论课程,建立学生知识体系;一方面结合实践教学,开设影视评论、器乐表演、合唱艺术等实践类课程,弥补纯理论教学不足,同时,各类校园文艺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搭建广阔的艺术实践平台。


    4.建立艺术教育评价体系,明确考核要求。我校艺术教育评价体系针对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考核其学分和学习成效。我校《关于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对考核有明确的规定:在校本科生必须取得艺术类选修课2个以上学分,否则不予毕业。对教师的评价则考核其教学效果,主要通过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深入班级听课和学生打分两个途径进行。目前,学校初步建立起了艺术教育评价体系,保证了“第一课堂”艺术教育效果,促进了艺术教育良性运转。


    三、加强艺术类师资建设,确保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较高


    1.大力引进艺术类师资。学校规定艺术教师要教学与指导学生实践相结合;要有较高的欣赏水平、审美标准和一定的艺术专长;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较高的人文修养、广博的知识、一专多能的本领。学校先后从清华大学、湖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引进了音乐、美术、雕塑、摄影等专业的18名优秀毕业生补充到艺术教学中来,确保我校艺术类教师队伍结构趋于合理。


    2.多渠道聘请校外兼职教师。为了弥补理工科院校舞蹈、指挥类教师相对不足的缺陷,学校根据学生开展艺术活动的需要,在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歌舞剧院、西安卫测文工团等单位聘请了8名兼职教师。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指挥张治荣、国家一级编导葛玮等,使我校艺术师资队伍得到有益补充。


    3.加大艺术类教师培训力度。学校每年选派优秀教师攻读博、硕士学位,并在“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教师国外培训进修项目”等培训计划中对艺术类教师进行倾斜,从而使我校艺术类教师的整体素质普遍提高。


    4.艺术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学校现有艺术教师5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硕士学位45人,涉及音乐、美术、书法、摄影、雕塑、舞蹈、指挥等各个领域,教师队伍素质较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为我校艺术教育提供了保证。


    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艺术教育条件


    1.发挥素质教育示范中心作用。我校先后建有陕西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陕西省动漫教育基地等教育示范中心;先后成为中国工业设计专业委员会、中国摄影协会陕西教育委员会等会员单位。学校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充分发挥了其在艺术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加大艺术教育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学校每年除投入一百余万元用于大学生艺术活动外,重点建设了一批学生艺术活动基地,如交响管乐排练室、艺术展览长廊、手工模型室、室内摄影室、数字化图形处理实验室、陶巴室等,还多方筹集资金,添置马林巴、定音鼓等专业乐器。相对完善的艺术活动设施,为开展大学生艺术教育提供了保障。


    3.拓宽艺术教育领域,加强网络应用。学校紧跟现代化教学潮流,积极开拓网络艺术教育新领域,初步实现了辅导网络化。如:艺术设计类开设了视觉江湖,影像天地、动画地盘等专栏;还通过网络向学生展示艺术作品,介绍艺术家生平、艺术史以及最新的艺术动态;在BBS 上建立艺术类板块,供爱好艺术的学生交流创作经验、心得体会、对艺术类选修课的评价等,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五、创建西安理工大学艺术教育“555”模式


    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555”艺术教育模式,即:“五个一计划”、“五个结合”、“五项精品活动”。


    1.制定“五个一计划”。学校根据大众艺术教育特点,结合实际,为学生制定了“五个一”学习计划。即选修一门艺术类课程,听一次艺术类讲座,参加一个文艺社团,参与一次艺术实践活动,撰写一篇艺术学习心得,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计划实施以来,学生逐步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并能按要求自觉完成学习计划。


    2.注重艺术教育“五个结合”。一是艺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我校将艺术教育作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努力为学生思想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奠定文化与审美基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二是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我校注重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主要通过艺术教育拓展学生思维,促进艺术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同步提升,我校在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奖比例显著提高;三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我校在艺术教育中,通过“第二课堂”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活动,扩展和丰富“第一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领悟;四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工科院校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相对较少,学校在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普及教育的同时,也加强对艺术特长生(骨干)的培养,通过他们“准专业”的表演,带动、辐射全校的艺术教育,做到在普及中提高,以提高促普及;五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我校艺术教育除了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外,还十分注重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一方面,每年邀请艺术大师或优秀演出团体来校讲学或演出;另一方面组织我校部分学生艺术团体走出校门,向社会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优秀成果。例如,2008年我校大学生交响管乐团与美国欧文青年艺术家交响乐团进行友好交流演出;2010年,我校舞蹈团和管乐团参加西勘水利设计院的院庆晚会演出等。


    3.打造“五项精品活动”。一是大学生“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我校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自1995年启动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通过举办舞蹈大赛、主持人大赛、诗歌朗诵大赛等系列文化艺术活动,让有形的艺术教育无形地感染和熏陶大学生,真正让大学生走进人文艺术。二是大学生金秋科技文化节。自1992年起,我校已成功举办了18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在活动安排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与艺术相关的科技竞赛活动,如工业设计大赛、视觉创意设计大赛等,加强了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三是“古都大讲坛”。2004年,我校与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合作开办了“古都大讲坛”,引入在音乐、美术、书法、影视等方面造诣精深的大家、学者来校开坛讲学,该活动成为陕西高校一项具有较大影响的品牌性文化活动,迄今已有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国家京剧院院长吴江,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国家一级美术师方鄂秦、王天佑,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钟明善等五十余位大家来校讲学,受益学生面超过两万余人次。四是校园高雅艺术活动。学校成立大学生交响管乐团,每年举办新年交响音乐会,同时引入社会文化团体在校内开展戏曲、话剧、朗诵等艺术形式的大型演出活动,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话剧,如《雷雨》、《白鹿原》等。2006、2008、2010年中央合唱团、国家京剧院、中央民族乐团先后来校演出,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近距离欣赏优秀艺术大师们的精彩表演,还让学生亲身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五是大学生艺术展演。自2005年起,我校每年举办校内艺术展演活动,通过视觉创意设计作品展、涂鸦作品展、摄影作品展、书法作品展等系列活动,既给每个学生展示艺术才能的机会,又展示了学校艺术教育成果,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更好开展。


    六、积极开展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1.学生文艺社团蓬勃发展。自2002年以来,我校学生文艺社团蓬勃发展,总数达到八十余个,成员四千余人,形成了以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交响管乐团、大学生舞蹈团为龙头,以合唱队、琴棋书画社、摄影社、音乐社、文学沙龙等为延伸的一批优秀学生文艺社团。学生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独立自主地组织、参与、推进艺术活动。


    2.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方向,以“丰富、精品、高雅”为原则,以精品艺术活动为载体,以高参与率为目标,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形成了“五节一会两讲坛”示范活动项目(“五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女生节、研究生“风潮”文化节;“一会”:研究生学术年会;“两讲坛”:古都大讲坛和澄辉论坛),形成了生气勃勃的文化艺术氛围。做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精品、月月有亮点、年年有提高,每年有影响的活动近六十项,参与的学生超过1万人次,丰富和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创造了更多接触艺术的机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学生艺术活动水平不断提高,成果丰硕。学生艺术活动水平不断提高,在省级和全国比赛中屡屡获奖,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近五年来,我校在大学生艺术展演、“青春中国”全国青少年文学艺术大赛、“校园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器乐大赛、摄影大赛等各级各类艺术比赛活动中获奖795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64项,获奖超过5000人次。例如,在由教育部主办的两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我校获全国奖二十余项,两次荣获全国和陕西省“优秀组织奖”和 “精神风貌奖”;2010年第十届“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演出直播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并创下“三个之最”:一是参演学生最多,总数达一千余人;二是现场观众最多,总数达一万四千余人;三是舞台最大,总面积大于往年舞台面积近一倍;多次在“校园之春”陕西省大学生舞蹈大赛、器乐大赛等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4.艺术教育功能不断凸显,成效显著。我校艺术教育“555”模式实施以来,学校逐渐出现了“二变六多一减少一提高”的明显特点。“二变”是广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发生了根本转变,从要求学生参加艺术文化活动到学生主动积极要求参加的转变;“六多”学习艺术类课程的人多了,参加艺术类社团的人多了,参加艺术活动的人多了,聆听学术报告的人多了,欣赏高雅艺术的人多了,艺术比赛获奖项目和人次多了;“一减少”是违纪学生明显减少;“一提高”是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古都大讲坛”揭牌仪式

    

                        五月的鲜花在我校成功举办  

    

              校舞蹈团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演开场舞蹈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