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人物风采:严谨、踏实、创新、自信——我的博士生活很快乐
2011-01-11 11:40 作者:郭 高 侯纪坤 王文坚 

 

    汤玉斐,男,1982年生,中共党员,陕西西安人,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08级博士,材料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书记,师从赵康教授。在读期间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西安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基金1项,参与完成省市基金3项和横向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SCI收录6篇,EI收录4篇),其中2篇论文发表于陶瓷材料领域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IF = 2.090),申请国家专利9项。曾获校特等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7项,演讲赛获奖等各类称号10余项。曾任院辩论队队长、校研究生会外联部部长、院研究生会常务副主席等职务,因其在辩论队的贡献,材料学院辩论赛曾一度使用“玉斐杯”冠名。

 

    记者:您觉得博士与硕士阶段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哪些学生适合攻读博士学位?
  汤玉斐:博士的培养目标是研究性人才,要求技术或理论上创新,适合于宏观技术规划或纯粹的研究工作,而硕士则着重动手能力,适合于技术性强的工作。借用目前流行导师和研究生是“指兔子”和“打兔子”的关系定理来说,硕士阶段是面对一只活的、在视野里奔跑的兔子,指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还没有被反复确认的知识,这只兔子在哪里?需要导师指给你,或者需要导师和学生一起来确定其位置及是否容易抓取?导师在“指兔子”的同时还应该告诉学生瞄准并射死兔子的本领,也就是所谓的科学研究方法。硕士生需要遵从自导师处学来的方法和技术,去把这只尚在活动中的兔子打死,然后再通过以往已经具备的方法把兔子擒在手中;而在博士阶段。此时的兔子也是活的,但是可能不在你的视野里跑着,而是在树林里跑—— 导师可以确认一定有这只兔子存在,可是,需要你先从树林里把这只兔子撵出来,判断是否值得去猎取,再用更高级的猎取技术去射击兔子。
  至于哪些学生适合读博士,我认为首先要有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踏实能干的作风,此外还要有较高的情商。这样才能克服读博期间遇到的种种困难,在顺利实现毕业的前提下取得更多的科学成果。如果没有较高情商,读博士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多烦恼,因为你可能会跟社会上的人比物质,跟潜心做学问的人比成果,跟那些滋润的小家庭比幸福等等,就不能够坦然面对3年到4年的清苦生活,甚至半途而废。 另外,读博需要毅力,能沉得住气,读博士不是混日子,现阶段对博士有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档次的要求,动辄要求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为了完成论文,许多博士要无数次地做实验,甚至通宵达旦。我认为如果在硕士阶段能够完成下列条件的任意两个,基本具备了进军博士的条件:一、写一份基金或项目的申请书,二、正式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三、为自己的硕士论文设计实验方案。

  记者:您曾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影响因子很高,请您结合个人经验谈一谈在科研选题、论文写作、投稿等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谈一谈如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能被SCI(或EI)收录的论文?如何完成英文论文写作?
  汤玉斐:发表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选题一定要注意其目的性,也就是明确为什么要做该研究,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不应该出现“关于XXX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所以我们研究了XXX”等类似的说法。这一部分内容一般放在前言的最后,是决定论文是否具有发表价值的关键;在写作过程中,作为初学者,完全可以在文章结构和文字句法上套用已发表的论文,这里强调的是要仿写,而不是一味的抄袭或者呆板的照搬,怎么仿写呢,例如,写摘要的时候,我会准备10-20篇同领域的已发表论文的摘要,以句子为单位仿写,我想我的摘要中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句子原型,论文的其他部分也是如此,这样,整篇论文的结构和句法都应当是具有一定的水平的,如果投稿后被告知还是存在一定的语法和句法问题,可以请外语水平较高的本领域教师修改,实在不行可以请文字修改公司修改,但是修改后一定要对照原文纠正自己的常用错误,避免下次再犯;关于投稿过程中,我建议大家一定按照期刊的投稿说明将材料准备充分,格式完全正确,开始的时候,大家可以写一些letter或者short communication,大概3-4页,这样不但写作难度稍微小一点,而且发表速度很快,写作水平提高后再尝试regular paper。

  记者:您在很短时间里取得这么多成就,您是怎么协调个人精力和时间的?您认为怎样才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呢?
  汤玉斐: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我比较注重时间的安排和不同时间段的有效利用,每天的时间约为14h,除去吃饭等时间,还有12h,如果没有其他特殊的安排,一般保证9h用来进行科研相关的工作,上午、下午和晚上各3h,上午一般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适合写论文和设计实验方案,下午适合做实验或者整理资料,晚上记忆力最好,适合学习英语或者一些需要记忆的事情。此外,要制定周计划,半月计划和月计划,周计划一般不要太繁重,凡事需要积少成多,按时完成即可,一学期下来回头看看工作做的一点也不会少。再有就是不要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上,要学会及时刹车和QQ常年隐身。


  记者:潜心研究是取得科研成功的必经之路,这意味着从事业余活动和娱乐的时间大大减少,您认为博士生就远离快乐生活了吗?如何在保证科研成果的同时让自己的业余生活更丰富多彩?
  汤玉斐:作为博士生来讲,其实自由的时间非常的多,他没有前面本科和硕士阶段繁重的课程,自主性非常大,网上许多文章提到过利用坐车等零碎时间背单词,而我喜欢反其道而行之,利用一些零碎时间娱乐,在坐车的时候我经常会拿着手机看小说;等试验结果的时候玩游戏,吃饭的时候听音乐看电影等,这些娱乐时间加起来也一点不少。再有,其实在试验上取得一些进展,发表一篇论文在心仪的期刊上,有朋自远方来,都是很快乐的事情,只要把时间安排好,其实博士很快乐!

  记者:本科及硕士是博士阶段必要的积淀和准备,对于准备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你认为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时间?怎样安排自己的科研工作?
  汤玉斐:首先要着重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分为写作能力和PPT讲演能力,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文,写不好只能算作实验报告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他做了大部分工作而导师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难道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其次就是学好英语,主要是口语和科技写作,这样采用可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在国际会议上交流。最重要的是全心全意投入实验研究,多阅读英文文献,多和导师和师兄弟们讨论自己的想法。
  
  记者:材料学院辩论赛曾一度用“玉斐杯”冠名,这是对你莫大的肯定,您怎样看待已取得的成就?下一步有什么规划?
  汤玉斐:成绩只代表过去,它最大的价值就是为我积累了很多经验,让我对自己开始有自信。感谢过去岁月给我的一切,更存谦卑的心看待自己的成就,因为任何成就都不是独自一人的成果,都离不开辩论队员和团委及学工办老师的帮助,在此借这个机会再次感谢他们,我很怀念在教二楼314那些充满激情的讨论之夜。目前可能没有在辩论和演讲方面规划,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了前面我说的表达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这其实也是相通的。

  记者:您在学术上成绩斐然,人文领域也广泛涉猎,兴趣爱好广泛,您觉得专才和全才我们更需要向哪一面发展?
  汤玉斐:这是一个经典的辩论题目,其实是没有定论的,但是我觉得还是倾向于全才一些,我认为全才并不应该是所谓的在各个领域都有涉猎,应该是在一定范围内对多数领域有所涉及,同时在某一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人才,我们研究生应当在学好自己本专业前提下,对其他学科、专业和方向多做了解,不做井底之蛙,同时对本学科其他的研究方向都要有所涉及,如果有可能,可以参与一些,这样不论是对于自身能力提高,知识宽度以及将来的就业机会都有很大的裨益。

  记者:您觉得培养人文素养对科学研究有帮助吗? 请谈一谈您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的?
  汤玉斐:培养人文素养对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科学研究不仅仅只是包括实验、写论文等工作,还包括科学态度、科研精神等更抽象的领域,人文素养对于这些方面以及个人的素质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到科学研究的效率、道德性以及正确性。关于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主要是培养自己的学习心态,如果有些兴趣和爱好本身是不喜欢的,就暗示自己强迫自己去做,等你入了那个门之后,就会对它感兴趣了。

  记者:请您谈一谈在校研会工作的感受与体会,对校研会工作提些建议,给加入校研会的同学们提出努力的方向,使大家能够充分地利用参加校研究生会的宝贵机会来更好的锻炼和提高自己。
  汤玉斐:在校研会的一年里有很多的收获,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研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虽然平时分为几个部门,但是在办活动时都是一起行动的,对办事能力、人际交往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都是莫大的帮助,希望加入研会的同学珍惜机会,多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自己。也给研会提2点建议,一是在与研究生学术相关的活动还是比较少,应该有一些体现研究生特色的活动,二是研究生风潮文化节的节目每年都一样,可以有所创新,换换节目,降低大家的感官疲劳,会有更多的研究生参与。

  记者:您周围的人认为您是一位诚信、严谨、认真负责、富有创新精神,并且学习积极主动,社交能力强,有很好的团队精神的人,请问如何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社交能力?
  汤玉斐:培养团队精神,我建议大家积极去参加各种团体的工作,例如研究生会等,在与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助互惠的过程中,自然可以得到锻炼并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关于社交能力,就要多与人接触,可以从参加辩论赛和演讲赛开始,这也只是外在的技巧,核心的是做到信任、理解、公正、不自私和不虚伪,还有就是永远不停止的微笑。

  记者:有很多同学认为处理人际关系很复杂,感到困惑,您觉得如何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提升号召力?
  汤玉斐:这个问题很难有个章法而言,其实坦诚相待,经常换位思考,就可以拥有很多朋友,在处理问题上要做到对事不对人,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能具有号召力。

 

    链接:

    “人物风采” 栏目由我校第二十四届研究生会于2009年7月发起创办,以“宣传优秀研究生事迹、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宗旨。在校团委的指导下,自创办以来陆续采访多位优秀博士生、硕士生。如“态度决定高度——高瞩博士访谈录” 、“实现自我,放飞梦想——沈中原博士访谈录” 、“激情与坚持——朱记伟博士访谈录 ”、“青春飞扬,激情燃放——裴亮博士访谈录” 、“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常伟博士访谈录” 、“求真务实,追求卓越——姜仁贵访谈录” 、“青春的榜样:进德、修进、感恩——程圣东博士访谈录”等,在我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青春飞扬,激情燃放——裴亮博士访谈录” 作为封面人物发表在《中国研究生》杂志2010年第3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安理工大学近年来不断深化研究生培养改革所取得的成绩。


    

                          2009年在北京香山

 

    

                  2008年在南宁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研讨会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