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校友风姿: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记宝利根中国区域总经理席刚校友
2010-12-27 11:13 闫占霞 窦景涛 南江涵 

 

    席刚校友1985年毕业于我校精密仪器制造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先后任职于新加坡HI-P国际制造公司,新加坡JIT Electronics Pte Ltd 公司。2000年他回国创业,成立了宝利根(成都)精密模塑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作为宝利根中国区域总经理,席刚除担任中国几个分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外,还担任新加坡总公司的执行董事。2006年被成都市政府聘请为精密模具制造行业的专家和顾问。

                                
    席刚在母校工作四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远离故土前往新加坡。1991至1996年,他在新加坡HI-P国际制造公司历任模具设计工程师、产品分析高级工程师、质量部主管、制造部策划与控制主管、精密模具制造部经理等职。1996年至2000年在新加坡JIT Electronics Pte Ltd 公司AMD研究与开发部门,负责机电一体化产品及模具的开发。


    谈到自己在新加坡工作期间的一些感受,席刚说:“在新加坡 公司上班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把自己当做拥有硕士学历的 高才生,我自认为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我要从零做起。”“在从职业化的角度审视自己后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车间新手,我沉下心,从最简单的车间工作开始,参与到生产环节。一丝不苟地把简单做到不简单,使自己努力成为技术的行家里手,至少能切实地了解到基本流程,对生产环节做到洞若观火。”


    正因为有了扎实的基层一线经验,才有了他第一次漂亮的“翻身仗”——证明理论知识在指导实践上的巨大作用。席刚在车间的工作中发现生产运作流程存在不够科学合理的缺陷,他结合自己的理论和思辨,用科学的论证说服管理层改善了生产车间布局,为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利润,并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直至今日,席刚在谈到生产一线时依旧胸有成竹,他说:“进入车间,任何工序即便我不会具体操作,我也能大致说出它的原理,知道某个产品问题会产生在哪个环节。对生产我敢说了如指掌。”

                              
    2000年席刚回国创业,成立了宝利根(成都)精密模塑有限公司,从事高精密电子连接器以及高精密电子塑胶零件模具的开发。


    也许大部分人对于精密模具还不太了解,“还记得当初的手机‘大哥大’吗?笨重的机身给每一个人留下深深的印象,”席刚告诉记者,“这就是用模具制造出来的。在短短的时间里,模具在创新,手机也从当初的‘大哥大’造型发展到现在轻薄的摄像手机。如果没有模具的创新,任何一个新的产品只能停留在图纸上。”


    截止到2009年,从第一家宝利根在中国成都落成,席刚先后在上海、东莞、重庆成立分公司。9年来企业从一般高精密模具零件制造到整套系列产品模具开发,从单一连接器模具开发到电脑中央处理器CPU核心零件Socket T系列产品模具开发,使成都公司在这类产品模具开发上具有世界级水平,受到了世界最大的电子连接器制造公司Tyco Electronics公司的高度评价。他们为世界第二大电子连接器制造公司Molex (莫仕公司)开发的超小间距系列模具,以及最新CPU核心零件LGAx系列产品模具,促使Molex到成都设立公司,并在成都建立Molex全球的模具中心。


    谈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席刚淡然地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水无点滴的量积累,难成江河;人无点滴的量积累难成大气候,没有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哪里来甘甜流畅的成功喜悦?没有勤勤垦垦的刻苦钻研,哪里来震撼人心的累累硕果?只有付出,才能收获。”

                              
    2007年,宝利根在中国成都于4月、6月与成都航空职业学院先后成立了宝航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和模具人才培训中心、成都宝瀚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逐步使公司从原来的精密模具开发过渡到自动化技术和精密电子产品开发的公司,同时不断地完善和加强公司的核心竞争。


    席刚认为职业化教育迫在眉睫。他说,职业化并不是把人程式化,工作可能是重复的,但每天总会有不一样的实践活动。流水线生产的特性是定人定岗,人的主动性是需要激发的。席刚提到了在理工大最难忘的一次活动,全校集体舞活动,不可估量的潜能真的是一座金矿。


    现实中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众多企业所诟病,双方一起落差。我们无法回避大学教育流于理论化、理想化的境况,自身职业观念的模糊也是造成就业形势“紧张”的因素。企业不是人满为患而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大学生不是无业可就是落差。


    职业化教育是进入职业角色的必经之路,又恰恰是当今最为缺乏的。故而,宝利根从后备人才的角度,开展校企联合的模式培养、储备人才。同时这也是一条为企业培养潜在合作伙伴和渠道伙伴的有效途径。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职业化素养的缺失。一方面,学校在职业化教育的缺失,作为一个体制问题,这在短期内会一直存在。不过学校可以在学校课程设置上多一些实践环节,即便是模拟;师资上可以贴近企业运作,像企业负责人演讲的开设等;同时教学方法把理论和可感知的现实结合起来;而对于实践课程的设置,生拉硬扯的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是每一个理论都能在学校的实践课程中像实验数据一样一一验证,所以得允许学生存下些东西,先把理论放一放,不能误导学生每个理论都可以在短暂的实践课程得到应用。


    席刚建议,学生作为教育产品在“被加工”的过程中没获得必要的职业化教育,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应该处处留心培养职业化素养。掌握好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而个人修养的不断提升也是没有止境的完善的过程。


    职业化教育迫在眉睫,而我们的政府在动荡的国际局势中以稳健灵活多种方法为国人创造了稳定的经济环境。作为海归的席刚感慨道:“其实企业更应积极调整经营思路,为中国的人才培养贡献出一份应尽的力量。”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