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西理工人:雕塑艺术的演绎者
——访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宋明明老师
2018-04-13 14:41 杨非非 

 

 

           宋明明雕塑作品:《呐天 呐地 呐人》

 

美国时间2016年11月7日18时至20时,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雕塑专业讲师宋明明伉俪作品展在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美术馆开幕。美国第39任总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吉米·卡特亲自为展览签名并祝福两位艺术家的展览圆满成功。期间,宋明明伉俪作品《Patch》被卡特总统收藏。

2015年,由宋明明申报的《新丝路构建下陕北黄土文化人文题材组雕创作——黄土地的吼》美术创作资助项目获批国家纵向课题——国家艺术基金。年仅30岁的宋明明也因此成为2016年度全国仅有的19位雕塑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获得者中的最年轻一位。

 

携夫人风雨同行,共创《Patch》的传奇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宋明明的夫人王莎莎认真地向记者道出了他们共同的生活理念。作为一对令人艳羡的艺术伉俪,宋明明、王莎莎两人曾经同在一所学校读研,学习雕塑。都说认真的男生最有魅力,读研期间的宋明明认真踏实,敏而好学,以其独特的艺术家的魅力深深吸引了王莎莎。志趣相投,相互欣赏,两人终是走在了一起。

被卡特总统纳入私人收藏的艺术作品《Patch》,是宋明明夫妇共同构思创作的一组雕塑作品。他们说,《Patch》之所以能受到卡特总统的赞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卡特总统在任期间致力于中美关系正常化,而他们的作品正表达了这样的理念。“但这也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王莎莎补充说,“《Patch》的基本艺术造型是一个被贴上了创可贴的盒子,由于雕刻地太过逼真,就连卡特总统一开始都想打开盒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在宋明明和王莎莎的7年风雨同舟中,实有太多的艰辛苦累。由于宋明明的研究方向为公共艺术,因此城市墙壁的浮雕、公共空间的景观雕塑、地铁里的壁画都曾是宋明明的主要工作。“很多个夏天,宋明明要一连几个小时站在建筑脚架上创作雕塑,他的汗水总能砸到我的头顶;很多个冬天,宋明明也要在寒冷的雕塑工作室创作雕塑,那时候天气非常冷,就连脚下的泥都冻硬了。”回忆起曾经的艰辛岁月,王莎莎心疼地看着一边的丈夫。

 

担时代艺术使命,雕塑“黄土地的吼”

 

“年轻的艺术家更应该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尽到职责,要有时代使命感。”当记者问及《新丝路构建下陕北黄土文化人文题材组雕创作——黄土地的吼》的课题设立初衷时,宋明明如是回答。宋明明认为,年轻艺术家应保持一颗在国际平台上弘扬中国艺术和中国精神的初心。“黄土文化是处在丝绸之路起点的一种中国人文精神,值得我们去弘扬,去发展。而这对于身为艺术研究者的我来说,更加是一种担当与使命。”宋明明说。

话好说,事难做。为了完成《新丝路构建下陕北黄土文化人文题材组雕创作——黄土地的吼》的课题调研,宋明明和夫人耗时大半月的时间,驱车2000多公里,足迹踏遍陕北全境十多个站点。“我们是在2016年刚过完年去做的调研,正值晚冬初春交接的气候,位处黄土高原的陕北大地异常寒冷,冷风刮到脸上,就像刀割一样。”回忆起当时的采风岁月,宋明明特别为记者讲述了自己寻访“安塞腰鼓”的艰辛历程。

对安塞腰鼓的艺术寻访,让宋明明将目标锁定在了张艺谋电影《黄土地》中安塞腰鼓表演桥段的拍摄地——西河口。西河口的地形是一方陡坡,为了站上坡顶以亲身领略电影中的激情,宋明明与其夫人双双徒手攀登黄土高坡。“现在一想起那个场景,我还有点惊魂未定。”可当攀至坡顶时,宋明明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千万年岁月沉积的黄土地在寒风中尽数裸露,尽收眼底。“真的很难想象,在这方连吃水都要挖300米深井的黄土地上,人们却能用腰鼓演绎出热烈的生命,那真是一种对黄土地与生命的热爱,一种生命的呐喊。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的课题要以‘黄土地的吼’为副题的原因所在。”宋明明认真地说。

为何宋明明雕刻地如此传神,因为他对生命爱的深沉。整个陕北之行,带给宋明明更多并非艺术的素材,而是艺术生命的震撼。而他要做的,就是用手中的刀与笔,还原出那声“黄土地的吼”。为此,回到工作室的宋明明,俨如王莎莎所说的那样——“整个人都沉醉在对人与泥的关系的处理中。”而用宋明明自己的话来说则是:“集中思想以至于无法感知外界,雕刻艺术的创作,真得浑身使劲,咬紧牙关。”

记者参观了宋明明的工作室,其中一组名为《呐天 呐地 呐人》的雕塑展现的正是黄土地上的唢呐吹手,他们对天、对地、对人而歌,令人感到来自黄土地上的悲怆,栩栩如生。

 

以身教引导学生,解读雕塑课堂的“奥”

 

虽说宋明明有着艺术家与艺术研究者的身份,但他却更加希望自己的学生只把自己当成一位普通的雕塑老师。对于自身所具的荣誉与光环,宋明明坦言,这些带给自己的更加是一种使命感,也是自己作为一位老师为自己的学生树立榜样的一种力量。

身在理工科院校,教的却是雕塑艺术,宋明明对此并不心感违和。相反,他对理工学校的艺术教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其实理工学科与艺术学科的方法论是相通的,只是学习思维不同,理工学科更加需要逻辑思维,艺术学科则更加需要形象思维,但这两种思维并不冲突,反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助益。”

而作为一名具有艺术创作经历的雕塑老师,宋明明坦言,他能教给自己学生并不只是雕塑各种技巧,更是自己在雕塑艺术上的亲身体验。“宋明明指着桌上的杯子说,我不只是要教学生如何去做一个杯子,更是要教学生如何去认识和理解这个杯子。”宋明明认为,培养艺术生多元化的思考方式是贯穿于艺术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

“知行相长,知行合一。”宋明明认为,要做好一名雕塑老师,首先要懂得身体力行。在宋明明的眼中,雕塑是眼前活灵活现的艺术,而不是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因此一定要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艺术,而这首先就需要老师的“身教”。说起“身教”,曾经陶艺课堂给大家留下了印象。“当时我为了给学生讲清陶艺对泥的高要求,就直接挽起袖子‘当堂示范和泥’。”宋明明回忆说,“当时有学生对我的这一举动感到非常惊讶,对我这种言传身授的教学行为和认真对待教学中的细节非常感动。”

“教学生,首先要知道学生想学什么。”这是宋明明对学生负责的一种态度。与此同时,宋明明倡导一种“包容、共享”的课堂理念,“不去左右学生的思维,而是要鼓励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善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善于总结学生的不同想法,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善加引导,注重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扩展学生的艺术思维。”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