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2点,在新学科三楼会议室(307),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康跃虎研究员受邀前来我校为师生作了题为《SPAC系统水分化学物质循环调控与现代高效灌溉理论与技术创新》专题报告。研究生院院长、农水学科带头人王全九教授主持了会议,水电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
康跃虎研究员结合自己10多年科研工作,详细地介绍了农田SPAC系统水分化学物质循环与调控、农业节水(喷微灌)理论及技术、微咸水和咸水农业安全高效利用技术、盐碱地农业利用与植被恢复重建理论与技术、农业化肥面源污染防止理论与技术、土壤墒情监测技术、微灌关键设备等七个方面内容。通过生动的科研事例,形象的图片,分别对喷灌对环境的影响机理及水分气象因素的获取、微灌下水肥调控和水盐调控做了详尽地讲解,并提出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问题,针对该问题介绍了微灌精确施肥模式及代表地区示范推广应用情况。在互动环节中,现场教师和研究生们针对节水农业这一科研前沿问题提出了各种问题,康跃虎研究员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一一给予解答。
康跃虎研究员简介
康跃虎研究员,日本爱媛大学毕业,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现任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绿色农业技术集成与发展中心精准灌溉分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天津农学院滨海地区农业节水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内蒙古大学马铃薯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方面的科研项目(课题)50多项。发表论文近250篇,其中SCI收录6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7项,国家软件著作权7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主要研究方向:“土壤—植物—大气”系统(SPAC)水分化学物质循环与调控;农业节水(喷微灌等)理论及技术,微咸水/咸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盐碱地农业与植被建设理论与技术,农田化肥面源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喷微灌系统水力学解析和设计、关键设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