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巡礼:聚焦“强军目标” 狠抓“特色教育” 在“四有”目标引领下助推国防生扬帆远航
——西安理工大学选培办创新手段抓好国防生培养工作纪实
2015-05-27 10:13 选培办 

 

    近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驻西安理工大学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简称选培办)始终瞄准强军目标,契合国防生渴望成才思想实际,紧贴时代发展步伐,高擎先进军事文化旗帜,深挖潜力求发展,整合资源创特色,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科学育人新途径,把握军事人才成长规律,激发国防生成长动力,以浓郁的特色文化打造国防生成长成才的摇篮,以优质的特色教育助推国防生建功海疆、扬帆远航。自2005年以来向部队输送合格毕业国防生857名,毕业综合考核优秀率90.8%。国防生党员比例高于普通大学生31%,毕业国防生100%服从分配,100%主动申请到基层部队,100%无违约。

 

       一、把红色文化与举旗铸魂有机结合,占领“主阵地”,在薪火相传中彰显先进文化的引导力

 

    选培办坚持理论武装先行,始终把学习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与传承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结合起来,着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凝魂聚气的作用,把坚定国防生理想信念、筑牢军魂意识放在首位,形成了“以先进理论强基固本、以红色文化铸魂立根”的思想共识。

    扎实开展政治教育。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课堂宣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通过集中授课、座谈讨论、体会交流等形式,力求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并要求每次授课后每名同志认真撰写心得体会,选培办领导做到“每文有审阅,每篇有点评,定期有交流”,不断在互动交流中帮助每名国防生铸魂塑形,不断在解疑释惑中帮助学员筑牢思想防线,消除不良思潮影响,强化爱党爱国爱军意识和献身强军梦的思想根基。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通过开展“弘扬延安精神,争做红色传人”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国防生赴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红色教育,传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影片,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学员把学习延安精神的热情转化为学习成才的动力和对国防事业的执着信念与追求;每学期分批组织学员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和八路军办事处旧址,让国防生在触摸历史中荡涤心灵;每年组织毕业学员到驻地工厂和部队参观学习,深刻感受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感受部队生活,明确努力方向。

    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坚持定期谈心与随机谈心相结合,年初制定谈心帮带计划,选培办干部分别与挂钩帮带年级的学员开展经常性谈心活动,每年将全体学员轮谈一遍,倾听大家心声,掌握思想脉搏,增强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利用每天安排一名学员到办公室值班的机会开展谈心,从军容风纪、言行举止等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点评提醒,制定努力方向。抓住重点时期和重点人,对落后生有针对性地搞好跟踪教育和思想帮扶,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有效消除同志们的思想波动,切实做到不让一个学员掉队,不让一个落后生消沉。

    多措并举谋求实效。成立“中华兵学英才班”,聘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向南林为“军政导师”,为国防生们树立人生榜样,明确人生目标。广泛开展“立德树人”活动,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将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融入育人全过程,构建课堂教学、家庭培育、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每学期为社会做一件好事、观看一部优秀影视剧、写一封家书、与父母谈一次心、为家人做一次饭)等实践活动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润才的育人导向。坚持开展“读好书、品经典、促成才”读书交流活动,陶冶学员高尚情操,丰富文化生活,构建学习型团队。针对特定时期和重大事件,及时组织学员开展“新闻热点大家谈”活动,增强学员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持以赛代训,每年举办一次主题演讲比赛,提升学员的演说能力,坚定携笔从戎、立志报国的理想信念。

 

       二、把军营特色与校园氛围有机结合,唱响“主旋律”,在创新发展中催生管理方法的战斗力

 

    针对近年来国防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选培办把军营文化与校园氛围有机结合,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打造多元平台,坚持多效并举,注重依托各种载体,采取有效形式,把先进军事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而不断推动传统文化持续发展,彰显文化的引导力、感染力、渗透力,让传统的精髓入脑入心,使之成为人人熟记、代代传承的思想之根、心灵之魂。

    营造文化氛围,让国防生在耳濡目染中打下烙印。协调学校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在学校宣传区设置国防生文化专栏,开办“国防生网站”,在学校知行网上开设“水兵论坛”网页,在校园广播设置“国防生风采”,在学员宿舍门厅制作励志对联,在宿舍走廊悬挂英模画像、有军事图片背景的励志箴言,在国防生教育学院活动室、军事阅览室、网络室布置政治文化环境,使学员时时处处浸润在军味浓厚、催人奋进的军旅文化氛围中,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打牢举旗铸魂的思想根基。

    加强作风养成,让国防生在潜移默化中令行禁止。坚持抓好国防生出操、内务卫生、作息时间等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实,办公室每周带领营连骨干抽查一次内务卫生,每月组织一次内务评比。突出抓好请销假、动态管控,以严明的纪律、规范的言行、正规的作息、整洁的内务,强化学员的军人意识;定期组织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学习,严格按条令规范学员的着装发型、仪容仪表、礼节礼貌等细节,强化条令法规意识,不断培养国防生严谨细致、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

    加强日常管理,让国防生在主动参与中增强兵味。在国防生队开展“模拟营连的准军事化管理”,让学员们提前进入“军旅”状态,增强军人意识;在模拟营连设置“准营长”、“准教导员”岗位,并实行自我推荐、公开竞聘、轮流上岗制度,让每名学员在参与管理中实现自我提高;制定《国防生综合表现函调表》,每月末送发相关学院,让院系领导、班级导师、任课老师、辅导员根据学员平时的学习表现给予评价,办公室综合分析情况后,对存在问题的学员进行批评教育,事后将处理意见反馈给学院,实现闭环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

 

       三、把个人成长与部队需求有机结合,拓宽“主渠道”,在锤炼队伍中体现特色教育的生命力

 

    选培办始终把人才队伍培养作为一项紧迫工作来抓。紧紧围绕院校教学、实践锻炼、外力助推的人才培养思路,通过丰富的文体活动、严谨的学术研讨、有效的实践锻炼,提升学员的第一任职能力,把学习育人、活动炼人、环境塑人贯穿国防生培养全过程,加速国防生“蓝色方阵”的形成。在实际工作中,选培办以科学的人才发展观为指导,以先进的军事文化为牵引,以向部队输送“基础牢、视野宽、后劲足、潜力大”的军官为目标,努力完成“两个转变”,即完成由青年大学生向知识型“战士”的转变,由知识型“战士”向初级军官的转变,着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和工作能力强的国防生队伍。

    倡导学习风尚,打造建功海疆的过硬本领。一是加强学习监管,打牢科学文化基础。选培办每周组织集中学习,每季度分析一次学习形势,每学期集中核查学员成绩,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员,帮助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行“一帮一”、“一对红”的互帮互学模式,形成帮带监管合力;二是开设兴趣小组,增强综合素质能力。成立党史军史研究小组、新闻报道组、影视评论组、文艺表演组、读书社、网络工作组等兴趣小组,着力培养学员兴趣爱好,增强学员演讲口才、文字表达、文艺表演等综合能力素质,不断为适应部队多种岗位需要奠定基础,真正使国防生到部队后能够“站起来能讲 、坐下来能写、上岗后能干、登上台能演”,成为复合型军事人才。

    倡导精武强能,增强建功海疆的强健体魄。依托驻地军队院校和野战部队建立国防生集训基地,认真落实每学期100个日常训练课时,做到训前有计划、训中有督导、结束有考核,组织学员参加基地化训练、航海实习、当兵锻炼和暑期集训,增强国防生的体能素质;积极协调学校建设“心理拓展训练场”和“400米渡海登陆障碍训练场”,组织学员开展极限训练,为国防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素质提供条件;科学抓好分类训练,在体能训练中不搞“一刀切”,根据日常考核摸底情况,因人制宜实施分类指导和分组训练,按年级分别设立“体能强化组”、“游泳强化组”等组别,每周集训时,抽出专门时间进行分组强训和加训,为体能差的学员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开好“小灶”,确保体能考核人人“过关”。

    倡导战斗精神,锤炼建功海疆的意志品格。大力开展战斗精神教育,培养学员勇猛顽强的“军人血性”。把战斗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战斗故事大家讲,战斗英雄大家学,战斗歌曲大家唱等活动,引导国防生认清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性,全面锻造过硬意志品质,树立崇尚荣誉的价值追求;组织开展野外拉练活动。整个过程中,全体成员全副武装,同志们克服山高林密路远、道路崎岖陡峻、地势不断拔高、天气变化无常等困难,在预定的时间完成了急行军、战术演练、沙盘模拟、单臂俯卧撑、“袋鼠跳”、野外求生,敌情演练等相关训练课目。通过活动开展,磨练了国防生们的意志,培养了团队意识,锤炼了战斗品质,锻造了敢打必胜的决心;成立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要求全体学员参加。同志们在球场上寓教于乐,充分锻炼了敢打敢拼、勇于担当的意志品格。

 

     3月31日至4月3日,我校组织百余名国防生赴延安开展“弘扬延安精神,争做红色传人”教育实践活动。 胡锴冰  摄

 

    我校海军国防生与河北大学陆军国防生、湖南大学空军国防生共同表演大型歌舞类节目——《强军战歌》,并承担海军专题的表演任务。符舟  摄

 

    4月12日至4月28日,海军驻校选培办组织53名2011级指挥类国防生赴青岛水警区某大队见习代职。    张弛  摄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