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第三批教授赴欧考察心得辑:我校第三批教授赴欧洲访问团考察报告
2011-03-30 14:52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王华民 

 

    2010年9月25至10月8日,历时14天,我校第三批教授欧洲参访团一行25人,赴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瑞士、德国的部分城市,参观访问了苏黎世应用技术大学、斯图加特媒体大学、斯图加特民用污水处理厂、费劳恩霍夫研究所、斯图加特大学材料研究所等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相关学科领域进行了座谈和有益的交流,并对途经的欧洲城市建设、交通、城镇化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此次考察,切身感受了欧洲的文明与秩序,体验了欧洲诚信与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得到了启示,拓宽了工作思路,为学校在办学、科研等方面有更多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契机。


                       一、 大学教育及感触


    9月25 日 考察团一行从咸阳机场出发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再转机飞往法国巴黎,正式开始了欧洲考察之旅。


    按照学校预定出访计划,在德方有关机构和斯图加特媒体大学中德项目部人员的协调安排下,全团成员身着正装,准时到达预定地点,礼貌友好地参观了苏黎世应用技术技术大学、斯图加特媒体大学。教授们非常重视和珍惜前来欧洲高等院校学习机会,在参观前不少教授们已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对欲到达地区大学的建校历史、专业设置、教师和学生情况进行搜索与查询,详细了解学校的特色和研究专长,对欲参观学校的基本情况建立初步认识,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在苏黎世应用技术大学,听取了该校负责人的介绍。该校1874年成立,是欧洲创办较早的国立大学,目前有25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学科点,在校学生8000余人。负责人还介绍了该校“国际化、跨学科、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不断扩展交流合作伙伴,在教学内容中鼓励吸收国际先进知识。在学生培养方面,与多国互派留学生,促进学生双向国际交流;在科学研究中,项目合作的国际伙伴越来越多;在师资方面,该校不断吸引国际人才,营造国际化氛围。通过参观,使我们了解了该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措施和具体行动计划,也看到世界范围内校际间合作交流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欧洲学校国际化进程中的意图与期待、需求与前景。在听取该校目前的研究项目汇报时,他们详细介绍了在心脏支架手术使用血管缝合装置、飞机装配线自动化装置方面所进行的阶段研究成果,以及他们的研究方法、过程以及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方式及研究经费来源等,引起大家浓厚的兴趣。参观中,教授们对与自己学科领域相关的感兴趣内容积极提问,对技术实现方式的关键点提出质疑,展示了理工大学教授们对科学知识追求探索的严谨与执著。教授们还向该校负责人表明,有可能的话,两校如就相关领域进行一些实质性合作的探索与交流,更具有实际意义。


    在斯图加特媒体大学走访时,恰逢学生上课时间,我们看到了学生们在开放的环境下自由讨论,学生们在自己创办的大学生播音室认真工作,参观了设备先进的排练场和导播室,学生们自己设计、独立排练并应用先进设备进行现场媒体制作,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创造性自由彰显。在参观斯图加特媒体大学的印刷设备时,学校的设备大部分由德国印刷企业捐赠,学生们能够在学校直接接触到最先进的印刷设备与工艺,减少了教学与实践设备投入的成本,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有效模式,使我们感受到国外大学与企业合作的实质性与必然性。


                      二、产学研结合考察及感触


    在参访过程中,我们走访了苏黎世应用技术大学的生物医学机电一体化研究所、斯图加特大学材料研究所、民用水处理研究所、德国费劳恩霍夫学会所属的工业经济与组织管理研究所和智能及自动化研究所。


    通过参观访问苏黎世应用技术大学的生物医学机电一体化研究所,了解到他们正在进行中的人体植入人工关节材料磨损程度、不同材料磨损研究等项目的立项意义、研究要点,以及研究的初步成果。该研究所主要研究人体指关节、椎关节、胯骨、指骨等的替代材质,测试材料的硬度、韧性和耐磨性等。对人体骨骼材料的研究,不同于普通材料的指标及性能要求,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医学领域,因此,科研项目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支持以及与医院的合作。


    德国费劳恩霍夫工业经济与组织管理研究所前负责人汉斯?彼得兰特斯(斯图加特大学兼职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费劳恩霍夫学会的概况。费劳恩霍夫学会成立于1949年,13000名工作人员,在世界各地分布着80个研究机构,其中56个作为独立的研究中心。每年的研究经费约为16亿欧元,其中:13亿欧元来自工业项目委托和公用资金资助项目,3亿欧元来自德国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为先期研究提供的拨款。研究对象是近5年或10年被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研究所中,主要的研究人员是大学的兼职教授。斯图加特大学的IAT/IFF工业经济与组织管理研究所有工作人员202名、学生助理185名,年收入2千8百万欧元,大部分来自工业项目委托和公用资金资助项目。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管理、组织发展、劳动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主要工作是创新,依赖创新的产品。汉斯?彼得兰特斯还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与我国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德联合培养项目,以及技术管理专业的合作建设情况。该所的虚拟-现实实验平台(六面3D虚拟-现实景象,带方向测试探头的3D眼镜)为我们展示了高水平的虚拟-现实图像,可用于建筑业、汽车、飞行器培训等场合;人体工程学实验专门研究工人或办公人员最佳工作场所;在该学会的另一个研究所——智能及自动化研究所,我们看到了各种形状、各类样式、不同用途和适用于多种恶劣环境下操作的机器人,如应用于残疾人、老年人家庭服务的机器人,安装大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绳索牵拉机器人,荷重可达200公斤、自适应抗振动干扰的工件加工和搬运机器人等,新颖有趣,给人启迪。研究所里大型的、最先进的机器人,仍是由企业捐赠供研究所科研之用,研究经费主要来自于企业。


    斯图加特大学民用水处理研究所所长马瑞教授亲自为我们讲解并带领参观整个污水处理设备、介绍城市污水处理全过程。斯图加特大学材料研究所,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校区内,宁静而富有朝气。主要研究金属材料的抗拉、抗压、防爆技术,为企业、机构和政府提供金属材料的各种性能参数,科研经费主要来自企业和政府。该研究所能够承接任何形状和大小的金属材料性能数据测定项目。所测试材料小到类似于我校用于给学生做实验的金属棒材质参数测试,大到防爆金属罩顶、火箭发射金属墙技术参数的国家委托材料的参数获取与数据分析。各种工业、工程实际产品推向市场实际应用前的不同材料、不同要求的实验过程,以及这个实力强大的研究所拥有的设备、实验条件、手段、充足的经费支撑,和其运行模式与思路,都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研究所雄厚的竞争力体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产-学-研(企业-斯图加特大学-材料研究所)”结合在这里体现出了独具特色和无法比拟的突出优势。


    所参观访问的研究所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一是研究经费充足,研究设备仪器先进一流,研究人员敬业,态度科学严谨,非常务实勤奋;二是研究水平高,承接的课题均处国际前沿水平,并且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与相关企业合作交流密切,研究成果推广转化效率高;三是高水平研究人员均兼职于著名大学,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研究生指导任务,以其丰富的研究实践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给全团成员留下极为深刻的良好印象。


                       三、参访行程紧张有趣


    整个行程中大巴车成为我们在欧洲参访期间流动的家园。踏上欧洲的土地,大家有着压抑不住的兴奋,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有对人生和生活的多面感悟、有对人文地理知识的讨论与争辩、有对教授们的研究与设想的高谈阔论、有音乐爱好者播放的芭蕾舞曲和间杂着张璟教授无孔不入、三句话不离本行的“软件”知识培训,整个车厢笼罩在诙谐、幽默、快乐的气氛中。期间欢快的笑声也会因车窗外欧洲大陆秀美的景色戛然而止,留下的是教授们扛着长枪短炮拉开各种架势抢拍的亮丽而独特的车外风景。


    行程中,恰逢我校新增博士、硕士学科点申报答辩工作紧张进行之时,团队中几个学院院长和团员们时时刻刻在关注各自学院的答辩准备情况,答辩组竞争对手情况,以及各学科组评委情况,走访中手机实时联系牵挂着答辩的进展。当收到校长发来的理工大学所有新增学科全部通过答辩的短信时,大家抑制不住对学校所取得的成就的欣喜,全车厢人激动的鼓掌庆贺,享受着工作获得成果的幸福与自豪,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整个行程安排的紧凑有序,全体团员自始至终互帮互助、遵守纪律,与导游和司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更重要的是不论在车上还是在参观点,教授们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那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以至于到最后的兴致不减,感动了导游,他对我们团队的评价是:“专业知识强、求知欲高、活跃而守纪律”。


    通过这次参访,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看到了差距。欧洲之行,收获颇丰、感受颇深……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