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8日接到学校国际处的通知,要求周五下午四点在校第一会议室开会,会议内容是关于“教授出国考察团”的计划安排事宜。听到这样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心里十分激动,尽管不是第一次出国,但到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哲学家诞生的摇篮,马列主义的发祥地,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文化、宗教、科技、教育十分发达的地区,文明的欧洲,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5月24日办了新护照,6月10日换了2000欧元的外汇,7月15日交了费和申请签证的所有资料。通知8月2日赴京面签,着实让我担心了一把,花了两天时间准备了一下英语口语,尤其是赴德的行程相关的英语和智能材料学术交流相关的英语,争取签证和欧洲入境顺利通过。8月2日下午1点,准时到达北京市朝阳区东直门大街17号——德国大使馆门前,经过排队进大使馆,馆内排队面签,我是倒数第三个,拿起话筒等着提问,结果只让在签证表上签字。与王团长、崔亚辉老师、小张一起交完团签费、填完每个团员的签证回寄信封,结束本次面签。
9月6日早上6点半坐旅游大巴到咸阳国际机场,8点半搭乘国航班机于上午11点到达北京国际机场,办完出关手续,离乘机还有2个小时,和大家一起吃了午饭,就是等飞机。在免税商店碰见一个老外,他要了解“杏花村酒”,我用英语告诉他这是山西的名酒,毛泽东、周恩来都非常喜欢喝,听了我的解释,他决定要买了,也算是帮了个忙。三点多我们一起顺利登上了国航北京飞往法国戴高乐机场的航班,飞机正点起飞。我们是追着太阳飞,感觉时间很长,机上睡觉的、看报纸、转悠的、看电视的、学英语的五花八门,大家用不同的方式打发着时间。我听着音乐,盯着屏幕上的GPS,看着飞机经过内蒙古、外蒙的乌兰巴托、莫斯科、圣彼得堡、波罗的海、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飞机出了外蒙,就进入一个绿色的世界,相比较,祖国的版图更像一个采矿厂,以灰白、砖红、土黄色为主,仅有少量的绿色,我们的环境负担太重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保护生态,对我们国家意义更加重大。飞机飞的最慢时,时速速度仅有630公里,最快可达850公里,经过十一个多小时的飞行,终于到达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时间为当地时间7点10分,已是夕阳西下时,可以看到机场附近的田园和红瓦白墙的民房,欧洲的田园可见一斑。取完行李,排队过边检,这里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黑人,白人区怎么会有这么多黑人,原来法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这些黑人就是来自于殖民地国家。很快该我过关了,边检官是一个典型欧洲姑娘,微笑着在我的护照上改了章,顺利过关。在关外见到了本次活动的导游李航,方脸平头下巴蓄着短胡,很有特点。我们等了一会团里的熊老师,他被边检官叫去问话,大家说熊老师在飞机上学的英语口语终于派上用场了,20分钟后熊老师带着满意的笑容出来了。跟着李导,顺着步行电梯,出了戴高乐航站楼,依然能看到天空的蓝色和少量云彩,空气清新凉爽。看到了我们欧洲之旅的大巴车,司机是一个标准的欧洲老头,年纪七十多,有一米八以上的个头,膀大腰圆稍带点驼,戴着一顶压沿帽,与身体相比,头脸显得很小,五官紧凑,鹰钩鼻,大眼睛,脸色白里透红,很精神。李导介绍司机名字为赫尔姆兹,便于大家记忆,可以称他黑木头。
坐大巴直奔巴黎市中心的协和广场,路上遇上罢工,堵车非常严重。大巴在慢慢行驶,车与车之间保持着行车距离,没有汽车乱串现象,偶尔有汽车打灯变道,后面的车主动让道。这在国内是很难想象的,巴不得前后车连在一起,谁也不肯让道。大家一边欣赏窗外的街景和车流,一边听李导介绍法国的人和事,如法国的罢工,有其光荣传统,就连罢工的策源地也是固定的,法国的罢工也是家常便饭。戴安娜出车祸的立交桥下的位置,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原自法国,代表美国所谓民主精神的自由女神像原来是法国人送给美国的。巴黎公社,现只有一面雕塑墙,法国人十有八九已不知道巴黎公社。9点多,大巴到达协和广场,在一个中餐馆吃晚饭,中餐店里的顾客全是中国人,有鱼有鸡,吃了两碗米饭。吃完晚饭,又乘车一个多小时到离市中心较远森林宾馆,在这要住四个晚上,带着新奇和旅途的劳累进入梦乡。
9月26日早晨6点起床,我和蒋百灵院长开始一天的第一个项目——晨跑。沿着马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仰望着黎明美丽的晨光,自争朝夕,跑完后感觉非常精神和舒服。早饭是西餐,有点新鲜,有面包、冷热牛奶、咖啡、香肠、烤肉片、燕麦片类小食品及青苹果,一样尝一点,就吃得饱饱的。上午乘车参观巴黎圣母院,大巴停在与圣母院隔条马路的对面街道,下车后李航将我们带到圣母院的最佳拍照点。路过塞纳河畔,天气晴朗,全用石头建造的、精雕细刻的、充满着基督教神圣色彩的高大建筑,让人萧然起敬,据说巴黎圣母院建了400年。照完相,从正门进圣母院,正面的墙上、门厅周围全是有石头雕成的圣经故事,院内正在做礼拜,虔诚的圣徒,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个个表情凝重严肃。虽然,游客很多,受到神圣气氛的影响,整个圣母院内很肃静,每个人都用眼睛欣赏,用相机记录喜欢的场景。中午,到协和广场附近的中国餐馆吃午饭,下午参观罗浮宫,乘车来到罗浮宫广场。入口处美籍华人贝津明设计的玻璃金子塔,透过玻璃依然可以看到罗浮宫的全貌,采用地上地下两层结构,地下的功能空间明亮宽敞,地上的玻璃金字塔是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美妙结合。宫内有大量精美的雕塑、价值连城的名画、油画蒙娜丽莎、埃及木乃伊和各种棺材、穹顶壁画、金碧辉煌,让人目不暇接。据说罗浮宫内收藏文物20多万件,展出的只有其中的3万件,且主要为战利品或掠夺文物。参观完罗浮宫,我们又驱车赶到巴黎的又一地标性建筑——埃菲尔铁塔,据说铁塔共用去7000吨钢材,20000个铆钉,且是现场热铆,设计加工之精确,上万个铆钉孔无一差错。坐上电梯登上第二观光平台,天上飘着细雨,风特别大,很冷,手都冻僵了。围绕走廊绕塔一周,巴黎全景尽收眼底,塞纳河静静地从埃菲尔铁塔脚下流过,偌大一个巴黎,仅有一座热电厂,冒着白色蒸汽,据说是一座调峰电厂,因为法国是以核电为主。我们步行走下铁塔,在广场上互相帮忙留了影。
9月27日早上6点,我和蒋院长已经习惯似地完成第一个规定动作,绕着森林宾馆周围的马路,跑了5圈。早餐后驱车到巴黎市的商业中心——老佛爷。先到老佛爷商场的楼顶,拍了几张巴黎的街景,再从最高层开始一层一层转到一层,商场商品很丰富,顾客比中国商场少多了,出口处因办退税手续,显得中国人很多,饱了一下眼福。下午,参观协和广场和枫丹白露宫。先到协和广场,广场所处的位置是法国的政治、文化、行政中心。广场上有两个喷泉,最显眼的要数埃及方尖碑,耸立在广场中心,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1831年埃及赠送给法国,路易-菲利普把这座方尖碑当作他在保皇派和共和党之间政治中立的象征标志立在了协和广场上。在广场上短暂地游览,又继续乘车到枫丹白露宫。枫丹白露宫位于巴黎东南65公里、塞纳河左岸约3公里处的枫丹白露森林中,为法国国王修建的最大行宫之一。枫丹白露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其内有一个中国馆,它是第二帝国时期欧也妮王后建立的,陈设着中国明、清时代的绘画、雕塑和瓷器等。枫丹白露宫内有被称为枫丹白露派的艺术风格的装饰画作。宫殿由五个形状不同的庭院连贯而成,四周是景色宜人的花园,院内有运河穿过,枫丹白露国家森林公园是法国景色最优美的森林之一,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宫内豪华,宫外气势宏伟,总觉时间太短。完成了这两项游览,再赶往罗浮宫旁的塞纳河码头,夜游塞纳河。检完票,等待游艇,正值傍晚的晚霞,天空的彩霞绚丽多彩,埃菲尔铁塔上的彩灯已逐渐亮起,塞纳河水五光十色,引我们情不自禁按下快门,记录那美妙的瞬间。
9月28日,我们要参观拉德芳斯新区、凡尔赛宫和圣心教堂等著名景点。先驱车到凯旋门,照完相直奔拉德芳斯新区。位于巴黎西郊的拉德芳斯新区与巴黎古城形成鲜明的对比,犹如走到西安的高新开发区,它是现代巴黎的象征。拉德芳斯新区原为巴黎西郊塞纳河畔的一片僻静的无名高地,?在1870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军败北,?巴黎沦陷,?一小股法军退守这里的无名高地并顽强抵抗到弹尽粮绝,?全部以身殉国。后人在高地上竖起一组雕像,?题名“拉德芳斯”,?意为“防卫”,?以纪念阵亡将士。在新区的开发和兴建过程中,不但这组雕像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且整个新区也以此为名。拉德芳斯区的总体设计体现了现代和未来城区的多功能设计思想,总体设计别具匠心。设计师把拉德芳斯广场和新区的代表建筑——大拱门建造在象征着古老巴黎的凯旋门、香榭丽舍大道和协和广场的同一条中轴线上,让现代的巴黎和古老的巴黎遥相呼应,相映成辉,既使得巴黎这座古老的大都市变得更加年轻,?更有魅力,又使得高楼林立的新区能借助巴黎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丹麦建筑师奥托·冯·施普雷克尔森的大拱门设计方案构思草图也竖立在广场中央,几条线条,素描般地刻画出大师的智慧。拉德芳斯区高楼林立,成为集办公、商务、购物、生活和休闲于一身的现代化城区。下午,我们又赶到凡尔赛宫参观。?凡尔赛宫原是法王路易斯十三的一个狩猎行宫,法王路易斯十四在此基础上重新修新的行宫。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巴黎迁往凡尔赛。凡尔赛宫殿和花园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和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宫殿总共有1300多间房,整个宫殿显得巨大无比。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建筑群周边园林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极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宫殿实在太大了,用了几个小时鱼贯其中,好像走进迷宫,匆忙转了花园,赶到了大巴上。这时还差三名团员,等了半个小时,大巴给别的车让道前后挪动了4次。可见凡尔赛宫多有魅力,竟让我们的团员忘了集合时间。天已渐晚,继续赶往圣心大教堂。圣心大教堂呈白色,其风格奇特,既像罗马式,又像拜占庭式,兼取罗曼建筑的表现手法。它洁白的大圆顶具有罗马式与拜占庭式相结合的别致风格,颇具东方情调。因时间关系,我们围绕教堂转了一圈,光顾了绘画一条街,艺术家在为顾客画像。穿过通往教堂的大街,就象西安的康复路,两边全是小商品点,中间行人熙熙攘攘。今天是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间游历了一整天。
9月29日,目标是卢森堡和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特里尔市。依然是跑步吃早餐,可惜没有青苹果可吃,可能早餐标准不同。早8点35离开Forist hill 宾馆,将离开法国和巴黎,前往卢森堡要经过五个多小时,下午一点多到达卢森堡国的卢森堡市。在火车站附近的好运中国餐馆吃了午饭,参观了车站广场,再驱车到市中心的步行街,这里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市政府大楼和大公府等。人不多,蓝天下的秋色和欧式建筑显得很美。步行街上见到一群中国游客,其中一位老太太问我话,她说她是北京人,今年六十九岁了,赶紧出国游一圈,否则,过七十要人陪。约下午4点,我们又前往德国特里尔市马克斯的故居参观,经过半小时,我们在故居门前下车。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马克思的故居。除了大量马克思和工人运动、资本论、马克思和燕妮等介绍外,最吸引我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及越南的社会主义革命介绍,有毛泽东的巨幅画像,让人倍感亲切。故居后院有马克思、恩格斯和燕妮的雕像。故居保护很好,在资本主义国度能完整保留其掘墓人的故居,真是难能可贵,也值得我们借鉴。这里的街道整齐干净,建筑古朴,特里尔大学为这座小城市增添了活力和朝气。晚饭在LeePeng中国餐馆吃,住到特里尔市的ARCADIA宾馆,条件比巴黎好多了,房间特别大,干净,家具很精致。因晚饭喝了点德国啤酒,洗完澡就睡了。
9月30日,6点起床,天下起了毛毛细雨,我和蒋院长依然决定晨跑。雨中的小城是那么幽静,道路干净,市政设施如此完善,空气清新湿润,跑了两三里看见特里尔市的“罗马广场的残墙破壁”,这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古城,马克思出生在这样的古城,受到古代历史文明的熏陶,他以历史的博大胸怀,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世界劳苦大众。今天早饭在郁金香酒店,有青苹果,餐厅环境高雅,年轻的女服务员主动为我们到咖啡,很开心,外面的雨更大了。回到房间,蒋院长反复琢磨窗子的结构。欧洲的窗扇结构很特别,手柄转到水平位,窗扇可沿垂直轴全部打开。手柄转到垂直向上位,窗扇只能沿底框的水平轴拉开约20度的开度,既通风又防盗。手柄转到垂直向下位,窗扇关闭锁紧。后来发现不论是铝合金窗还是塑钢窗,均采用这种结构,且是通过窗扇上的五金件实现。等到8点半,出发时间到了,李航用喇叭叫“黑木头”,老头很有趣地做起了鬼脸和迷藏。今天要前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行程约200公里。路上雨时大时小,一望无际的丘陵坡地,主要是草地,牛群在悠闲地吃草、休息,无人看管。让我们惊讶,真是路不拾遗。到布鲁塞尔还必须再经过卢森堡,卢森堡的石油很便宜,税率在欧盟最低,过往车辆都愿在边境加油。我们的大巴也在这里加了九百多升油。很快就到了比利时,沿路有很多风电风车。风车靠近马路,且比较集中的地方,正好是比利时的一个休息站。洗手间要收费,每人0.3???伊艘淮蠖延脖摇S志及胄∈保颐堑搅嘶菟档笔庇衅呤蛉瞬握剑蛉嘶旯槲魈臁8咛ㄉ嫌幸恍凼ǎ嫦蚰戏剑矸ü勘南蚍üU饫锘褂心闷坡厝硇〉裣窈突萘槎倏Х裙荨U胀晗啵绦档讲悸橙2悸橙潜痹甲懿俊⑴访俗懿克诘亍2喂哿?5年纪念门、50年博物馆、大广场、尿童,买了巧克力和金属肥皂,晚饭后,我们有在大街上走了一圈,体验一下这里的人文历史。
10月1日,今天是国庆,感觉比在国内更亲切。天还没亮,我们从酒店跑到大广场,再次与欧洲最美丽的广场亲密接触,体验古老文明。我们将要前往风车王国——荷兰,车子先将我们拉到布鲁塞尔郊外的王宫附近,这里有一座原子结构形的建筑,称为原子球。它是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地标性建筑,共由9个球构成α铁的体心立方晶包模型。每个球直径达18米,最高的球离地102米,球与球之间有管道相通,有些管道里还安装有电动扶梯,供游人上下。我和蒋老师给团员介绍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尤其是李航,说他给别人讲了很多次,今天是第一次搞清楚了这个建筑的含义。以材料的晶体结构作地标,我作为学材料的,心里非常激动。我们的目的地是阿姆斯特丹,沿路还要经过海牙、风车村等景点。进入荷兰,马路两边全是草地,地很平,草地被水沟分割成块,用这样的方法将牛羊限制在一定范围,这里草肥水足,牛羊满地,牧业非常发达。荷兰海拔是低于海平面,“斯特丹”就是英语中大坝的意思,荷兰是用大坝围起来的国家。中午十一点左右,到了海牙,首先参观了海牙国际法庭,为联合国的重要机构,成立于1946年,这里是原来的和平宫,建筑为灰色花岗岩做底座,红砖墙,黑色坡顶,高四五层,长六十余米。大门外有一座和平纪念碑,里面的世界和平之火长明不息,围绕火炬的石头有197块,来自世界各国,共同铺就了一条和平之路。每一块石头都有其编号和“国籍”,一块长长的绿色玉石是中国送的,编号36。很像蓝田玉,象征着和平。已是午饭时间了,我们赶到海边,蓝天白云,景色十分诱人,有古船,有海牙雕塑,更有不怕人的海鸥,海风徐徐。在海边的中国餐馆吃午饭,饭后在海滩上感受一下自然风光。随后赶到风车村,风车村是有居民居住、开放式的保留区和博物馆,位于阿姆斯特丹北方15公里。荷兰古朴的民风和原始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你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里。有木鞋制作表演,琳琅满目的木鞋,古老的风车,还有面包房、奶酪和乳制品作坊,溪水潺潺。开阔的草地上,羊群在低头吃草。田园风光让人留恋往返。此情此景,令人难忘。不知不觉,已是大半下午了,坐车赶往今天的最后一站——阿姆斯特丹。到了阿姆斯特丹,天色已晚,风很大,天上的直升机在前方的上空悬停,正感奇怪,我们已走到它的下方,原来是荷兰人游行,游行队伍规模很小,不足200人,打着标语,画着妆。游行队伍的后面是骑警,两边也是警察,直升机是负责上面。听说是反对有房不出租现象。吃完晚饭,驱车到另一个小镇居住。住宿条件不错,在酒吧喝了杯啤酒,感受一下西方人的酒文化。
10月2日,跑步吃饭,任务是赶往德国的法兰克福。一路下雨,发现荷兰主要是牧业,而德国土地耕作更多,农业更发达。到了法兰克福天就晴了,李航说他和天宫通过电话,专门为我们作了安排。先吃午饭,然后转法兰克福大教堂,主楼是壮丽的十五世纪哥特式塔楼,高95米,教堂已有600年的历史,虽几经战火,仍能幸免于难。罗马广场和街景花去了不少时间。晚上吃住法兰克福。
10月3日,要到瑞士的苏黎世市,路径海德堡、斯图加特。很快就到了海德堡,参观了古堡,古堡的一半被战争毁坏,一半完好。可以清晰看到欧式建筑的内部结构,全部是石头砌成的拱形结构,没有木梁,所以寿命都很长。在古堡的地下室,看到直径超过三米的葡萄酒罐,并品尝了地道的葡萄酒。站在古堡的平台上,俯视海德堡市,城市不大,红色屋顶的房子整齐的排列在内卡河畔,河对岸的山脚下也有红屋顶的房子,山青水美。对面的山腰上还有一条小路,称为哲学之路,可能因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被海德堡大学聘为教授之故。步行穿过海德堡大学,没有明显的校园,大学和城市相互包容,大学和社会无界限,学校的图书馆、办公楼很古老,道路、景观很别致,就连卡窗扇木板的卡子也做成小人头,最小的地方也不忘艺术。在内卡河的古桥边等了一会大巴,小城的民房,窗户的鲜花,静静流动的河水,古石桥与雕塑,河中的太阳能环保游轮,河边摇曳的绿草,对面的红房绿山,这一切让人陶醉。大巴很快到了,下一站是斯图加特市,路上可以看到坡地上整齐的葡萄园,小城镇和农田,不知不觉就到了斯图加特市郊,遇到了严重的堵车,今天是周日又是啤酒节,听说还有足球比赛,进城的车很多,尽管四路纵队,车与车之间保持一定车距,无人乱串,在由四道变两道时,车子会自觉执行拉链规则,即一边一个按次序进。这就是看不到欧洲交通事故的原因。大巴翻过一座山,到达市中心的一个中国餐馆吃午饭,饭店老板是我们西安秦川厂人,很亲切。饭后准备到啤酒节去,因堵车取消。绕道到王宫广场,路边停靠的啤酒花车吸引着我们,下车后直奔花车,马车上是传统的大木啤酒桶,并用鲜花装扮。车前坐着节日盛装的大人和小孩,大洋马很精神,领路是一位漂亮的德国姑娘。王宫广场草地、喷泉、雄伟的宫殿、蓝天和休闲的人群,预示着斯图加特的历史文化中心。游览结束后,乘车赶往瑞士的苏黎世市,接了一位学术领队,她跟来过德国的老师都很熟,并发给我们一个学术交流安排。瑞士在德国的南部,进瑞士边检站以前,高速路上车子很快,到瑞士尤其是接近苏黎世市,有点堵车。路上的农田、森林、草地、小山、坡地如画。黑森林,远处的阿尔卑斯山,火山口,热气球,天上的客机不断地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最让人激动的是沿路的秋色,在阳光的映射下,黄色的树叶黄的透亮,红的树叶如血,绿的树叶如兰,加上蓝天白云。莱茵河瀑布和河中的冷水鱼也留下深刻的印象。
10月4日,晨跑,我和蒋院长一路坚持,今天当然不例外。沿着酒店右边马路的人行道,一直往前跑,天已微微发亮,有几座高楼,展览中心,有挥动锤子工作的工人雕塑。回来时,发现跑错了道,不知三条道该走哪条,只带了钥匙置换牌,硬着头皮问等轻轨的小伙,很幸运他懂英语,看到牌子上的“S”标记,就告诉我们酒店的方位,真是历险啊。上午游览苏黎世湖、商业大街、王宫和教堂等。下午到苏黎世应用技术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先在二楼的会议室听取了该大学的介绍,王华民团长介绍了我校的发展情况。由教授所带的两个研究生分别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血管缝合仪器的研制”和“人工辅助机器人的研究”学术报告。报告很认真,大家分别提了一些问题,教授学生认真作答。会议室有酒、苏打水、咖啡和茶,供大家饮用。楼梯口处展示着铸件半成品、齿轮、发动机部件等工业产品,这要是在国内早都卖了废品。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参观人工人体材料性能实验室,不许拍照,主要有拉伸、压缩试验机和疲劳试验机,设备没什么特别,主要是37摄氏度生理盐水的环境。疲劳试验机是他们自己研制的。所有的人体材料,大到人造骨,小到螺丝钉,不但要达到静强度,还要满足一定的疲劳寿命。谈到仪器改造和研发,流露出那种神秘和自豪,让我们体会到创新的重要意义。
10月5日,今日主要参观访问德国斯图加特媒体大学、斯图加特弗劳恩霍夫研究所 (自动化研究所)和斯图加特大学水利研究所。在斯图加特大学,参观了计算中心机房、电视制作间、电视台、印刷技术实验室等。让我感兴趣的是印刷技术实验室,这里的设备不但最新,且是企业免费送的,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反馈给企业,为企业产品革新提供支持。企业和大学如此紧密的结合值得借鉴。在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参观了虚拟设计实验室,体验了三维虚拟建筑设计,随着头的摆动,可到楼房的任何位置,如上楼梯,进房间,到户外,比我们常见的建筑效果图,要逼真的多。接着参观该研究所的机器人实验室,各种机器人,最有代表性的是家庭机器人,可以给主人倒水等,这应该是机电水平的制高点。水利研究所在一个山沟里,这里的教授早有准备,让我们先到会议室,每人一份资料,详细介绍了研究所和污水处理过程,包括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然后,参观污水处理实验厂,这个实验厂负责约十万人口的城市污水处理。在德国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是违法的。所以污水要百分百处理。臭气熏天的生活污水,经过除去浮渣、沉淀泥沙、曝气处理、生物细菌处理,变成清澈的干净水。晚上,参加了第158届斯图加特啤酒节,这是规模仅次于慕尼黑十月节之后的德国第二大民俗节日。据说还是世界上最长的民俗节。男女老幼均着民族服饰,成群结队,游乐,美食。我们进了巨大的啤酒帐篷,在长条桌旁的长条凳子上坐下来,服务生给我们每人送一杯1.25升的啤酒,先是品酒,随着乐队的乐曲,棚里的观众情绪也被调起来了,一派狂欢景象,我们的团员积极参与,载歌载舞,好不热闹,并和外国人合影留念。
10月6日,今天要参观斯图加特大学材料测试中心。斯图加特大学校园很美,北面是一座森林茂密的大山。很快就走到中心门口,两个年轻研究生接待,严禁拍照。进门是各种材料的试样和显微组织照片。进入力学性能实验室,各种拉伸、压缩试验机都在忙碌地工作,疲劳试验机所在的房间没让进,因工作噪音很大。但在门口也听不到疲劳试验机的高频震动声,隔音措施好。记得我读研时做疲劳试验,教二楼的半个楼都能听见。除了上述常规仪器外,这个测试中心还有许多特别设备,如大型的疲劳试验机,大型的拉力试验机,汽车碰撞试验机,2400℃高温力学性能试验机,为欧洲航天局阿丽亚娜火箭燃料罐耐压实验站,核电站反应罐实验站,这些仪器设备都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均为他们的研制设备,设备上均标有“MAP”中心标志。大型试验机要工作,必须全区停电。试样的断口截面尺寸约为4000×4000平方毫米,裂纹源、扩展区和断裂区特别清晰。在2400℃下做实验,试样的夹头采用什么材料,一般金属材料不是熔化,便是强度太低。讲解员说他也不知道,可能用陶瓷材料,后来我想惰性气体保护下的碳材料可以胜任。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实际,不断创新,应该是材料科学发展主要原动力。
10月7日,完成了欧洲之行的最后一个晨跑,打包吃饭,准备回国。到法兰克福休息、吃午饭。驱车赶到法兰克福机场,不巧碰到没人认领的包裹,航站楼戒严,约半小时后解除。办票排队、退税排队、安检排队,离飞机起飞只有四十分钟了,慌忙中还是让飞机等了我们十多分钟。回程飞机飞的很快,850公里是正常时速,北京时间六点多就到北京国际机场,下午一点到学校。
回顾本次欧洲之行,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感想:一、这样的活动有必要且很有意义,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增进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学到了人文、历史和专业知识;二、欧洲的社会文明值得我们学习,人的遵纪守法意识很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规,礼貌行车;三、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值得借鉴,德国企业能将最新产品免费送给学校,充分利用了学校的智力资源、科研资源,同时也起到广告宣传效果;四、大学各学科应该设学科发展的历史陈列,欧洲大学、研究所非常重视样品陈列;五、高校应鼓励教师进行仪器改造或研制,苏黎世应用技术大学和斯图加特大学材料研究中心就是例子。
最后,感谢学校、校领导为我提供这次难得的机会,也感谢组织这次活动的国际处及团长、团员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