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赴 欧 考 察 感 悟
2010-01-06 16:39 作者:教授,现任理学院院长 秦新强 

 

    金秋时节,学校组成的教授考察团赴欧洲知名大学、研究所考察、学习、取经。总共考察了三所大学、一个研究所,分别是斯图加特大学、斯图加特媒介大学、瑞士伯尼尔大学和斯图加特弗劳恩霍夫研究所。行程结束,顺利归来,虽然只是一次很短暂的交流、表层的了解,但是,所见所闻还是给自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高水平的科研、教学设施,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参观了材料测试中心、水利学院的污水处理中心,在斯图加特恩霍夫研究所主要参观了机器人研究中心,在斯图加特媒介大学参观了录音合成中心、影视制作直播中心、彩印中心和动画制作中心。从中得到了几点很深的感受,第一,就是所建立的这些中心,其设施都是世界一流的,学生在这里能够触摸最先进的东西,能够学到最前沿的知识,对学生的今后发展无疑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第二,就是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与实践的结合,材料测试中承接着国内乃至国际上众多的实际课题,对材料的测试设备齐全、功能强大;污水处理中心负责了当地居民污水的处理任务;媒介大学的影视制作中心可以随时租借给当地电台、电视台制作影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这些都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第三,在研究和教学中具有很强的超前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机器人研究中心,已经考虑到了10年后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在着手研制用于侍奉老年人的家用机器人。他们总感觉自己在教育等各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所以总在思考怎么做得更好并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有了这种忧患意识,才能面对自己的不足真心地去学习更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更加使自己不断地进取,也才能不断地取得各种突破。如果忧患意识成为每个人的内心需求和内驱力,不难想象会有很多人推动各领域不断地向前发展,保持领先,追赶国际。


    二、严格的时间观念,严谨的工作作风
    所考察的几个国家留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人的守时与严谨。我们第一次到斯图加特大学材料测试中心参观,驱车赶到以后还未到约定的时间,我们便在外面等候。虽然接待人员也到门口迎接,但直到约定的参观时间才领我们进入,并准时结束参观。在去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路上因有所耽误,第一位负责对研究所进行整体介绍的接到人员将三十分钟的讲解压缩到二十分钟,目的为了不影响后续的参观,她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她的任务。其实,在瑞士伯尼尔大学的参访也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一点。


    严格的时间观念,看起来非常死板,在我们中国看去对客人很不尊敬,但却保证了工作的有序性。在德国听说,如果去做客,赶到时时间未到的话,客人一般会在车内或附近街道转悠,直到时间到了才进去。这既是对主人的尊敬,也是对自己的尊敬。早到或迟到都会使主人不高兴,是不礼貌的一种行为。因为早到了可能主人还未收拾好房间,未准备好待客的事项。所以在德国人的头脑中,守时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基本的行事规则,人人遵守,死板的时间观其实反映着德国人对时间的珍惜,对工作的守时和高效率的工作。惜时、珍时、守时,严格的时间观念是一种良好的品行。


    三、个人素质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有序排队,轻声交流,守时,室内不吸烟,自觉交费,自觉遵守各项规定比比皆是,充分体现出人的素质和法律的效率。遵守公德和法律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和内心需求。这是一种高素质人才的体现,全体公民素质的普遍达标才有现今德国社会和谐、自然、遵守的行为。在德国之所以交通事故少,首先是管理到位,其次是开车人涵养好、心态平和,再就是人人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在城市小街小巷的交叉路口上都装有红绿灯,红绿灯可自动控制,也可由过街行人掌控,只要伸手按一下灯柱上的按键,便可放心在绿灯下安然过街,开车人只要见到行人有过街的举动或意识,便早早地把车停下,让他们不慌不忙地通过,对“老外”更是如此。


    无论是动物、植物都能和平相处,对于他们来说,与自然和平相处,顺自然而建设已成他们生活、生产中的必然。他们不会去改变自然恩赐于他们的动植物,尤其在植物方面,他们对一丛草,一棵树都尽量地给予保护,随处可见路旁屋旁田野中一丛丛草,一棵棵树耸立其间,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自然、和谐不做作,没有人为的刻意为之的感觉。目睹大街小巷行驶的各款汽车,尾气排放均受到了严格控制,无论街边的花草树木,还是广场上的大草坪和绿荫带,都显得青翠碧绿,生机盎然。花草树木叶面没有那种灰暗的尘土,更没有白色垃圾,处处给人一种新鲜和赏心悦目的感觉,美丽的城市把绿色和舒适留给参观和休闲的人们,使得进入这里的游人无不感叹:真可谓景色如画、安静温和。


    短短几日的参访,无法做到深入细致的考察,略有走马观花之感,但在有限的时间里所体验到的,将对自己今后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启迪。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