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的双重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西安理工大学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视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积极搭建就业信息和服务平台,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了多角度、全方位、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着力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在上级的指导和关怀下,学校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校师生齐心协力,相关就业服务人员认真负责,扎实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一、就业成绩突出,屡获上级表彰
学校连续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3.3%,学校连年被评为“陕西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在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第584期)中,以《加强领导、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西安理工大学创新机制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为题,刊登了学校把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保民生促和谐的最大实践,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针对今年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实际,及早谋划,创新机制,多措并举,破解就业难题的情况。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就业基地
近年来,西安理工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和陕西省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置于当前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将学生就业工作列为校院两级单位的“一把手工程”,成立了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学校经常召开毕业生就业专题会议,解决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校领导经常深入到各二级学院了解就业进展情况,指导检查就业工作。学校积极利用校庆、校企交流、各种会议等契机拜访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并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五十余个,为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关键作用。
三、鼓励全员参与,建立考核机制
学校注重发动全体教师参与学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成绩纳入辅导员和导师考核,要求辅导员和学生导师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各二级学院上上下下充分动员,一方面辅导员采取面对面、一对一等形式,经常到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就业需求,一方面学生导师通过座谈会、学生班会等形式积极开展就业动员和就业教育;各二级学院将就业工作成效与各项评优挂钩,对就业工作有突出贡献者进行表彰奖励,极大地调动了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各二级学院的教师、学科带头人注意将学生专业教育与择业观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热爱本专业,积极到工作第一线去锻炼,对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起到了很大作用。
四、开拓就业渠道,搭建信息平台
学校领导、院系负责人、专业教师、辅导员、管理干部都积极为毕业生广泛联系用人单位、联系校友,多方面收集用人信息,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积极帮助毕业生择业。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学校每年都要派出几批人员走访相关省市的人事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了解搜集社会对学校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推荐毕业生,收集信息;另一方面,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建设,及时维护和更新 “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有关内容,有的学院还建立了就业信息QQ群;与此同时,学校建设了毕业生信息发布厅、信息发布电子屏等,设置有专门的就业招聘专用场地、接待室。通过软硬件平台建设和多种方式,促进校院、学生、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五、注重点面结合,强化就业指导
学校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动员、指导、咨询工作,注重全员参与,帮助毕业生合理定位、调整心态、及时择业。把对所有学生进行就业教育纳入日程计划。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活动、辅导员上岗培训、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辅导、离校前的入职教育等,面向不同年级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和需要,给予不同的帮助和指导,并将人生观、择业观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学校针对毕业生实施的以荣辱观教育、择业观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生活观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离校教育等为基本内容的八项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取措施鼓励学生考研,2009年全校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达到了18.5%;对家庭经济困难等“就业弱势学生”给予重点指导,帮助就业。
六、开设就业课程,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配备了十余名专兼职教师开展就业指导,开设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成才导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一系列选修课,其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将成为全校性必修课程。学校根据新的就业形势于2007年编写出版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对于承担就业指导课教学的老师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在课程中采用模拟招聘会、讲座、交流、案例教学等方式,做到了就业指导课程“有教师、有教材、有内容、有实践”。
七、加强全员教育,提高服务水平
学校通过加强就业工作人员教育来促进大学生就业。给辅导员发放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文件选编》、《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等,组织辅导员进行就业工作交流和研讨,强化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促使大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积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所有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积极转变观念,能急毕业生之所急,想用人单位之所想,把“竭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作为宗旨,努力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良好的服务。学校各二级学院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咨询制度,耐心接待来访的毕业生,与毕业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根据每个毕业生情况的不同,帮助和指导毕业生正确择业。例如水利水电学院和材料科学工程学院针对本学院目前的专业特点,加强对毕业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鼓励毕业生积极投身于西部地区及艰苦地区工作,从而保证了该学院较高的就业率。对来校的用人单位,学校派专人跟踪服务,尽量满足单位合理要求和需求,为用人单位创造了良好的招录环境。同时学校就业部门热情为毕业生办理各项就业手续,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准确上报相关数据,受到广泛好评。
八、搞好思想教育,引导科学就业
学校通过校园媒体、网络平台、主题教育等形式,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理性、符合实际的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建功立业。如校团委利用网络积极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组织学生参加西部计划,利用学校“古都大讲坛”、“澄辉论坛”和专家学者报告会等平台邀请了2008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大奖得主、东方电气总经理斯泽夫等杰出校友和学生自主创业代表来校进行讲座、交流,促进了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在全校性的形势政策课中,任课教师注重介绍当前就业形势和引导学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的各项政策,引导毕业生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蕴含的个人发展机遇,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就业观,据统计,2009年就业于陕西省的毕业生为58.5%,到西部地区就业的为9.8%。学校就业办不断通过宣传专栏、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校新闻网,以及校内有关刊物,向毕业生宣传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报道就业消息;发放了《国家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制作了《学生就业手册》,使毕业生能够全面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程序,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