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古都大讲坛之四十三—骆承烈:孔子与儒家思想
2009-04-11 08:39 作者:学生记者 张欢欢 田虎 马立报道 衣晓妮摄  西安理工大报

    本报讯 4月8日下午,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骆承烈教授应邀到到我校曲江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作长达两个小时的报告。部分退休职工及100余学生参加报告会。

    在一片掌声中,骆教授登上了演讲台。他说:“现在国家提倡文理科相互渗透,西安理工大学设立古都大讲坛,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

    骆教授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谈起。针对现代社会崇洋媚外的现象,他坚持认为应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骆教授认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坚持阶级、社会发展、认识论、道德四个标准。中国传统文化由思想决定,而传统思想的主干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标志性人物是孔子。因此,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识、了解他。”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他一生可用“学习奋斗”四个字概括,但孔子亦是一个争议性的人物。孔子的思想流传至今也是几经波折: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独尊儒术;从朱熹理学备受推崇,到文革时期打倒孔家店。但儒家思想始终没有被打倒。骆教授引用列宁的话作为解释,认为儒家思想属于“阶级的历史范畴”,而这种范畴是一种永恒的范畴。“纵观整个儒家学派,它主要强调三个方面,即三个学说。首先是社会发展学说,其中第一点强调以人为本;第二点提出“和”的思想;第三点主张为政以德。其次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学说,其中第一点人在自然中,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第二点人在社会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社会理想;第三点人对自己,要“静以修身”。再者是继承和传递文化的学说,其中第一是对过去精华的继承;第二点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第三点创办教育。

    之后,骆教授从八个方面详细解读孔子思想。第一,忠孝爱国。骆教授特别强调这里的“孝”,不是所谓的“愚孝”而是表现在奉亲、养亲、关亲、敬亲、顺亲、理亲、谏亲、光亲、延亲八个方面的孝。而孝在大层面上即为忠即为爱国。第二,爱民利民。“民为邦本,邦固民宁”,强调老百姓是国家的主人。第三,远天疑鬼。“儒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强调入世,面对现实。”第四,勤奋敬业。孔子提出六易,现代社会中更加提倡。第五,仁爱友善。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第六,正直信实。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七,寻礼贵和。这一点,骆教授给予了比较多的讲解。当今社会冲突不断,“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骆教授说他曾多次到外国、香港等地做过有关孔子和的思想的报告。第八,尚俭耻侈。这也是做人的美德。

    最后,骆教授对当年打倒孔家店的现象给予了解释。他说,朱熹的理学中诸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还有空谈儒学,这些都曲解了孔子的儒学。一些人说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歧视女子的表现,这一点骆教授也给出了说明,指出孔子说这句话是有事件背景的。

    骆教授讲话幽默,笑声平和,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本次报告会由我校学生处、校团委、宣传部主办,材料学院承办。

    

     相关链接:骆承烈,1935年5月生于山东省济宁市。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孔子与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原孔子学会副会长、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等40余职,中共党员。早在山东师大历史系毕业前,就多方调查、搜集资料、写出《济南惨案》。毕业后连续出版了四本书,加上教学工作出色,1958年被山东省授予“先进生产者”称号。至今为止出版物有:自撰《孔子故里史迹》等19本,主编《儒家思想与社会管理》等25本,任副主编的《孔子资料汇编》等12本,参编的有《孔子评传》等10本,任顾问的《中华传统美德》等15本。其中参编的《孔子故里志》等获国家奖,编写的《孔子名言》等获省级奖。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文章360多篇。还将传统文化用现代手法予以表现,撰文并主讲电视专题片《孔子与儒家思想》36集,900分钟,《三字经》80集,1000分钟,还有许多短片,均由电视台上卫星播出,有的国外播映。

    年青时曾演过话剧、歌剧、京剧、曲艺等100多场,日后参加编剧并任顾问的大型舞剧《孔子畅想曲》是全国优秀舞剧之一。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涉及历史、考古、文学、教育、艺术等方面,但以孔子与儒家研究为主。在孔子研究领域中又以微观见长。仅以收藏2500多种孔子像来说,1997年就获世界吉尼斯记录“收藏孔子像最多的人”。还研究自然科学,和夫人刘桂林副教授研究人体科学10年,做过5000次实验,发过多篇文章,1994年被全国人体科学研究会授予“15年来对人体科学作出突出贡献者”。近半个世纪以来,编印过300万字的讲义,教出四千名学生(其中硕士研究生20人)。曾应邀到国内10个省、市(含台湾省)及日、新、马等国作过学术报告。1992年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国际文化名人”称号。
    2007年清华大学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总裁高级研讨班被聘为首席专家。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