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1937年在西北扎根,距今已有70年历史。由于院校调整,先后隶属于原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安动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陕西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为祖国水利水电事业培养出合格人才3500余名,于2002年获得陕西省首批评定的名牌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和管理方面基本知识,具备良好人文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各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型式、构造要求、设计方法和施工方法,进行必要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毕业后既能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的规划设计及管理工作,还可以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给水排水工程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等方面的相应工作。
三、专业建设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着手专业改造,调整培养目标,先后增设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方向和治河方向,加强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面的基础理论,增开了施工管理、房屋结构设计等方面的课程,先后对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测量、水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等主干课程进行了重点建设,改善了课程教学条件,优化了课程体系和讲课方式,并密切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在教学实验、计算机应用训练、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师资队伍
为提高教学及教育质量,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立足于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年龄及学历结构合理,并热心于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通过校外引进、校内择优选拔、定向培养及校内在职培养等途径,使教师队伍得以不断充实和提高。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有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5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7人,讲师10人,助教6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4人,老、中、青教师的人数比例为1∶7.7∶9.7,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者占95%,近10年来,先后有4位教师获得了省、部级“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五、教学实验条件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配套的实验室有:工程测量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力学和工程地质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水利水电工程实验室和施工等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约300万元,教学实验仪器设备800台、套。可为本科生按大纲要求开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全部实验,实验开出率为100%。近3年通过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建设的“工程测量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建设” 、“土力学和工程地质实验仪器设备建设” 、“水力学实验仪器设备建设” “建筑材料实验仪器设备建设” 、 “水利水电工程结构模型试验仪器和试验数据处理采集系统”等共计投入154万元。这些项目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和实验效果,提高了实验水平。
六、教学管理
经多年努力,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已逐步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定期或不定期教学检查制度、新任课教师试讲评议制度、青年教师授课情况检查督促制度、试卷检查评议制度、教学文件及档案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等;重视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订,严格教学大纲的编制和修订,坚持对授课教师授课日历和教学进度的检查和督促,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和学生评教,注重校内外教学改革信息和经验的交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管理手段。
七、优势与特色
专业历史悠久,有较高知名度;重视专业教育和学风培养,毕业生能够在艰苦行业留得住、干得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有一批热爱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刻苦钻研,学术水平高,教学严谨的专业教师;主干学科水利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水文水资源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相关学科岩土工程和环境工程学科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还有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包括农业灌溉、城镇供水、流域调水、防洪抗旱、河道治理、水力发电、水土保持、环境保护、航运、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安全监测、除险加固、科学研究和项目管理等工作,人才需求量很大。近几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