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参加第一期高级创新组的36名学员,在空间机器人和智能车等方面进行了研发。他们仿制了1款机器人,并在控制器设计方面进行了创新。 而初级创新组学员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掌握了履带式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和六脚爬虫机器人的组装和系统构建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使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自主走出迷宫,从而实现了机器人的简单智能化。这正体现了工程训练中心“在重视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强调大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的教学理念。
工程训练中心是我校直属教学单位和实践性教学基地,成立于1995年,时称“金工实习中心”(前身是校办工厂教学车间),2003年年底更名为工程训练中心,并全面开展了由金工实习向工程训练的改革与转化。2005年学校投资近3500万元新建了现代化的工程训练中心。“中心”坐落在曲江校区,总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配备有传统加工、现代加工、特种加工设备,电工电子类训练装置及以多种机器人为代表的机电创新系统等设备共589台(套)。以此为平台,构建了强化基础训练、培养基本技能、鼓励创新实践的工程训练体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工程技术及工业发展认知训练 工程素质是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它是在学生对工程背景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对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中逐步形成的,而工程技术认知训练正是为实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工程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为此,“中心”建立了西北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物理演示实验室,通过对于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加强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过中国地貌及典型大工程沙盘模型,向学生展示我国的秀美山川、河流、湖泊,主要铁路线、大型水电建设项目,以及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典型工程,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印刷包装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建设与发展的系列展板,以及水力、核能、火力、风力发电模型等电力生产动态模型,典型机械实物及仿真模型,以及工程技术自主学习系统、物理演示实验导学系统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校内工程技术的认知平台,对学生进行工程背景、工程意识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工程基本技能训练 以为学生提供基本工程技能训练为目的,工程训练中心在金工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加工、特种加工,形成了现代制造技术训练体系;扩充了电工电子训练项目,以电工、电子、PLC、传感器为基本训练项目。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为后续的创新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提供内涵丰富、稳固扎实的“基础”支撑平台。
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和见识本专业更多的工程内容,“中心”教学形式实行“菜单”式训练。他们将工程训练的内容分成车削、铸造、传感器、数控铣、特种加工等17个训练模块,根据各学院的专业特点和所属工业领域的特点,结合各学院的选课意向,将相应训练模块组合起来,给出各学院基础工程训练菜单配置表,形成不同学院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菜单”。“菜单”包括各学院专业的训练天数和训练内容安排等,不同的学院执行不同的“菜单”,使同学们将深入训练与广泛了解相结合。
具有专业特色的综合及创新训练 在工程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中心”还为学生提供各工程技术领域的综合训练,同时围绕大学生科技活动,打破专业界限,以机电综合为主要特征,为学生提供科技活动创新平台。其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初级综合创新活动——通过小型机器人的组装及智能化,培养学生从事科技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006年11月,工程训练中心机电综合工作室迎来了第1期初级创新组的67名同学,他们多是没有单片机基础和相关编程经验的,大部分同学只是在课堂上学习过C语言,一部分才刚刚开始学习。经过两次基本知识培训,他们在自己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开始动手在小型机器人上编制程序,通过加装触须或红外传感器,让机器人具有简单的识别环境的能力。经过1个月的紧张调试,他们中的56人组成28个组,在结业比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高级综合创新活动——通过学生自选机械、电子、控制等多个学科项目的开发和实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科交叉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据了解,第一期高级创新组学员在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机电综合工作室学习了两个多月,他们在实训室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晚上和双休日时间,开展了自定项目的研发和人形、爬虫等机器人的仿制和创新工作。
“中心”在实践教学之外,还计划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全方位开放,为广大学生课外科技制作、参加课外科技竞赛提供了优良的制作条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工程技术认知与实践平台,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此外,“中心”把工程训练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现可开设传统机械加工、材料成型、数控加工及电工电子等方向的培训,学生通过培训可达到一定的水平,通过技能鉴定,可获得等级工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在保证校内学生工程训练高质量完成的前提下,使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成为面向社会的技能培训基地。
(魏 霞 张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