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像实验室
本期实验内容:如何用影像搭桥,通往内心的阵阵虚言?
虚言症
孙卓(西安理工大学摄影系学生)
我时常感到所谓的时空与事件,都是一种漂浮状态。生活往复循环,没有永恒的新鲜感。时间不停止,现实没尽头,这种漂浮的自我意识,常让我感到混乱紧张。我从未找到终极意义,也找不到绝对真实。于是,我只能在自我意识泛滥之时,一次次按下快门,在这个混沌或安静时空,我只能不断地与它们对话,与现实对话,与还未找到的自己对话。
那个不断对自己制造不真实话语的我,得了虚言症。
于是,我在一次次的影像之中,去印证身体深处挥之不去的记忆。那一瞬间带出的记忆与潜意识如气味,无远弗届久不散去,随着生命流逝,却依旧有力执着。这些影像仿佛是唯一的释放出口,由太阳穴引出的意识银线,很长,很浓稠。它们像是现实生活本身,也像是另一个现实的出口。那些记忆疼痛复杂隐晦,是另一种真实。每一张影像都是浓缩我们成长经历与复杂意识的集合体。按下快门的过程是印证“我”的过程,我将相机作为探索工具,去寻找愿意与我对话的“它们”。
我希望这些影像都变为“我”,将主体变成“客体”,将“拥有”化作“成为”。每张照片,不是我的生活,却都是我,它们是我的视角与仅有的信仰,包含着我的成长轨迹直至形成的眼睛与道德界限。它们叙述着松散却难以打破,它们叙述着压抑又流动,它们叙述着了无生气却将死未至,和所有的人和物一样,暂时述说着有限的时间。于是,我只能不断与它们对话、借由它们将心中泛起的意识,物化成照片与自己对话。
短暂时间里所有的恐惧与期待,以及将死未至的幻觉都掺杂在一起了,这些松散如虚言般的叙述,是我无法跟随的白昼,也不能彻底适应的黑夜,更是气味无法弗届之地。它们是真实的意义与世界吗?
那瞬间,犹如呼吸起伏与阵阵虚言,泛在胸口与嘴边。
现实与影像
张辉(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摄影系主任、副教授)
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谈到,“照片是一种囚禁桀骜不驯、难以把握的现实的方式;是一种使之固定不变的方式。或者说,他们扩展了一个被认为萎缩了的、淘空了的、短暂的、疏离的现实。”
孙卓在《虚言症》中,试图从无主题的思想漫射中,寻找现实中无法企及的答案。显而易见,现实中那漂浮的自我意识,在孙卓的作品中,被瞬间囚禁起来,所有的记忆与潜意识再度被萎缩和掏空后,形成影像中那迷离般的自我释放。这时间,现实中究竟又何为“真实与虚假”,我们也许永远都无法在此组影像中,得到某种明确的答案。但图片中,那能够抓住我隐隐的痛和深藏许久的欢愉之情,又如同在现实中我内心真切的体验。
是的,“人们不可能拥有现实,但人们可以拥有影像”,孙卓的作品正是在搭建一种现实与影像之间,情感冲突交融之时的一个独木之桥。此刻,按动快门的心绪,也印证了孙卓在即将毕业之时,用视觉的方式来表达和呈现“现在和过去”之间的关系,正如普鲁斯特所说的那样,“作为最雄心勃勃的有自由意识的囚徒,人不可能占有现在,但人们可以拥有过去。”

摘自《信息时报》2013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