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每年的仲夏终究要来到。突兀的热浪一时让人受不了。闲暇时刻,不能不想起收麦子的场景。现在收麦子是很惬意的。大家都站在地头,吆喝着向一台外乡来的收割机招手,车主便停下来跟大家讨价。三五分钟,机器就进了地,呼呼几个来回,丰收的喜悦就翻滚着倒进了三轮的车斗里。有的懒散人是连自家门都不出的,电话里大声地对着村里一个同年嚷嚷:你就看着把我外一片子麦田给捎带了。 不消三两天,一个村的麦子就收完了。
我小的时候却没有这样的舒适。麦熟了,我和母亲天不亮就赶到了地里,带着镰刀,背着馍、水和磨刀的油石。(有几年我是带着两个煮熟的鸡蛋,从那时我多了一个经验,吃煮鸡蛋解饥又不渴,以后凡远行,我都劝 同 行 者 带 几 个 煮 熟 的 鸡蛋。)人是半蹲在地里用镰刀割麦,正午也是歇不成的。我高中的时候学会了用筛镰,效率提高了不少。家里最大的一片地有 2 亩大,天不亮开始,下午才能割完。为了给来拉麦的人节省时间,避免人家的怨嫌,母亲和我是要将割倒的麦抱到一起的。等将麦子全部拉到场里堆好的时候,天基本就黑了。 然后又是其他几片地。麦都收到场里了,就等着天气碾场了。场地是几家合在一起的,碾场要排顺序。场里每年都有为碾场先后多说话的,
有的甚至动了铁杈。碾场的那天天不明就先扫场,再摊场,晒到九、十点了翻场,再后来就是圆场。圆了场正午就过了。手扶带着混凝土制的碌碡开始碾场了。碾场也是有技术的,有的人碾的时间长,麦倒碾不哈。为此,村里一个年轻的后生老挨他老掌柜的骂。熟练的老机手 30 分钟就让你翻场,翻完了再碾30分钟就起场了。等把麦堆子推到一起,就 4、5 点了。一起风,扬场便开始了,我现在引以自豪的是我在那时学会了最难的扬场手艺。可惜现在没有用武之地了。 有几年,我记得等把麦扬出来,天已经快亮了,我推麦糠的时候,眼皮都睁不开。每家的生场都碾完了,又要开始腾捡,前面碾场的过程再来一遍。有一年我就提议生场碾完了,起完场,接着腾捡,这样是节约时间。后来有许多人就那样干了。现在想起来,我的发明是不对的。碾过生场的麦草是要堆起来放一放,才能腾捡得更干净。晒麦就不说了。
已经有十六年没有收过麦了。收麦的辛苦伴随着农村的发展也渐行渐远。我对收麦的记忆和感觉也不知对谁讲才能感同身受,就自己写写,聊当对岁月的刻画。描述得不尽满意,就抄一遍白居易的《观刈麦》,以总结。这首诗是我上初三忙假补课时,语文老师给大家讲的一节内容。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