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迎春花开放的季节。最早认识迎春花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离家四五里远的清水头上初中一年级,老师带我们去参加修建黄大公路的集体劳动,我们班负责搬运石头,就是从河道里用架子车把石头拉到路基上堆放在规定的地方。那是一段很长的路且中途有一个不小的坡。休息时,我发现傍边坎上有一丛黄灿灿的小花。“这是什么花?这么好看!”“那是迎春花。”班主任李老师告诉我们,“那应该是关中道上开得最早的花。”这就是迎春花,从小说中、从广播剧里我早就熟知的名字,原来长得就是这样。李老师告诉我们迎春花属于落叶灌木丛生,和梅花、水仙、山茶花统称雪中四友。那也是我第一次听说雪中四友,当然其他三友也没见过。李老师还告诉了我们很多有关花木的知识,以及在文学作品中对迎春花的描写,还说到关中地区气候变化和季节的关系,最后甚至告诉我们劳动时趁着自己的能力,“干累了就休息,别太逞强。和花木一样,你们现在是吸收营养的时候,还没有到开花、结果的季节。知识的汲取才是你们现在主要的事情。”这是我这一生受教最深的一堂课,那是一九七八年。可惜李老师在那一年的秋天得病离开了我们,年龄只有四十一岁。第二年春天,我也离开了清水头学校,考入长安一中。
长安一中坐落在杜陵原下,学校沿着原的坡势而建,走进学校,两边有两个大房子是图书馆和会议室,接着就沿阶而上,教室一排比一排高,最高处是老师的办公室。有一次我到老师办公室送作业本,突然抬头看见老师办公室后面的高坎上,开满了迎春花,在阳光下闪着金灿灿的光。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多迎春花,那开满整坡坎的铺天盖地的气势,那从高处下垂的潇洒飘逸的神态,在这早春时节,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一时间我抱着一沓子作业本站在那里瓷愣愣地看着。“其实,迎春花的花形并不好看,既不鲜艳也不富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长在一起,绽放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聚集效应,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而已。”段老师见我看着迎春花发呆,笑着把我从胡思乱想中唤醒。后来段老师把他的说辞在我们班上又讲了一遍,还做了引申,“再好看的花,比如牡丹,如果只有一朵,也不会比一大片怒放的迎春花漂亮。所以我们班不仅要有牡丹独芳的英姿,更应该是迎春齐开的盛景!”我当时并没有理解段老师的意思,只是觉得段老师文采真好。而再次见到这么多迎春花,真正理解这段话的时候,已经是几十年以后的事。
那是我调入西安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第二个春天。也是我们中心刚搬进新址的第一个春天。收假第一天,冷风夹带着雪花,迎接着各地返校的学子,我们也做着各种开学准备。中午去食堂吃饭时,发现路边有一道用石板水泥砌成的坎,约有两米高,十多米长,坎上面栽的是桃树和杏树,而边上爬满了迎春花,黄黄的小花朵被毛茸茸的雪花衬托着,开得精神奕奕,特别是花芯处的赭黄在白雪中格外抢眼。这情形使我不禁想起李老师说过的雪中四友,人们常常赞美的都是冬雪中的梅花,但飞雪中的迎春花却很少有人提起。接下来几天里,那道坎上的迎春花越开越多,越开越盛,直到开成一面黄灿灿的花墙。每次经过这里我都要驻足观看欣赏,直到花期结束。以后的每一年,这道迎春花墙都会在春季开学时迎接返校的学生,时间一年又一年,学生一届又一届,而它们也是一年比一年茂盛,它们的身姿已经渐渐覆盖了半截水泥坎,花开时节就成了校园中最博眼球的风景。为此我写过几首小诗:
(一)细雨霏霏雾茫茫,远望崖畔淡淡黄。无蜂无蝶冷风里,先送春来第一香。
(二)出身原不在芳园,宜壑宜崖也畈田。独影摇曳风雨里,报春敢做万花先。
(三)细雨丝飘瑟瑟风,摇摇芳姿傲苍穹。休道三月春寒到,崖畔依旧笑盈盈。
当然,诗写得不咋样,但感情却是真的。
有一次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来学校看我,正当雨过天晴的初春之时,我们在迎春花墙下闲聊,看着黄灿灿的花朵摇曳,听着嗡嗡的蜜蜂振翅,聊着他参加工作以来的情况。他毕业后在一家工厂做技术人员,我问其他同学的情况,他告诉我大部分都在企业,和他一样干着平平常常的技术工作,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真正干得好的不多。送走同学后,我慢慢回味刚才他说的话,突然理解了段老师的那句话“我们不仅要有牡丹独芳的英姿,更应该是迎春齐开的盛景!”我们大学不就是这样吗?什么是优秀?平凡的岗位、普通的日子难道就不优秀?作为老师,我努力思考着这个问题:有个别优秀的校友固然重要,但广大的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自身作用更重要,他们就像一个个长在枝藤上的花朵,每一个个体也许不抢眼,但对于学校对社会来说发挥的就是聚集效应,他们发出的微弱光亮聚集起来,正在让我们国家的每一个细胞变得活力四射,生机盎然。
春天来了,又可以看到那一片黄灿灿的迎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