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踏马而归,挥起的马鞭响彻整个盛唐;他翩舞而来,飞扬的衣袂卷起文坛风浪;他独酌而至,倾倒的美酒迷醉了涛涛历史。他是天上的那颗文曲,他是唐代的那股胡风,他是酒,是剑,是孩童,是舞者,最为人熟知的——是诗人。
他是狂野的。关于他的身世一直是个谜,郭沫若先生经考察认为他出生在碎叶。于是,他挥着鞭从西域来,铿锵的马蹄震惊了大唐。他高自期许、不畏权力,关于他的传说实在有太多,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御手调羹,而不管他面前是谁,不管他曾站上过多么高的位置,他仍是那个高吟“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的白衣男子。
他是漂泊的。很多中国人从小就会背的一首诗《静夜思》出自他的笔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下如此脍炙人口的思乡诗的他却一生漂泊。他从不在一个地方过多停留,游遍祖国河山,并不是他不能归家,在时间和空间上他有足够的机会。而他却选择了不断的出发又不断告别,在陌生的环境中研磨挥毫舞剑。
他是天真的。他用那孩童一般的眼睛,用一生漂泊换来的千古蜀道、九曲黄河、瀑布飞流等奇绝风景,用杯中美酒研磨挥笔写下他的惊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读李白的时,我们常常对那些汉字的组合产生的神奇效果感到惊异又羞愧。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我过了很久才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我们对他的惊讶,恰恰来自于他的惊讶,因此是一种惊讶的传递。他一生都在惊讶山水、惊讶人性、惊讶自己,这使他变得非常天真。正是这种惊讶的天真,或者说天真的惊讶,把大家深深感染了。
他是寂寞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漂泊的他注定孤独。而他与杜甫的友谊亦被后人津津乐道。与很多人的感觉相反,他比杜甫大了整整十一岁。两人的确是好友、知己,两人也曾到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地步。而这两位惺惺相惜的诗圣、诗仙,在他们一生中相处的时间一共只有一年多一点,中间还有不少时间不在一起。类似杜甫,他并不是没有朋友,只是大多时候无人陪伴,似乎是刻意的拒绝亲近一般,而能与他长伴的,大概只有腰间酒,天上月了吧。
这就是那个总是一身白衣,长剑伴身,酒不离手,出口惊人,潇洒天真,浪漫直率,孤勇寂寞且又充满矛盾的李太白。就连贺知章在看了他的文章后,都要问他是不是“谪仙(被谪居人世的仙人)”下凡,也被人赞“可以泣鬼神矣”,就是这样的李太白。
关于他的结局有很多种,而我宁愿相信他醉后捉月坠湖这一种。美酒相伴,抱月坠湖,与他追逐了一生的酒与月一起离去,这样浪漫的离开也只能属于他了。也或许,他只是开启了另一场远行,在一个我们不能见的地方,继续用他孩童般的眼神满溢的才情好奇的探索那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