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国家陷入各种问题的纠缠,空气、食品、经济、水等等的问题包裹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忽而发现在大洋的彼岸是桃源般的存在,发现除了忍受还有另一种选择:移民。而我更愿称之为,逃亡。
活有余力的人们有的已经逃向彼岸,或者正在酝酿计划着。他们带着自己故土上所获得的资产,企图凭此在资本主义世界立足,离开的原因不外乎是桃源优厚的条件,舒适的环境,无可厚非,但他们更愿意将此归因于自己国家太差。在异国他乡感叹着逃脱的轻松,将在异国的种种不顺心归因于异国风俗,却对自己的国家少有包容,自己将自己划到了逃难者的行列里。
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养育了十四亿人口的国家,我认为大多数与异国比较之下的不如意,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因,人多,而不是人性。不论是人性本善论还是人性本恶论,大家都认为人性最初是相同的,只是社会的引导是否到位,各个国家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各种媒体都有不怀好意的人散布负能量控制舆论,而我们的人数是别国的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一但不利于国家的舆论散布开来,其管理的和纠正澄清的难度却是成几何倍数的增长。
中国在努力追赶落后几百年的社会进程,而人才的流失使这条路越走越艰辛。国家耗费资源输送向国外学习的学子们,有人学成归来,有人一去不归。而国家未有怨言,因为还有一大部分人,深爱着自己的土地,并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目前这样的状况凝聚了不知多少人的努力,而得来的却是更多的抱怨。
我是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的,我也总是在想,为什么我们国家环境状况如此差?想来想去只有人多可以解释。十几亿人生活生产的废弃物并不是一个小数字,不管多先进的技术,遇见这个数字也会变得艰难。
澳大利亚人口2400万,瑞典人口958万……追诉这些现在环境优美国家的历史,其实我们遇见的问题也是别的国家遇见的,人口是个放大镜,种种问题被放大了,所以显得我们所做的很少很少。有很多国外看起来很好的制度与设定在庞大的人口总数下是行不通的。比如日本的废物回收制度是中国学不来的,中国人口决定了就算每个人都按其执行垃圾分类,也没有公司能回收这些数量庞大的东西,而多出来的还是被混在一起,填埋掉。其中产生的各种成本较之使用新材料却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可见,很多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固然看起来很好,但对我们来说并不适合,我们要做的只能是自己解决问题。而目前大量国家培养出来为解决国家问题的人才不断流失,为别的国家效力。大火之中的房子如果没有人去救火,而是都选择离开,那么房子早晚会被烧垮。
作为一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它赋予我深刻的使命感,它告诉我严峻的环境问题都是暂时的,因为我看到,有太多的人为此贡献了自己的青春,贡献了自己的生命中大部分时光,而我也将是他们之中的一员,做一名开拓者。我相信其他行业也不乏这样深度使命感的开拓者。
未来的中国一定也会是别人眼中的桃源,中国的改变才刚刚开始,火灭之后,欢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