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草堂游记
2017-11-13 21:23  

    许是杜甫太过有名,提起鄠邑草堂寺,就想到杜甫草堂,认为草堂寺是杜甫的遗迹,实则不然,草堂寺为东晋西域高僧鸠摩罗什的译经之地,佛教三论宗的祖庭。当时全国各地高僧云集于此,寺内临时构筑一堂,权以草苫覆顶,草堂寺由此得名。

    进得山门,四周绿树环抱,花草簇拥,幽静又肃穆。"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声。"不需要其它的语言与词藻,唐诗就是这么的霸气。

    草堂寺的路标很有意思,"佛走过的路"指向一条幽静的小径,我们率先选择了这条小径,希望佛陀的慈光能给我等俗人顶灌些许的灵气,酝酿出一缕幽幽的古味,让思绪穿越千年,探访先贤智者的足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由东向西取经,如法显、玄奘等。一种是由西向东不断送经,由西向东送经的西域僧人很多,最著名的有鸠摩罗什。鸠摩罗什也许是被动地裹胁进了弘法的队伍,当时从西域到长安很多掌权者都以抢得重要的佛教学者为荣,有人向前秦的统治者苻坚推荐了龟兹(现在的新疆库车)的高僧鸠摩罗什,为此苻坚发动了一场战争,攻克了龟兹,抢得了鸠摩罗什,但在返程的路上苻坚死了,鸠摩罗什滞留甘肃武威十六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鸠摩罗什学好了汉文,为他后来翻译佛经作好了准备。在这期间,长安新的帝王也信奉佛教,为了抢得鸠摩罗什,又兴兵讨伐,鸠摩罗什就这样在一路战火的争抢下于公元五世纪初到了长安,开始辉煌的佛经翻译历程,创立了三论宗。在曲径通幽的路上,有一块刻于元代的逍遥园大草堂宗派图,详细记录了三论宗各辈份的杰出人物,研读碑文,我们惊奇地发现了"熟人":白居易、刘禹锡,原来他们也是三论宗的门徒。鸠摩罗什临终发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鸠摩罗什卒于草堂寺中,"以火焚尸,唯舌不化"。草堂寺现存有国宝级文物"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 用八种不同颜色的玉石、大理石雕刻镶拼而成,雕刻精绝,色泽玉润,在此我们整顿遐思,绕塔礼佛。 

    远处青山隐隐,脚下芳草萋萋,周遭是滴绿的翠竹,清凉的味道真是扑到了人的眉宇间。花喜鹊拖着长尾巴"扑楞楞"地从林间穿过,远处的乌鸦执着地聒噪着。"枯藤老树寒鸦”,“中庭地白树栖鸦,"还有什么"飞鸦”、“昏鸦”、“暮鸦"等等,乌鸦可算得是古诗中出现最多的鸟了,这恐怕就得益于它这种不停歇地刷存在感。中国人对竹子有着特殊的偏爱,诗意的,爱它身姿优美,亭亭玉立;爱它品性高洁,宁折不弯。实用的,爱它可入药,煮饭、包饭、烧碳。竹子还对中国的社会、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竹简,在没有纸张的时代,刻在石头上的带不走,甲骨又比较难得,唯有这竹子可以就地取材,所以关于竹子这方面功能的成语还真少,如:刀笔老手、青史不泯、罄竹难书、永垂竹帛"等等。这不就有那龙的传人看到这苍翠欲滴的竹子逸兴遄飞,挥刀留念,书法还算工整。这等人材就该穿越千年,在古代当个刀笔史,每天对着一堆竹简人尽其材,多好。

    一路摩挲、凭吊、悠然遐想,就到了竹林深处一座木质的六边形古亭,亭子里有一口井台砌的很高的六边形的井,周围嵌着汉白玉的浮雕,其中有一面刻着清代诗人朱集义的诗 :“烟雾空蒙叠嶂生,草堂龙象未分明。钟声缥缈云端出 , 跨鹤人来玉女迎。”,这就是烟雾井了。坐在亭子里,看着口井升腾着的袅袅水汽,随着空气的流动向东,向西,向左,向右。清水一瓶,谈古论今,不想说话就坐着发呆,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做。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