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散文集萃:真理的谎言
2016-04-10 19:45 土木学院城地142 刘垚垚 

 

  “一位神能够。但如何,告诉我,一个人……”这是里尔克的诗句,作品本身以此在后文表达了对诗歌与真理的推崇。这句诗不难理解,意为“只有神能够而人无法”。倘使我变为当时沉思静默着的里尔克,我大概会把后面写为:当如何追随她走过漫长的花房?

   诗歌自然算是文学形式的一种,而广泛的艺术无疑又是相通的,即使诗人里尔克成为了一位画家,那么他的这幅“画作”所表达的内容也是一样的深刻。如果一个人十分地热衷于诗歌的魅力,那么他就无法去否定文学的迷人;一位画家对其作品无比地热爱,则他便不能不对表现同样理念的文章予以赞同。文学必然是艺术,艺术又包罗万象,艺术创作时又是基于何种思维,何种理念呢?假使艺术家——一群田野里的采花者——嗅到了幸运之风吹来的花香,那么终将寻到杂草中永恒闪耀着的真理之花。

    历史上真理选择了托尔斯泰,选择了马尔克斯,还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所衷不同的人,而文学在世界时间的长河里一直独自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文学家赋予文字生命,将真理的活力注入文字之中,又使个人的存在得以依托而延续。文学的实质是永垂不朽的真理和虚无死寂的文字的结合,流传长青的作品无不是如此,仅涉及文字的事物,还远谈不上文学。单论文字而言,更多属有一种“奴性”。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文字,有些人当然运用得精妙优美,有些则粗鄙下流;有些人据实而写,也有人胡编乱造,臆想猜测。文字本应是一种艺术的构品,高雅流苏,现在却说“文字的奴性”,怕还是有些褒扬。

    只有神能够表现真理,文学又如何描述真理呢?我们首先需要知道文学的充要性质为“虚拟”。白俄罗斯作家获诺奖作品《二手时间》徒有文学表征,由此引发文学界的质疑与争论;山西籍前央视记者柴静所著新闻纪实《看见》也着实算不得文学。伟大的人总能表达出至高的东西,就如同莎士比亚笔下的虚拟表现出生死、爱情。

    如果说艺术家用谎言描述真理,那么我愿成为一位高明的“骗子”。

   “我希望做一个梦,这个梦是那么真实,以至于充满了谎言的花朵,结满了真理的果实,醒来的我将用笔写出来,供愚昧的人不屑一顾。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