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第一节课总是没有前排的座位,其他班,姑且叫一二班的同学早早就用纸条把多数位置占了,而我班同学也许是比较老实或者说懒得去争一个座位,午休过后总是坐在后排。但时间久了,问题还是变得越来越尖锐。从默不作声,到有同学爆发,一个人帮全班占了座位用了不到一个月。
其实这种事情,我们也遭遇过,下了体育课早早去教室,发现另两个班,叫三四班吧,都有同学一个人帮全班把座位占了,班里同学都闷着一股火气,在心里给他们班的素质画了一个大大的叉号。而这次当这么做的是自己,却又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他们先占的。但却忽略了,这么做与其他人所为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后果一样是牺牲了班级形象,像被我们鄙视的那个班级一样被其他人鄙视。
我相信班里人在周围人对自己班级议论纷纷的时候,都是有难受的感觉的,但也会给自己找很多这么做的理由,于是原谅自己,占座的同学也认为这是在为自己班里伸张正义,而对别人的议论置之不理。然而结果是,一二班同学没有像我们一样忍下来,他们告诉老师了,老师叫停了我们刚刚开始的反抗之争。班里同学很委屈,之前怎么不说,我们这才开始回击老师就制止了。
然而是我们自己不遵守底线以错误的方式回击错误的方式,而交出了主动权。
我第一次体会到道德与利益的角逐,离自己如此近。
与帮班里占座的同学交流中我发现,道德与素质原来如此脆弱,它比不上集体利益,比不上人们心中的正义。价值观的壁垒受到了冲击。他们说,我想多了,这件事与素质无关,.我们是正义的一方,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能任由他们欺负。
正义,这个永恒的话题存在于世界角角落落,而正义的边界却不甚明显,事实上人们心中所愿意承认的正义都是偏向于自己的,人们善于给自己的过错寻找理由,种种理由加起来既是人们自以为的正义。而这种正义与那些道德承认的正义差之千里。与我们发生冲突的四个班,和我们自己,都是这样。占座,虽是踩在非道德边缘的小事,但也不是可以理所当然的,占座本应有的良心谴责被这样的正义所抹去,是否也是对于价值观底线的冲击。
以小见大,正义的纯度在于伸张正义的方式是否符合道德,而掺杂了利益之争与个人主观观念的灰色正义,只能让秩序失去应有的维度,价值观发生不可逆转的扭曲。然而人类共有的趋利避害性决定了承认自己的错误是相当困难的,如何正确的审视自己所为也是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之一。
而我只是大多数人中的一员,问题的答案我也不知道。
坐在教室的前排,迎面而来的灰色的浪潮让我有些缺氧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