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大学六渡修·智慧篇·中庸
2016-03-11 23:41 水利水电学院工131班 杨非非 

 

我们都知道“中庸”是儒家的思想,但是却很少有大学生对这种思想有正确的认知,甚至于说现在的大学生对整个儒家思想也存有很严重的偏见与误解,并且通过我的调查发现其主要的偏见与误解有两个:一是认为儒家思想的本质只是封建思想统治的工具,并且其本身就是封建的思想,在今天已经是不合时宜的精神糟粕;二是认为儒家思想无非是教我们一些为人处世基本的道德规范,其本身并没有什么深入学习的价值。如果你也有这两个方面的误解与偏见,那说明你一定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儒家的思想,而只是在课本之上肤浅地学习了《论语》的一些皮毛,就有了对整个儒家思想的主观臆断,因为只要你真正地去接触一些儒家思想的本质就会发现这其中学识的深度与晦涩。

而对于儒家中庸思想的理解大多数大学生只是通过“望词生义”的学习方式认为说中庸思想就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平凡生活,甚至有大学生会偏激地认为中庸思想就是教我们凡事“和稀泥”,其实这些错误的认知都是对中华文化的“践踏”。因为如果中庸思想真是这样,那就没有了儒家所提倡的“礼”的原则性,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孔圣人”之说。并且我们对于儒家所提倡的“礼”也有本质性的误解,认为“礼”就是礼仪,其实这只是粗浅的表象,而非细微的实质,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在这里也就不做过多的讨论了,我们直接说正题“中庸”。

中庸之道的实质内涵是什么?《中庸》经典原文对此的解释是:“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简单来说,“中”就是“过犹不及”,即是说事情做得太过就和做的不足是一样的,“过犹不及”就告诉我们要在做事情的时候把握一个“最好的度”。如果我这样说你还不是很明白,那我就举一下我们都熟知的“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图像”来为你说明,中庸的“中”说的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最佳预算”,这个“最佳预算”就是寻找这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图像的最大值所对应的自变量X”,这个“X”即是我们做事情要把握的那个“最好的度”,那我们就把握好这个“最好的度”去做事情,如此我们就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并且我们时时刻刻要以这个“度”为自己行为的参照,不偏远这个“度”,也不逾越这个“度”,从而使得我们始终保持“最大的收益”,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我举例来说明这个下这个“原理”。我们在大学之中都会有非常投缘的好朋友,可如果我们对待朋友关系上非得每天黏在一起谈天说地,那么这样的友谊一般是没有坚固性的。因为你不可能永远和你的朋友保持亲密无间,当以后有稍微疏远的时候,到时候你或者你的朋友就会开始换怀疑你们的友谊是否已经没有如同以前那般坚固,从而就生出了误解与隔阂。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好维持友谊“最好的度”,并且是“过度”的,而我们要知道“过度”的事物是不能长久的,而只有“恰到好处的平淡”才是可以长久的,这就是所谓的“君子之交淡如水”背后的中庸智慧。

但是,在这里我需要强调的是中庸智慧的这个“最好的度”的寻找标准是有严格的原则性的,这个寻找的原则就是让人的道德素质达到太平和合。这也就是说,中庸之道并不是让你去做一件事情只是考虑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去寻找那个“最好的度”,而是要考虑到涉及到你所处理事情的一切人与物的利益最大化,当然这个“涉及到你所处理事情一切人与物的利益最大化”是要用“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去考量的。说到这里,你也许就明白了,中庸之道就是一种可以让你真正在严守道德素质的大前提下获得最大利益的秘诀。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从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中了解到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缓上急下”的,就是说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都并非是是一个严格的“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图像”,而是应是“左边的曲线缓,右边的曲线陡”的。这也就告诉我们“凡事宁可求不足,不可求有余”,因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就是说我们在找到所谓的“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图像的最大值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时候,在“取值”的时候一定要取“比X稍微偏小的值”,这样我们才可以保证“收益最大且安全性高”,这就是所谓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智慧的人就是依着这样的中庸的智慧去寻求一个最好的“度”,从而以此为行为准绳,从而获得长盛不衰。曾国藩就深谙这个道理,故而讲其书房自命为“求阙斋”,而我们大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即是这种“求缺”的中庸智慧。

接下来我再为大家简单谈一下中庸的“庸”的意义。对于中庸的“庸”的释义学术界多推崇“常”的解释,即“中”乃常行之道。但是我个人比较赞同汉代许慎的对庸“用”的解释,因为“用”本身有“作为”的意思,强调一种主观能动性,这也就是说,“中庸”即是“中用”,即“凡事要采用‘中’的方略”。当然寻找这个“中”,或者说找寻“最好的度”,又或者说找寻“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图像的最大值所对应的自变量X”也是有其具体方法的,亦是说中庸之道也有其具体的方法论,即是“根植于人性道德,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物制宜”,而最终能够达到“与天地参”的“天人合一”之最高中庸境界。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