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明什么是“忘我”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是什么是“我”?“我”是怎样的一个具体?你可能说这有什么需要探索的,我不就是“我”吗。但这样的回答等于没有回答。其实,如果真让你给“我”下一个存在性的定义的时候,你才会感到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甚至是没有办法予以回答的。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就是“身体的全部”。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如果我们的一根头发丝掉在地上的话,那这个“我”岂不是就不完整了吗?甚至于说,有的残疾人连整个下半身都不具有,那么对于他们来说,难道就没有“我”吗?显然,这是不合理的。或者又有人说,“我”就是“身、口、意、行的主宰”,也就是“思想”。那么我们就应该来深思我们的思想真是完全由我们去主宰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站在唯物主义的认识观立场之上,物质为第一性,意识为第二性,也就是说我们的意识是因为物质的影响而产生的。诸如说我们本来是高兴的心情,结果因为被别人侮辱,心情瞬间变得气愤,完全没了高兴的心情,甚至于我们会出口反驳,以至于会因此大打出手。那么此时的身口意行却不完全是被你的思想所主宰的,而更加是像被外在的环境牵着鼻子走的,因此我们的思想也不是“我”,因为它根本就不能够完全主宰我们的身口意行。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也就可以知道,“我”其实是虚妄不实的,并没有“我”这个具体的存在,只是我们一直执着于“我”是一个具体存在的实体而已。既然“我”只是一个虚幻存在的“相”,只是我们身心存在的一个影像,那么我们也就无所谓说“忘我”了,但忘我却依然是非常难以做到的,因为我们的身心时刻不得平静,因此这个身心的影像就时刻在我们眼前显现,因此使得我们难以“忘怀”。因此,如果我们的身心真地达到一种宁静的时候,我们一定会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因为这个时候我们身心的影像是“死亡”的,此时忘我就成为自然。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CEO马云说:“建立自我,追求忘我。”我们为什么要去追求忘我呢?因为忘我的境界是我们心境最为宁静的境界,而心境最为宁静的境界一定是我们全身心投注于完成一件事情所成就的结果,因为世间最大的力量即是投注于一切资源于一个最小的点上,而这正是我们做成一切事的最大诀窍,即“心掷一处,无事不做”。
那么我们如何去成就忘我呢?你可能认为这必须是思想境界达到一定高度之时才应达到的,其实我们依旧拥有通往“忘我”境界的“速成法”,并且这个速成法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简单易行,且与大学生活息息相应,非常利于我们时刻实践此种被我称之为“无我而物化”的忘我速成法。首先我们要做到“无我”的认知,即应该正确认识到并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的存在。对此,我们已经通过前面的论述认知到所谓的“我”只是我们身心的一个虚幻的影像而已,并没有绝对存在的实体。在做到“无我”的认知的前提后,我们就要进一步做到“物化”。物化就是把我们的思想集中于事物,把事物看做自我,从而忽略自我这个影像的存在,之后就会做到“物我互忘”,即做到古人所强调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我们所求“忘我”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