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孤”的“孤”就是“孤独”,可这个“孤独”绝非是因为“形影相吊而偏居暗室”而有的孤独与寂寞,这是因为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不存在这种孤独的,所以我说的孤独自然不是如此。
那么什么才是我要说的真正的“孤独”呢?其本质是身与心的双重孤独。此话何解?首先我们来谈一下“身之孤独”。这就是说大学生为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只能从养尊处优的大学生活中将自己分离出来,从与大多数同学的“畅游”之中将自己分离出来,从而独自一人走进了读书馆,独自一人走进了自习教室。而欲要真正的达到自己的目标,可能自己的整个大学都是如此多在读书馆与自习室度过,如此其身之孤独也是可想而知的,因为除了书本连和自己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
现在来说“心之孤独”,而这个才是“身之孤独”之根源,对此你可能说身的孤独其实不就是心的孤独吗,而孤独本身不就是心的感受吗,为何又在这里要分谈呢?这是因为我在此处所说的“心之孤独”是“内心深处的孤独”,并且是“单纯的内心深处的孤独”,而不是由“身之孤独”所出生的“内心浅处的感受”。那么这种“心之孤独”到底是什么?那就是当你拥有远大理想抱负的时候,你的思想境界就会逐渐地被提高,而你身边的同学却因为依然“甘于平庸”而没有跟上你的步伐,于是你们之间的思想意识境界发生了“断轨”,你会发现他们理解不了你,你的远大理想抱负与你的思想境界无人与之倾诉,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有一种“鹤立鸡群”的“心之孤独”,而这才是最难以忍受的孤独。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想着未来为祖国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生,而你身边的同学恐怕会说你“省省吧,以后养活好自己就不错了”,又或者假意地赞扬你“牛逼,有理想,我果然没有看错你”,而又或者……而这个时候你如果“脾气不好”的话,恐怕都能和同学吵起来,因为你会想“我拿我最宝贵的理想与你们分享,你们却……这个时候你的内心岂能不独孤。又试想一下,你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霸,当你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从自习室回到宿舍后,却发现舍友们正在团体玩网络游戏,你想给他们打个招呼吧,又怕打扰了人家的“兴致”;你不给人家打个招呼吧,又显得你这个学霸“傲气”的不行;而就算你给人家打个招呼吧,人家在一门心思地玩游戏,都可能不带理你的。这个时候你能不感到孤独,因为你首先就会感觉自己被“孤立”了啊,真正的是“孤立无援”啊!
所以我说啊,大学生能够“忍孤”极为难得可贵,因为这种“忍”着实是时间上的“持久战”,是对大学生“身与心的不间断磨练”,此种“忍孤”更为恰当的表述应该是“耐孤”,因为它需要在时间上不间断的忍着。而真能在大学期间耐得住身心的寂寞的人那真是值得敬佩,因为此种人必有远大理想抱负在身。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著作《人间词话》中总结了“人生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对于其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的人生第一境界即是“饱尝孤独”啊!因此说,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
大学生因该如何安忍这种孤独呢?其实就是要学会“自得其乐”,就是说虽然你的身心是独孤的,但是你的内心却是充实而快乐的,因为每天过的很充实本身就是快乐。如此,我们即使承受着来自于外界的身心孤独,但是我们的内心的精神世界却是时时刻刻能够感觉到“获得的快乐”,如此即使承受着孤独,也是那样的“心甘情愿”。但是有的人会说啊,我每天都努力地学习着,身心皆是疲惫而孤独,为什么我依然没有那种“心甘情愿”的忍耐呢?如果你有这样的问题出现,那你就要反思一下你学习的目的是不是太自私了,只为自己的未来能够过得舒适安逸而已,说的更加直白一点就是为了未来工作的时候能有一个高薪而已,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以后有钱就好。你要知道,真正能安忍住寂寞的人,能够“乐忍”孤独的人一定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何谓“远大理想抱负”?就是他学习的目的还想着社会,而不完全为自己。所以,你要想也安忍于孤独,“乐忍”于孤独,不妨就把自己的心量再扩大一点,起码你奋斗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就这一点点的改变给会使你安忍于孤独,“乐忍”于孤独。好了,这个问题我在后面还会详细谈及,在此就先“点到为止”了。
好了,总结一下,“忍孤”是人生的必修课,它能使你“练就一颗强大的心”,而能够安于“忍孤”,乐于“忍孤”,我们只需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抱负而已,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具有“忍孤”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