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就是约束自己,是中国教育家孔子所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孔子认为“克己”是爱人的先决条件。同时,孔子还将“克己”作为“复礼”的条件,从而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观点。《论语·颜渊》有言:“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就是说,约束自身的行为回归于礼仪就是仁,如果有一天能够如此,那么全天下也都会回归于仁的境界,而这个仁应该求于自身的身心,而不是向外有所求。
显然,我们今天要说的“克己”正是此种意涵,克己就是克制自身的物欲从而约束我们的身、口、意、行。而正如孔子所言“为仁由己”,我们要想这个社会更加美好,那就要学会让自身的身心美好,如果自身的身心是丑恶的,那么即使社会多么的美好恐怕在你的心中也是丑恶的。所以,克己就是严于律己,自我约束,而不骄逸放纵。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放纵自身的物欲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身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中国历史上一代贤君汉文帝就将“克欲从善”作为自身的为君之本,而这种智慧我们大学生应深刻借鉴。而从现实生活的层面讲,“克己”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要克服凡事皆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弊病,即要有一种“克己奉公”的精神。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克己的意义。那么首先我们要建立的正确认知是克己并非是依靠自身强大的意志力去强行地克制我们的物欲,这样的“克”我认为显然是不合理的,是违背科学的。那么我们大学生们应如何做到这一个“克”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大学生应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人都有物欲,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很多大学生的物欲是非常炽盛的,这其实就是人生观与价值观出现了偏差。“人生苦短,一切为己,及时行乐”的人生观与“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在当今的中国校园中是多么地“盛行”,在如此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胁迫”之下,物欲不炽盛我都不相信。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对此做了最为辛辣直白的讽刺:“念书就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就是为了考博士,考博士就是为了以后主管工程,主管工程就是为了贪污公款。”因此,正是因为不正确的观念才滋生出了无止境的物欲,而对治物欲的根本还是在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其次,大学生需要运用自身的智慧去学会认清事物的本质。因为很多时候你所舍命追求的东西等追到手之后却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而自以为追求到自己所要的东西之后却发现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岂不悲哉。而当你运用你的智慧发现这一点之后,你就舍离很多的执着,而这个时候你将变得幸福且快乐。
最后,大学生应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定位,转移注意力。其实你会发现,凡是在大学里有特别的兴趣爱好的同学其物欲其实很少,并且每天过的非常快乐,因为他的兴趣爱好在某些程度上扮演了“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定位”的“角色”。
好了,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话显得有点多了。现在让我们来言归正传:克己的意义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让我们“保持清净的身心,培植一颗利他之心”。“保持清净的身心”是克制物欲、约束行为的意义,“培植一颗利他之心”则是克制凡事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弊病的最终意义。这样一来,所谓的克己其所“克”的内容也非常明确了,即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制物欲;二是约束自己因物欲而生的身、口、意、行;三是克制凡事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弊病。由此而引出克己相应的三个“训练项目”:寡欲、慎独、利他。节欲为“克制物欲”,慎独为“约束自己的身、口、意、行”,而利他是为“克制凡事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弊病”。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与革命家高尔基说:“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加强大了。”我真心地希望我们大学生如之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