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载岁月悠悠,时光如白驹过隙飞逝而走,它匆匆的带走了战士的忠魂,它悄悄地染白了英雄的青丝。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有这么一段记忆却被深深镌刻进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那是一段有关于那一段由热血与信仰共同编者而成的峥嵘岁月的记忆……
自1931年9月18日晚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觉醒了无数中华儿女的民族危亡感,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的工人、农民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之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激起众多有识之士的奋起反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
“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正确主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开展。在这样的强而有力的号召之下,普罗大众也积极地参与进了这一场抗日救亡图存的战斗中。拿起趁手的镰刀锄头抵御步枪刺刀,储备最好的粮食衣裤充当军备粮草,“全民抗战”说的并不是一句空话。全民抗战,妇孺皆兵,中华大地涌现出无数英勇志士。淞沪会战,他们浴血战斗,奋不顾身;南京保卫战,他们宁死不退,感人至深;百团大战,他们同仇敌忾,团结御敌。一个个八路军战士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雁翎队,地道战、地雷战……数目众多的有识之士,层出不穷的崭新战术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乱世出英雄,纵七十载时光匆匆飞逝,但在那八年峥嵘岁月里大放异彩的英雄身姿却仍印在人们心间:杨靖宇将军于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不怕困苦艰难奋斗;马本斋司令员作战勇猛,身先士卒,率领回民支队,浴血作战,奋勇杀敌,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投江八女,不惧牺牲,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这些英勇战士们铸就了这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历时八年的峥嵘岁月,中华人民终于熄灭了日本侵略者在华夏神州大地之上所燃起的战火硝烟。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中国军队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这是一场惨烈的胜利,中华好儿郎以血肉筑起了新中国走向复兴的光明大道,他们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激励着后来者谱写祖国富强的崭新篇章。
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的意义全然不同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任何一场战争。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百余年间,大部分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7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一直沉睡着的麒麟浴火重生,泱泱大国重启升腾之国运。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七十载岁月悠悠,时光如白驹过隙飞逝而走,它匆匆的带走了战士的忠魂,它悄悄地染白了英雄的青丝。然而在这一段时光流逝之后,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生在这重新焕发生机的大地之上的我们,将永远将这一段峥嵘岁月里的记忆铭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是华夏儿女,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当家人,我们肩负着富强祖国的重任,历史或许可以被原谅,但却绝不能被忘却,铭记历史,铭记那一段峥嵘岁月,我们不会辜负先烈们付出的血和汗,持续为祖国之富强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