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时光游记:武功游记
2014-11-04 18:53 经济与管理学院营销131班 王倩雯 

 

 

第一次听说武功,是因为乐队的朋友说起自己的家乡在武功,当时乍一听感觉无比高大上,尤其是对我这个生在城墙里长在城墙里的西安女子而言,怎么听都觉得武功是一个盛产武林高手的地方。当听说有机会与陕媒联盟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武功采访时我真的是乐翻了,因为终于有机会一睹武功的“武功”风采了。然而在看到“中华农都,电商新城”的几个关注点时,我才明白原来那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个充满“武术”神秘色彩的武功,而是一个集电子商务、农特产品、文化旅游等几个特点的武功。带着满脑子的疑问和射手座不能被拯救的好奇心我踏上了这片土地。

 

武功之行在当地领导的陪同和导游的细心讲解下展开了,通过对美农农林科技、虹程钢构、海生现代这几个公司的的参观和采访我看到了一个电子商务、农业产业、工业产业蓬勃发展的武功,而教稼台、报本寺塔、苏武纪念馆之行亦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武功。总言之武功之旅完全颠覆了我对武功的臆想和猜测,甚至更大程度上给予我了极大的震撼。

 

最让我感慨的其实是那里安谧闲适的人文生活,在西安居住了19年,我早已习惯了车流不息的马路、人头攒动的街巷、嗡嗡不停的车鸣和流光溢彩、缤纷绚丽的夜景。然而在武功我却看到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另一种恬淡的生活。那是在去武功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路上,透过大巴车的车窗我看到马路两旁都是错落有致,各型各色的屋企。而在房下门边,都坐有几个村民,有头戴手帕手缝布鞋的阿嬷,有满脸岁月痕迹然身体矫健的老人,有三三两两端几个马扎凳坐在太阳下织毛衣的阿姨,有蹲在地上用黝黑而粗壮双手剥玉米的大叔,除此之外还有远远看着我们憨笑的“黑脸”娃娃。其实我不知道那让人疼爱的娃娃是在看我还是在看车,但那无邪而羞涩的面容让我无法忘却。他们的表情是那样的泰然和安详,只看一眼就让“幸福”二字从人的心中油然而生。我相信他们是简单而快乐的。

 

在旅途中我还看到武功的另一些文化,那就是在马路旁平坦的土地上大大小小的坟冢,“武功遵从土葬。”乐队的朋友通过微信给我扫盲到,越过环保和资源的角度来看,“入土为安”的确是一种文化。“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安息,生者方觉心安”在现代人来看或许会感到可笑,更多的甚至会对终端产物——坟墓,感到阴森恐怖。胆小的缘故我从来都很惧怕黑暗阴晦的东西,对坟冢更是一眼都看不得的。不同的是这次在武功看到坟冢时,我不感到凄惨,不感到阴凉,反而有一股温暖在心底流过。 “入土而安”四个字已被重新定义,那是一种对死者亦是对自己未来命运的希冀。不妨说这又是武功的另一种文化。

 

除过这些,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武功的特色小吃,凉拌搅团、油饼就咸菜、清蒸红薯玉米、醋粉儿、南瓜饼。还有一道琉璃茄子是最令人惊喜的,吃起来一筷子接一筷子根本停不下来!其实最重要的并不是吃,而是享受美食的过程。在和平饭店进行午餐的整个过程中武功县的几位领导一直陪同着我们,担任了美食家解说员,吃饭的过程中我们还和几位领导玩起了小游戏,餐桌尴尬完全不存在,感觉领导“萌萌哒”。而平时看起来不起眼的拍蚊子、碰球这一类的小游戏更使大家时不时地捧腹大笑,行程的疲惫早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了。

 

这些只是一部分我看到的武功的文化生活,萦绕脑海无法离去的还有那湛蓝的天空、绿树遍布的小山、新修的宽阔的马路、以及最后我们离开时看到的那一抹美丽温馨的夕阳。夕阳西下,武功兴起!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