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气忽然转凉,阔别已久的风衣便又上了身,才猛地发现,已入深秋。
这秋,是来得太突然,还是我太愚钝了,竟不知所以?
虽说这已是我在西安的第三个深秋,但是还是有些许不适。西安一旦进入深秋,天就显得阴暗灰蒙,风就显得刺骨无情,怕这恼人的秋风把我吹迷失在这个伤感的季节,心中甚是压抑。整日裹着大衣,背着书包行走在校园的梧桐树之下,枯黄的叶子偶尔落在头发上,也懒得用手拨去,害怕将自己的肌肤裸露在干燥的空气之中。
因天气转凉几日,对家人的安康甚是惦记,于百忙之中抽出些时间跟母亲通了电话。本想询问父亲与母亲身体是否无恙,小弟学业是否顺利,还未张口,母亲便询问我这方天气如何,听闻西安气温骤降,便叮嘱我得多添点衣服,以免寒气入体,冻了关节,老来可就风湿骨痛了。一时之间,我竟不知如何开口,直觉暖流涌上心口。通话一个多钟头,都是母亲在那方的“唠叨”,便感慨天下母亲老来莫非皆是如此?
猛地忆起儿时深秋的经历,便哭笑不得。那时,父母皆在外地工作,没有母亲的“唠叨”。祖母生怕我的小身子骨抗不住深秋的寒意,每日天蒙蒙亮就将我唤醒,毛衣毛裤就全给我穿上了。南方的秋,不如北方这般整天寒意袭人,中午还是阳光火辣,气温较高的。每当我中午从学校回来的时候,便热得脸部通红,全身滚烫。村里的叔伯阿姨见我这般模样,都笑着帮我把毛衣脱了。那时不知是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原因,还是自己天生愚钝,竟连这般简单之事都不会灵活变通。
家乡的深秋时节,也是水稻的收割时节。那时村里人都是一家一户挨个收割,互帮互助,被帮助的那一家为了感谢大家,都会请大伙饱食一顿。由于我家只有我和祖母两人,村里的叔伯阿姨总会无偿地把我们叫过去吃饭。整个深秋季节,我都是挨家挨户的吃饭。如今已五六年不曾于深秋时分待在家中,不知当时互帮互助收割水稻的场景是否还在,亦不知是否还会有小孩因每天挨家挨户吃饭而高兴快乐。
家乡的秋以其特有的沧桑感和亲切感为我珍藏了太多的悲欢离合,让我感觉到爱的存在,为我留下珍贵的回忆。我总想,在我老的时候,躺在长椅上,沐浴着阳光,沏这一壶回忆的茶,那韵香就更浓了。
这深秋,来得太突然了,以致我见识了母亲的“唠叨”,勾起了父母不在身边的那段童年回忆,唤起了我对村里人淳朴、善良的感激之情。在落叶飘然的日子里,我依旧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平淡从容,秋之韵味,清如清风。
当年明月早已不在了,但当年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