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阳光下,携手理工大
2014-04-21 11:36 校广播台导播部 李瑞欣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在这个承载着无数莘莘学子的梦想的校园——西安理工大学度过了三年的光阴,要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心中不免有些伤感,好舍不得,不想离开,于是剩下的日子愈显得弥足珍贵。

    是她陪我一同成长,是她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今天的一名大学生,是她给我机会去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她就是触动我心灵深处的母亲——西理工。

    理工学子都知道西安理工大学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于1972年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隶属机械工业部。1994年1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1998年划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1999年,学校研究生部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予“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学校实现了全国优秀博士论文零的突破。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和学生创新成果。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和培训基地之一。“十五”以来,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17项,已建成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一贯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新加坡、韩国、乌克兰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27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自1999年起,与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联合培养中德双重学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近五年来选派教师出国进修、交流并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访问1000余人次。

    长期以来,西安理工大学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秉承“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培养了十万余名各类专门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为国家制造业、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稳步提高。当前,学校正在为实现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春风微微地吹着,暖阳轻轻地照着,思绪缓缓地飘着,飘呀飘,飘到了三年前。

    第一次走进这期待你已久校园,感受全新的教学大楼、先进仪器和教学设备、威武的图书馆、高耸的钟楼、嫩青的草坪 、诺大的喷泉、热情的学长学姐……一切都充满了年轻的活力和生机。顿时,我爱上了她,爱上了这个神圣的地方。

    这里有优美的校园风景,威武高大的校园门、多变妖娆的方形喷泉、宽阔整洁的主干道、休闲谈笑的明德广场、宽大翠绿的操场、芳香曲折的集萃园和春晖园、蜿蜒清香的园中小路,小路连着综合楼、教学楼和操场。清凉的早晨,晨练者的脚步从这里经过;喧闹的中午,提着饭盒的学生三三两两地从这里踏过;幽静的夜晚,抱着书本的学子们从这里踩过。我喜欢漫步在校园平滑的石板路上,路两旁铺满了鲜花,空气中满是清新的气息和花香。汇成缕缕的清香,漫过原本疲惫的心,释放着一种情怀。

    这里有着良好的学术氛围,作为一名新生的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我主动去学习,去钻研,去创造,去面对失败和阻力,不断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过去的成绩已经成为历史,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这里的同窗之情,“风雨同舟,心心相印”。

    每个季节,都有着独特的风景,因为‘大学’两个字,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相遇、相识、相知,我们关心、帮助、勉励,我们共同学习、共同娱乐、共同成长,我们从陌生人变成朋友,友谊之花盛开在我们心中。忆往昔,教室里留下我们一起埋头苦学的身影、操场上刻下我们一同挥汗如雨的拼搏、餐厅里留下我们一起细细品味的笑脸、花园里刻下我们一起追逐嬉戏的影子、寝室里洒下我们一起欢声笑语的成长……我们追求生命的美好,放眼生命的光华,激情与激情碰撞,欢乐与欢乐共享,岁月见证了我们的奋斗与收获。窗情是一壶上好的陈年老酒,无论何时何地开启,都会让人沉醉。

    这里的师生情怀,“梅花啧香,桃李春风”。

    课堂上,老师用他们最渊博的思想给我们讲授着知识的内涵。让我们心中满载着无比充实的愉悦--语文老师的睿智;高数老师的严谨;大物老师的敏锐……他们在青色黑板上龙飞凤舞,他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

    这里的校园生活,“书声朗朗,春意盎然”。在明亮的教室里奋笔疾书,在安静的图书馆里贪婪吮吸,在热闹的宿舍里嘻笑畅谈,在阳光铺满的操场上看着人影,在树下的道路上巡视身形,在清脆的草地上仰望天空,在高耸的楼顶上俯视大地,在弥漫的月色里漫步校园,在寂静的山岭里感叹生活。大学生活,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我称其为‘幸福时光’,因为他记录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更多的是给以我收获的喜悦。在大学中,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与他人融洽相处。大学生活让我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

    在这里,我们追求着我生命中动人的章节,谱写出自己走向成熟的小调。这里一切的一切,自由肆意地涂染着空气,幻化成美丽,定格在我的脑海中。而这些都无不浸透着学校的心血。

    六十五年,似长,亦短!它像苦茗需要慢慢品尝,理工大学子时刻将校训铭记在心:祖国、荣誉、责任。

    六十五年,学校的环境有了质的飞跃。瘢痕累累的桌面、讲台,灰白色的老式教学楼,寒冬里冰冷的宿舍……经过65年的建设,几代人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实力逐步增强,图书馆藏书量逐渐增加,师资力量逐步加强。并且努力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师准则,发扬“敢为人先、争创一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各级各类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十五年来,理工大默默无闻为祖国教育做多贡献,用无悔的执着谱写出了一页页光辉,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山师学子。

    六十五年,走过冬天,你默许下理想,经过春天,你播种下希望,走过夏天,你腾起青春的光芒,迎来了秋天,你终于收获了璀璨的果实。六十五年耕耘,几多收获,你用汗水和泪水浇灌这一亩方田,带着笑容和苦涩培育你所有的理想和信念。我们是您的儿女,也是您的希望,总有一天也会像那些为实验增光添彩哥哥姐姐一样,成为您的骄傲。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六十五年风雨浸润流岚岁月,积淀下沉沉履步;六十五年峥嵘穿透纯净书声,抒写出精彩华章;六十五年锲而不舍,这里已成为人才的摇篮;六十五年上下求索,这里已成为璀璨的明珠。

    我们一代代执着追求,为明天续写永恒的传奇!而明天,我们应该让学院因曾经有过我们而感到欣慰,用责任和义务去诠释自己,施展才华,绽放青春,去演绎年轻的朝气!对未来,我们从不轻言放弃,因为你教导我们,人生要拼搏才有收获,是你给我们理想,是你给了我们知识,我们拼搏和奋斗的动力,都来源于你对我们的支持、教导和鼓励。在您的蓝天下,无数的孩子吮足了知识的甘露,炼成健康的体魄。在他们人生的道路上栉风沐雨、傲然前行。当多年之后再回首时,会发现这里就是我们梦想绽放的地方,我们美丽的学校。

    回首往昔,我们骄傲。往事如歌,如椽大笔写不完激情岁月,千言万语抒不尽满腔深情,长歌豪迈待我们挥斥方遒。愿山理工人能继续植桂培兰不仰千种绿,栽桃育李尤钦万顷材。

    展望未来,我们向往。未来如诗,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也将遍布祖国山河,世界各地,想象着再过若干年,我们也将像今年的校友一样,重回母校,感受母校取得的辉煌。大学时光是短暂的,也许就是因为它的转瞬即逝,在西安理工大学我们走过了不能忘怀的青春岁月,让我们相信,在今后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飞多高,西安理工大学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这一年,2014年,是您的65周年庆,在此我想轻轻地说一声‘我爱你——西理工,我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你,祝你永远年轻,在接下来的日子再创辉煌!

 

                      “我与西理工”六十五周年纪念主题征文参赛文章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