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理科院校的严肃远不及文科院校的浪漫情怀,一进曲江校区大门,入眼的都是生硬的建筑,左边是教九楼,右边是教十楼,走到校园中央的喷泉跟前时,才能看到教十楼旁的绿化地带。再往前便是高高的顶层屹立大钟的艺术楼,以及带有曲折长廊的图书馆。春风吹绿了柳芽,苏醒了玉兰花,惊扰了粉樱花,春夏之际,这里是热闹的。
校园主干道一旁是女贞一旁是红叶李,过了去操场的十字路口,路两边便都成细柳了。我们住在没有阳台的一号楼,从窗口俯瞰,几乎可以看到教学区全貌。春天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花团锦簇的红叶李,平时坐在床上也可以轻易眺望足球场和羽毛球场的情况。听窗外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独坐安静地宿舍,有种大隐隐于市的恬静。
平时上课奔波于教八、教九、教十教学楼间,好在三座教学楼彼此相距不远,这时校园的小才显出它的优势来。隐藏在教八后面的小树林异常宁静,平时少有人来,仅有成对的情侣偶尔散步闲聊。图书馆六层必是常去的地方,这是小说散文聚集的地方,从不去刻意找什么书,碰上喜欢的好书就当是一种缘分。
从主干道一直往西走就到了生活区,生活区顾名思义就是有餐厅宿舍的地方。比之于教学区,这边的餐厅要宽敞得多,饭也比教学区好吃而且种类丰富,不过因为住在教学区平时懒得跑到那边去吃饭罢了。那边也有足球场和篮球场,周末大多可以看到足球比赛,篮球场很多时候都是人头攒动。
来到大学已经两年,从当初的新鲜到现在的习惯,是光阴在荏苒。
日久生情不一定适用于爱情,但若是对于一个自己整天生活的地方,答案必是肯定的。初来乍到,抱怨宿舍条件不好,校园不够大,老师不够好,时间一久,抱怨也就淡了,开始慢慢适应周遭的环境,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竟会爱上这个地方,学会欣赏她的美好与不完美。这也就不奇怪,出门远行的人总是对曾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念念不忘。
5月1日是学校六十五岁生日,春华秋实,一届届的人走出去,一届届的人又走进来。出去的某人也许会在某时想起自己曾经每天早起去操场读单词,想起自己披星戴月的奋斗时光,想起和同学一起参加活动,想起毕业前和几个好友一边喝啤酒一边唱《朋友》。走进来的某人也许会对自己默默许下大学的愿望,然后去行动去实践去探索去收获,准备储藏起满满的记忆,好让自己有足够的素材将来去回忆。
有人说,母校就是自己可以骂的狗血淋头,也不许别人说半句坏话的地方。诚然,能做到如此,便是已爱上这所学校。
“我与西理工”六十五周年纪念主题征文参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