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民国年间,海南有一海盗,勇猛剽悍,一时为乡里所惧,当地人称为盗王。盗王出生于海南琼中县白苗黎寨村,父亲是私塾先生,满腹经纶,但盗王生性顽劣,无心向学,成才无望,其父只求他好好做人,安守本分,取名无邪。
在此期间,岛上国民政府统治黑暗,奉行民族压迫政策,欺压黎民同胞,遂酿成黎民大暴动——白沙起义。后来起义被镇压,万余黎族同胞惨遭杀害。盗王的父亲为文人气节,拒绝屈服,被迫害至死。除盗王外,妻子儿女无一幸免。逃脱后的盗王流落海上,聚集一群浪人,组成一支强悍盗匪,装备精良,劫掠过往商船,包围富贾庄园,掠夺金银财宝,“威名”远播,为乡里人不齿。族长怒而宣布:白苗黎寨从无此恶崽!
海南解放前夕,蒋介石为了把海南作为后方基地,调集军警“剿灭”红军游击队,革命转入艰苦的地下斗争。为避免革命力量损失,维护根据地秩序,我游击队便派联络员——盗王的一名老乡去会见他,商议订立“盟约”事宜,晓以利害,敦促其勿滋扰革命根据地。盗王笑而不语,从此不再上岸。
1949年12月 ,我解放军开始集结于雷州半岛,日夜操练,准备渡海,解放海南指日可待。然蒋介石以10万之众,海、陆、空三位防守,谓之“固若金汤”。海南岛四面环海,碧波万顷,易守难攻。我军经过周密计划和部署,决定先偷渡过一小部分部队,作为后继大军登陆的内应。岛内游击队接到最高指挥官的指示,在偷渡部队登陆时,必须有武装队伍前来接应。
一日,海上风平浪静,碧玉晴空。盗王的喽罗前来报告,称主人的一名老乡跟一个戴五角星军帽的军人要求相见,盗王点头召见。不看则已,一看惊得他立马跃下宝椅,不能自己,清泪滴落。原来,军人手里牵着他失散多年、生死未卜的三妹!盗王老乡幽幽地说,他妹妹实未死,躺在死人堆里,被游击队发现并救走。军人开门见山:鉴于特殊时期,以百姓幸福为重,请盗王出动武装船只,配合红军登陆。盗王昂首曰“本主沦为盗贼,实为情势所逼,虽身为海盗,但只惩富贾贪官,实未滋扰百姓。今日承蒙队长视重,愿效犬马之力,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我军第一批偷渡部队选在夜间进行,但仍被敌军所发觉,警号长鸣,战斗之激烈,无庸赘述。战斗结束后,不见盗王归队,我指战员乃派人查找,发现已喋血战场。我军指战员命专人料理他的后事。据有关战士回述,盗王的武装船只已被炮火所毁,他本人死在距船两百米远的沙滩上。原来,我登陆部队一靠岸,盗王便奉命率领喽罗从侧翼冲出,干扰敌军火力、冲击敌方的阵地。他肩扛着红旗,手里拿着指挥手枪,率领喽罗奔岸边而来,但未及跑出几百步,即被狂扫的机枪射中,洞穿心肺。他双手紧紧攥着旗杆,插入沙土中,僵立而死,未曾倒下------
乡亲们含泪收回他的尸体,运回白苗黎寨埋葬。村口的道路上竟站满了夹道默默欢迎的父老乡亲,绵延二里路。后来,乡亲们把他葬在村后的山坡上,竖一块石碑,刻着:海盗烈士无邪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