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物而感
中午休息前,床头摆了一两本民间杂志期刊,顺手翻了一本,这不看倒不要紧,一看“胸中全是块垒”。不禁愤愤地想:我们的新诗何以到了如此荒唐的田地?不免要静下心来花上三四个小时写写这篇文章。
我不是一个诗人,也不是搞诗歌理论的,仅仅是站在一个新诗读者的角度来说说个人的看法,以免引起学院派的恐慌。据我所知,这个民间杂志中的诗歌部分的作者全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写诗爱诗的热忱真让我钦佩!我也曾梦想过要成为中国的叶赛宁——那都已经是好几年前的迷梦了。现在中国又有一帮有志气的青年铁定要做中国的叶赛宁,中国的叶芝,中国的海涅,这未尝不使我们高兴。但依我看,事实归事实,梦想归梦想。他们前进中的迂折,非有人指出来不可,并且我还希望,我们每一个读新诗的人,都能提提意见,观点多了,容易达成一致。真理是越辩越明的,道理也是越讲越清。
如果从民国七年胡适之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说起,我们的新诗已经走了九十五年了。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大体要走一百里的路,走到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越接近成功越容易产生“瓶颈”,越困难。这九十五年里,我们出现了不少的名诗人,不少的名诗派,不少的名诗篇。诗人里有胡适之,刘半农,谢冰心,徐志摩,朱湘,汪静之,冯雪峰,郭沫若,陈梦家,穆旦,冯至,梁宗岱……诗派里有新月派,现代派,湖畔派,象征派,七月派,九叶派,朦胧派……诗篇有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偶然》,戴望舒的《雨巷》,谢冰心的《繁星》,《春水》,朱湘的《采莲曲》,汪静之的《蕙的风》……那真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古今诗歌鉴析
但是现在,我实在不知道还对我们的新诗说些什么好。今天网络上冒出“羊羔体”,明天就会冒出“梨花体”,后天会冷不丁的吓人一跳——连“诗歌生成器”也有了,真叫人瞠目结舌!撇开这些“口水诗”不管,且谈谈我们这一帮传统创作的诗人们,且谈谈他们的诗,进而从他们的诗中窥一斑而见全豹,看看我们诗歌的现状。
诸君且看几首精选集里的新诗:
“烤肉炉的火,馕坑里的火
比不上我对你的情火
这个炉子,你把我翻来覆去烤过
一只烤焦的鸽子,配了几颗鹰嘴豆
……
和田的美女啊,你的脸庞要了我的命
……”
——沈苇《和田情歌》
这首诗是2010年中国最佳诗歌之一,我实在读不出这首“情歌”的美感来。如果说第一段运用了兴起的手法还像个和田的傻小子嘴里唱的歌,那第二段真是不得不叫人毛骨悚然!“你把我翻来覆去烤过/一只烤焦的鸽子/配了几颗鹰嘴豆”,但凡看过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的,都应该知道刚开始西门闹进了阴曹地府,他的皮肉下油锅被烤得“嗞嗞”响,这首诗第二段让人活生生地想到了西门闹的皮肉之苦——呵,爱情的力量真是“伟大”!
“猴耳、狗耳、猫耳、马耳、象耳……
还有猪耳,中国人最爱吃的部位
以及最美的兔耳,他们也要吃
古人曰: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色
夸父族人的耳畔则绕着两条黄蛇
贫穷耳、富贵耳、针刺耳,交替相传
罗汉的耳垂是肥厚的,佛之耳是长大的
美女之耳如贝壳,恰似荷马所说:
‘在海伦洞穿的耳垂上,镶嵌着
……”
——柏桦《耳》
柏桦也算个名诗人了。奈何这样的诗,在读者看来,第一段感觉就是给耳朵分类,还有点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的嫌疑;第二段又从另一个角度给耳朵分了一次类,又像“乾嘉”学派似的,对耳朵做了一番“考证”,罗汉的耳朵是什么样的,佛的耳朵是什么样的,美女的耳朵是什么样的,何以美女的耳朵是“贝壳”样的而不是别的样的?因为连古希腊的盲诗人荷马都说了……我读了两三遍,不知道诗人想说什么,如果要写美女的耳朵,和“猴耳、狗耳、猫耳、马耳、象耳”又有什么关系?起码搭上点边嘛。同样有意思的是,新月派的诗人林徽因也写过美女的一个特征——美女的笑,她就写得特别好:
“笑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
寥寥数笔,抓住笑的主要特征:眼睛在笑,嘴唇在笑,漩涡在笑。笑的圆润,笑的美感,笑的姿态一下子活跃在纸上,印刻在读者的脑海里——这样的诗,怎能不叫人欢喜?
“‘我很好!’荆轲说
我就是秦帝国天空中的第一道裂缝
为什么好?在我之后
高渐离将会为我高歌一曲
后世必将失传的《广陵散》
……”
——小海《秦俑复活》
且不说诗,这位诗人的文化常识真是欠缺。其一,《广陵散》是琴曲,用古琴来演奏的。而我们的高渐离击的是筑,《史记》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筑和琴形似而实不同,实是两种不同的弦乐器。其二,《广陵散》说的是聂政刺韩王时的情形,不知怎的,变成了荆轲刺秦王,这是为有点文史知识的人所不容的。再来说诗,荆轲刺秦王的动机似乎连汪兆铭刺杀摄政王载沣时时的“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都不如了,荆轲还怕《广陵散》失传,心里老挂念着,汪精卫只是图个心中痛快,哪个格调更高呢?这是很明白的事。以前写过历史人物的,比如朱湘的《昭君出塞》,真是妙绝:
“琵琶啊,伴我的琵琶:
趁着如今人马不喧哗
只听得蹄声得得
我想凭着切肤的嗟呀
琵琶啊,伴我的琵琶:
这儿没有青草发新芽
也没有花枝低桠
在勅勒川前,燕支山下
只有玉树结琼花
琵琶啊,伴我的琵琶:
我不敢瞧落日照平沙
雁飞过暮云之下
不能为我传达一句话
到烟霭外的人家
琵琶啊,伴我的琵琶:
记得当初被选入京华
常对着南天悲咤
那知道如今去朝远嫁
望昭阳又是天涯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你瞧太阳落下了平沙
夜风在荒野上发
与一片马嘶声相应答
远方响动了胡笳”
朱湘是新格律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你看看他这首诗里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尤其是那一咏三叹的格调,把昭君出塞时的复杂、矛盾、凄凉的心理真真描述殆尽。画面的质感,一韵到底的动感,优美的句式,辽远悠长的意境,把人的魂都快勾进他的诗里去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好!真好!
我不想再多举例子来“攻击”我们当下的新诗了,读者心里自有一杆秤,我想说说我的看法:为什么我们当下出不了好诗?
第一:我们的诗人写诗缺乏真诚。
我们的诗人似乎只关心体己,不管不顾读者的接受能力,文化水平和容忍度。一个好的诗人,他的诗是写给大众的,他的语言是最浅白的,逻辑是最清晰的,你看白居易的诗,柳永的词统共传了多少首?而李商隐的又传了多少首?白居易的诗连老妪都能看得懂,柳永的词“凡有井水处都能唱柳词”,又有几个人记得李商隐的“碧桃红颊一千年”呢?我们的诗人若是真诚,也该学学古人才是。
话说回来,怎么学呢?学习的标准又是什么?依我看,先贤孟子说的好:“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唐代有一位重要的史学理论家叫刘知几,他又阐发了孟子的这句话,他说:“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殫,而含意未尽”。这两句话用在写诗上是不错的,里面有这么两层意思:一是,语言要浅显,意境要深远;二是,语言是基础,意境是升华。胡适之也说过一句话,“须要作诗如作文”,更是要求了语言要浅显。而当下我们的新诗呢,不仅连语言浅显都做不到,更遑论意境的深远?
你看看有的是佶屈聱牙:
“在大水的中央把白鱼和墨鱼搭建成山头”
—成路《梦•V》
“一把钥匙和锁头的对话在黄铜的锁芯里完成”
“把祖国放在一口硕大的锅里熬成坚硬的稀粥”
有的是狗屁不通:
“在看见蛋之前,首先刺瞎自己的双眼
在说出蛋之前,首先咬断自己的舌头”
——周伦佑《变形蛋》
有的是哗众取宠,故作姿态:
“——追踪蛋!接近蛋!目击蛋!
抓住蛋的尾巴”
——周伦佑《变形蛋》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赵丽华《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
诗歌的美感在哪里?可朗诵感又在哪里?不管你是名诗人,还是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诗人,诗人总要有点良知好不好?不要再来糟蹋新诗了!不要再来糟蹋读者的眼睛了!
以上的毛病我们都心知肚明,但凡站在读者角度为读者稍微想一想的诗人,断不会那样贸然下笔的。而我们所谓的诗人们下笔那么快,粗制滥造的结果是我们的诗很多,优秀的好的美的诗歌简直找不出几首来!我所亲历的一次诗歌比赛,一个月内收到的诗歌就有五六千首!这五六千首诗是什么概念?唐朝二百八十九年总共有全唐诗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我们这一个月创作的新诗就占了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几乎所有唐诗的12%!两宋三百一十九年,全宋词约两万首,我们这一个月创作的新诗占了两宋三百一十九年几乎所有宋词的1/4多!且不算我们平日私下创作的,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诸君可能要说,量多是量多,要有几首好诗也还不错,可是我翻过来翻过去,我们这些“顶好”的诗人的二百首诗里,竟挑不出一篇可以传诵的!
第二,我们的诗人文学底子太差。
白话诗甫一出世,何以出现那么多大家?你去看看那么多优秀的诗人,哪个不是旧学缜密,西学亦不浅?哪个肚子里没有深奥的学问?哪个不是没有独立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徐志摩的诗为什么写得好?他的诗里既有浪漫主义气质,又有古典诗词的韵律美,比如《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同样,还有冯至,本身就是德语翻译家,自然而然就受到了德国诗人的影响,具有代表的是他的《十四行诗》:
其二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我们都让它化作尘埃:
我们安排我们在这时代
象秋日的树木,一棵棵
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
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
伸入严冬;我们安排我们
在自然里,象蜕化的蝉蛾
把残壳都丢在泥里土里;
我们把我们安排给那个
未来的死亡,象一段歌曲,
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
归终剩下了音乐的身躯
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
他的诗感情真挚,表达柔婉细腻,语言整饬中保持自然。有重要遗词用韵,旋律舒缓柔和,有内在的音乐美,怪不得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我们当下的诗人,但凡能写“长短句”的都算诗人。肚子里本来都很枯槁,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写诗过程中不得不干以下几件事情:
①.错误的文学掌故:
前面的高渐离奏《广陵散》便是一例。
②.拗口的句子:
“心灵中最大的懊悔像冰的秘密一样在太阳旁边闪耀着
春像一颗星球谦卑地向太阳倾斜,围着太阳取暖
……”
——李森《信仰》
“露台上金桂招摇,我所注视的一切都能从我的注视里觉察到我的空洞。”
——西叶《写一封信》
③.不通的文法:
“……
它们拆它们挖我们跟着灰搬家再搬家不停地搬家
它们拆它们挖我们天天喝牛奶坐电梯学习擦玻璃
它们挖接着挖春天大婶没有地皮种她的鸢尾花
……”
——于坚《推土机》
“……
来苏浮动
蒸馏水
清洗天空
夜 难以愈合
墨水停在墙上
连续爆炸”
——邓万鹏《1966》
④.做作的句式:
“不仅是人原来
树也有脸呐
而且脸外
还有皮
如此
遮
掩
想必
也知道
人间还有
那廉耻二字
当容颜它一旦
被披露出来
便让百年
树人的
构想
有
了
一次
很突然的体现”
——曲有源《木雕像》
为什么不好好说话?我们的诗人底子太差了,他们捕捉不了常见的意象,即使捕捉得到,也不能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升华,使这些常见的意象折射出美的诗境。所以我们的诗人不得不哗众取宠,追求独特,殊不知追求个性,与众不同的写法也是建立在扎实的功底之上的。我们的诗人基本功太薄弱,还要非主流,“另辟蹊径”,结果自己的作品反而成了狗尾续貂,不伦不类。
胡适有一首很隽永的诗叫《梦与诗》:
“……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这首诗里的意象是不是很普遍,很常见,语言也很简洁,洗练,是不是要比“我所注视的一切都能从我的注视里觉察到我的空洞”要好的多?
第三,我们的诗人感情太匮乏。
《人间词话》中说: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可为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淫词,读之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之病,而游词之病也。“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恶其游也。
王国维指出,五代北宋的大词人也有淫词和鄙词,但是他们的淫词和鄙词之所以“亲切动人”,“精力弥满”,甚至是可以“无视为淫词、鄙词”,最大的原因在于“以其真也”,“真”是真实、真切,具有真情实感。淫词和鄙词最可怕的是没有真情实感了,这种毛病称之为“游词”。
而我们当下的诗人没有真情实感就歇斯底里,这种不真实的抒情让人读了他们的诗歌。一是觉得他们语无伦次,简直不知所云;二是感觉他们的情绪狂热而紊乱;三是没有情感上的共鸣。
“……
这些年,我缺钱,但不想挣钱
缺觉,但不吃安定
缺肉,但不吃鸡腿
头秃了,那就让它秃着吧
牙蛀空了,就让它空着吧
……”
——韩东《这些年》
韩东在诗界也算有名气的一位,大概十来天前他和土家野夫还在微博上掐架,争论诗歌是大众还是小众。像他这种玩世不恭的风格写出的诗,我想即使是他再唾沫星子乱溅,诗歌也大众不起来,这种诗可以毫不犹豫地归为“游词”。
“……
从路过波伏瓦开始,一直到爵士、朋克……
你的追逐,如同风雨前的蜘蛛
惶惶不可终日——太多的伪美、小型的
心灵轰炸机,当它们谎言般播放
或者成为街边裹满糖衣的戏文
你是打算吊死自己?还是去指鹿为马?
……”
——李海洲《小资在快乐》
乍一看,这首诗挺高端,挺洋气,挺小资的,但我想不通他想说什么,我想不出“吊死自己”和“指鹿为马”里面蕴藉着什么情感。
小结
这三个方面,算是我对我们当下诗歌的一点感触。最后,我是希望我们的诗歌能够及时回归,回归于新诗之滥觞,这也是我为何要以“乡关何处”作为题目的原因了。我们的新诗回归五四之后的一段时期,未尝不是没有先例的:唐宋的古文运动是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四俪六,是一种回归,明朝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亦是反对当时盛行一时的“台阁体”,是一种回归。文学的回归实是文学发展到“瓶颈”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如今的现状表明,我们的新诗确实到了如此不堪的田地,我们迫切的希望诗人向五四后的诗人们学习,写点浅显的,易懂的新诗。莎翁的戏剧中说:“To be or not to be,its a question!”,如果新诗的问题处理不好,我们这九十五年的努力可是要白白的唐捐了,变成“一代之文学”,要知道,“长路漫浩浩”,“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才走了一半的路哩!